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徐泷专利>正文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1997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外壳、排气管、盖板、固定组件、底座、进水管、炉腔本体、卡紧组件、加热板和卡槽,所述外壳顶部套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两端开设有卡槽,且卡槽套接在外壳顶部,所述盖板两端底部均焊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底部套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一螺纹杆底部套接有锁紧螺母,且锁紧螺母位于支撑板底部,所述支撑板顶部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顶板,且顶板位于外壳顶部一侧,所述外壳底部内壁通过螺丝固定有加热板,所述外壳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炉腔本体,该蒸汽发生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摒弃传统一体化设计,可以自由安装与拆卸该蒸汽发生装置,有利于清洗与维修炉腔本体,方便用户使用。

A Steam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蒸汽发生装置
,具体为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蒸汽发生装置也称免检型小型电蒸汽锅炉、微型电蒸汽锅炉等,是一种自动补水、加热的微型锅炉,主要为食堂、干洗店、蒸房、蒸汽熨斗提供必需的干燥蒸汽,在食品厂、豆制品厂、服装工厂较为常用。传统蒸汽发生装置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无法自由安装与拆卸,蒸汽发生装置使用久内部元件极易老化,用户无法自由维修与更换,极易导致蒸汽发生装置损坏,同时传统蒸汽发生装置使用时,蒸汽发生装置内部炉腔升温导致该蒸汽发生装置外壳温度升高,易导致操作人员在使用时烫伤,不利于保护操作人员人身安全,且蒸汽发生装置没有保护装置,外界撞击极易导致蒸汽发生装置晃动损伤,降低蒸汽发生装置使用寿命;针对这缺陷,设计一种蒸汽发生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外壳、排气管、盖板、固定组件、底座、进水管、排气孔、炉腔本体、进水孔、卡紧组件、加热板和卡槽,所述外壳顶部套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两端开设有卡槽,且卡槽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外壳(1)、排气管(2)、盖板(3)、固定组件(4)、底座(5)、进水管(6)、排气孔(7)、炉腔本体(8)、进水孔(9)、卡紧组件(10)、加热板(11)和卡槽(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部套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两端开设有卡槽(12),且卡槽(12)套接在外壳(1)顶部,所述盖板(3)两端底部安装有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由第一螺纹杆(13)、第一螺纹孔(14)、锁紧螺母(15)、挡板(16)、橡胶垫(17)、顶板(18)和支撑板(19)组成,所述盖板(3)两端底部均焊接有第一螺纹杆(13),所述第一螺纹杆(13)底部套接有支撑板(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外壳(1)、排气管(2)、盖板(3)、固定组件(4)、底座(5)、进水管(6)、排气孔(7)、炉腔本体(8)、进水孔(9)、卡紧组件(10)、加热板(11)和卡槽(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部套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两端开设有卡槽(12),且卡槽(12)套接在外壳(1)顶部,所述盖板(3)两端底部安装有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由第一螺纹杆(13)、第一螺纹孔(14)、锁紧螺母(15)、挡板(16)、橡胶垫(17)、顶板(18)和支撑板(19)组成,所述盖板(3)两端底部均焊接有第一螺纹杆(13),所述第一螺纹杆(13)底部套接有支撑板(19),所述第一螺纹杆(13)底部套接有锁紧螺母(15),且锁紧螺母(15)位于支撑板(19)底部,所述支撑板(19)顶部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顶板(18),且顶板(18)位于外壳(1)顶部一侧,所述外壳(1)底部内壁通过螺丝固定有加热板(11),所述外壳(1)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炉腔本体(8),且炉腔本体(8)位于加热板(11)顶部,所述外壳(1)内壁两侧均安装有卡紧组件(10),所述卡紧组件(10)由第二螺纹杆(20)、蝶形螺母(21)、第二螺纹孔(22)、第一连接杆(23)、第一螺栓(24)、第二螺栓(25)、第一转动杆(26)、第二转动杆(27)、第三螺栓(28)、第四螺栓(29)、第一固定杆(30)、第二固定杆(31)、加强板(32)、隔板(33)、第一套管(34)、第二连接杆(35)、圆形卡板(36)、安装板(37)、压缩弹簧(38)、第二套管(39)和耐热防滑套(40)组成,所述外壳(1)内壁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安装板(37),所述安装板(37)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加强板(32),所述加强板(32)一侧设置有隔板(33),所述加强板(32)与隔板(33)中心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3),所述第一连接杆(23)中心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2),所述第二螺纹孔(22)内部套接有第二螺纹杆(20),所述第二螺纹杆(20)底部焊接有第二连接杆(35),且第二连接杆(35)位于第一连接杆(23)底部,所述第二螺纹杆(20)顶部套接有蝶形螺母(21),且蝶形螺母(21)位于第一连接杆(23)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杆(23)与第二连接杆(35)一端均设置有第一转动杆(26),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徐泷
申请(专利权)人:翁徐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