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燃烧器,其包括炉头、分火盘、燃烧板组以及内火盖,所述分火盘和内火盖分别置于炉头上,所述燃烧板组盖设在分火盘和内火盖上,所述炉头和内火盖的中心贯穿设置有一中心通道,所述内火盖上设置有与炉头贯通的燃气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燃烧器能够实现更多样的火力分区,满足烹饪时不同的火力需求,易于实现火力更精确的控制。
An Infrared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烧器
,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燃烧器。
技术介绍
红外灶因其更高的热效率和其尾气中更低的CO排放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上的红外灶均为两环火或一环火,无法满足消费者更多样火力分区以及火力大小的需求;现有红外燃烧器在火力调节时,考虑最大火力与最小火力状态较多,但在介乎两种火力之间的中间区域时,仅仅通过控制燃气供给量的方法来增减单个火孔的热强度,火焰的燃烧并不处于最佳状态;红外灶上市多年,其燃烧器形态未有大的变化,都只有一个环形的燃烧板。此外,现有红外线灶的点火感应针均置于燃烧器的中间通道,针体安装后,中间通道均有较大的孔隙,烹饪时的溢液可以直接通过中间通道流入燃气灶底壳,或者在针体顶部加一个盖子防止溢液流入,不美观且对燃烧性能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点火感应针及红外燃烧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点火感应针,其包括旋转组件、针体,所述旋转组件位于燃烧器的中心通道内并且密封连接,所述针体的一部分穿设在旋转组件内,剩余部分位于旋转组件外部。上述方案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定块、动块,所述定块套设在动块外并且两者活动连接,所述针体的一部分穿设在动块内,剩余部分位于动块外部。上述方案中,所述动块为一转轴结构并且偏心置于定块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红外燃烧器,其包括炉头、分火盘、燃烧板组、内火盖、如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点火感应针,所述分火盘和内火盖分别置于炉头上,所述燃烧板组盖设在分火盘和内火盖上,所述炉头、内火盖的中心贯穿设置有一中心通道,所述旋转点火感应针设置于所述中心通道内并且密封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燃烧板组包括主火燃烧板、内火燃烧板,所述主火燃烧板盖设在分火盘上,所述内火燃烧板盖设在内火盖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内火盖上设置有与炉头贯通的燃气通道。上述方案中,所述内火盖与分气盘之间设置有环形间隙。上述方案中,所述内火盖内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连通中心通道和环形间隙的空气通道。上述方案中,所述分火盘位于内火盖的外圆周位置上,所述分火盘为环形结构,其中心设置的通孔与内火盖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针体能够旋转,还能够将红外燃烧器中间的中心通道封闭,避免烹饪时的溢液以及食物残渣通过中心通道流入底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点火感应针的第一种位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中旋转点火感应针的第二种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燃烧器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燃烧器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燃烧器中内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燃烧器中炉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点火感应针,如图1、2所示,其包括旋转组件1、针体2,所述旋转组件1位于燃烧器的中心通道内并且密封连接,所述针体2的一部分穿设在旋转组件1内,剩余部分位于旋转组件1外部。这样,点火感应针的针体2能够旋转,还能够将燃烧器中间的中心通道封闭,避免烹饪时的溢液以及食物残渣不会通过中心通道流入底壳。所述旋转组件1包括定块11、动块12,所述定块11套设在动块12外并且两者活动连接,所述针体2的一部分穿设在动块12内,剩余部分位于动块12外部。所述动块12为一转轴结构并且偏心置于定块11内,这样,所述动块12的偏心设置,能够使针体2的露出端随着动块的旋转,转动到中心通道的边缘之外,或缩进到中心通道的边缘之内。具体地,当需要使用旋转点火感应针点火时,所述针体2转动到中心通道的边缘之外的燃烧器火孔上方,针体2放电点燃火孔喷出的燃气;当需要拆除燃烧器的燃烧板时,所述针体2转动到中心通道的边缘之内,燃烧板就能被提起而与燃烧器分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燃烧器,如图3-5所示,其包括内置有三个出气口的炉头3、分火盘4、燃烧板组5、内火盖6、旋转点火感应针,所述分火盘4和内火盖6分别置于炉头3上,所述燃烧板组5盖设在分火盘4和内火盖6上,所述炉头3、内火盖6的中心贯穿设置有一中心通道7,所述旋转点火感应针设置于所述中心通道7内。进一步地,所述燃烧板组5包括主火燃烧板51、内火燃烧板52,所述主火燃烧板51盖设在分火盘4上,所述内火燃烧板52盖设在内火盖6上。所述主火燃烧板51和内火燃烧板52为多孔板、金属材质或者陶瓷,也可以采用其他耐高温的材质,在燃烧器中充当红外发热体。所述内火盖6上设置有与炉头3贯通的燃气通道63,炉头3的燃气通过燃气通道63输送到内火燃烧板52中进行燃烧。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内火盖6与分气盘4之间设置有环形间隙62,这样,所述主火燃烧板51、内火燃烧板52之间也存在环形间隙62。所述内火盖6内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连通中心通道7和环形间隙62的空气通道61,这样,所述中心通道7、空气通道61、环形间隙62构成二次空气通道,能够二次引入空气,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二次空气从内火盖6中间的二次空气通道由内入外进入到分气盘4与内火盖6间的环形间隙62中辅助混合燃气进行燃烧。所述分火盘4位于内火盖6的外圆周位置上,所述分火盘4为环形结构,其中心设置的通孔与内火盖6匹配。同样的,所述主火燃烧板51也是与分火盘4匹配的环形板,所述内火燃烧板52也是与内火盖6匹配的环形板。如图1和图2所示,结合上述的燃烧器结构,旋转点火感应针的动块12偏心设置,能够达成一下效果:当动块12转至如图2所示状态时,针体2位于定块11的截面区域内,这时,能够方便内火燃烧板52的拆装;当动块12转至图1所示状态时,针体2的一部分超出定块11的截面区域且置于内火燃烧板52的上方,便于燃烧器在使用时的点火与感应。本专利技术所述红外燃烧器可以为两环燃烧器或者三环燃烧器。以三环燃烧器为例,如图5、7所示,所述炉头3包括炉头本体31、内环引射管32、中环引射管33、外环引射管34,所述内环引射管32、中环引射管33、外环引射管34分别与炉头本体31上设置的内环出气口311、中环出气口312、外环出气口313对应连通。所述内火盖6与炉头3的内环出气口311配合形成内混气腔41。所述分火盘4与炉头3的中环出气口312、外环出气口313配合形成中混气腔42、外混气腔43。如图3所示,外环火与中环火共用主火燃烧板51,通过分气盘4内部结构将外混气腔43与中混气腔42分隔开来,内混气腔41使用内火燃烧板52。所述炉头3的内环引射管32、中环引射管33、外环引射管34所进燃气量能够单独控制,各环燃气是否供给以及供给量的多少,可以提供不同的火力分布区域以及各分布区域不同火力的大小,从而满足烹饪时不同的火力需求,易于实现火力的精确控制。相比于仅仅通过控制燃气供给量的方法来增减单个火孔的热强度,更多分区的红外燃烧器可以使火焰在各种火力状态下燃烧处于更好的状态,热效率更高,排放的尾气中CO含量更低。混合燃气从三根引射管进入通过各自的通道进入到燃烧板组5的火孔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炉头(3)、分火盘(4)、燃烧板组(5)以及内火盖(6),所述分火盘(4)和内火盖(6)分别置于炉头(3)上,所述燃烧板组(5)盖设在分火盘(4)和内火盖(6)上,所述炉头(3)和内火盖(6)的中心贯穿设置有一中心通道(7),所述内火盖(6)上设置有与炉头(3)贯通的燃气通道(6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炉头(3)、分火盘(4)、燃烧板组(5)以及内火盖(6),所述分火盘(4)和内火盖(6)分别置于炉头(3)上,所述燃烧板组(5)盖设在分火盘(4)和内火盖(6)上,所述炉头(3)和内火盖(6)的中心贯穿设置有一中心通道(7),所述内火盖(6)上设置有与炉头(3)贯通的燃气通道(6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板组(5)包括主火燃烧板(51)、内火燃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陈琦,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