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97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合构造,该接合构造具有:第一钢板;第二钢板,沿着上述第一钢板配置;激光焊接部,对构成上述第一钢板的一部分的接合面部与上述第二钢板从该第一钢板及该第二钢板的板厚方向一侧进行接合;及紧固连接部件,在对普通面部及上述第二钢板进行切削的同时对该普通面部与该第二钢板从上述板厚方向一侧进行紧固连接,上述普通面部构成上述第一钢板的一部分且与上述接合面部相邻地设置,并且相对于上述第二钢板向上述板厚方向一侧离开地配置。

Joi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合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合构造。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5-3370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涉及点焊、激光复合焊接接头的专利技术。在该点焊、激光复合焊接接头中,重叠的两块钢板通过多个点焊部及配置于相邻的点焊部间的激光焊接部而接合。另外,钢板间的间隙被设定为0.2mm以下,能够确保激光焊接部的强度。其中,作为激光焊接的长处,可举出能够通过从钢板的板厚方向一侧进行接合作业而焊接多个钢板。另一方面,作为激光焊接的短处,可举出当钢板间的间隙较大时难以确保激光焊接部的强度。关于这一点,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将两块钢板通过点焊部进行接合而抑制了这些钢板间的间隙的产生,在此基础上将这些钢板通过激光焊接部进行接合。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如上述这样进行点焊,需要将两块钢板用电极头夹住,因此,无法仅通过从钢板的板厚方向一侧进行接合作业来将这些钢板接合。也就是说,上述现有技术在确保激光焊接部的强度并通过从两块钢板的板厚方向一侧进行作业来进行这些钢板的接合这一观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激光焊接部的强度并通过从两块钢板的板厚方向一侧进行作业来对这些钢板进行接合的接合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接合构造具有:第一钢板;第二钢板,沿着上述第一钢板配置;激光焊接部,对构成上述第一钢板的一部分的接合面部与上述第二钢板从该第一钢板及该第二钢板的板厚方向一侧进行接合;及紧固连接部件,在对普通面部及上述第二钢板进行切削的同时对该普通面部与该第二钢板从上述板厚方向一侧进行紧固连接,上述普通面部构成上述第一钢板的一部分且与上述接合面部相邻地设置,并且相对于上述第二钢板向上述板厚方向一侧离开地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接合构造,沿着第一钢板配置有第二钢板。第一钢板具备构成该第一钢板的一部分的接合面部及普通面部,该接合面部通过激光焊接部而从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的板厚方向一侧与第二钢板接合。另一方面,第一钢板的普通面部通过紧固连接部件而与第二钢板紧固连接。因而,在本方案中,能够在由紧固连接部件对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进行了定位的状态下利用激光焊接部将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接合。另外,紧固连接部件能够在对第一钢板的普通面部及第二钢板进行切削的同时对该普通面部及该第二钢板从上述板厚方向一侧进行紧固连接。因而,在本方案中,能够通过从上述板厚方向一侧进行作业来将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接合。然而,当在第一钢板的普通面部与第二钢板紧贴的状态下利用紧固连接部件将该普通面部与第二钢板紧固连接时,可想到会因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被紧固连接部件切削而在该普通面部与第二钢板之间产生余料部。并且,可想到,会因该余料部而在第一钢板的普通面部与第二钢板之间产生间隙,进而会在第一钢板的接合面部与第二钢板之间产生间隙,难以确保激光焊接部的强度。在此,在本方案中,第一钢板的普通面部相对于第二钢板向上述板厚方向一侧离开地配置。因而,因紧固连接部件而产生的余料部收纳于第一钢板的普通面部与第二钢板之间,能够抑制因该余料部而在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是,在本方案中,能够在抑制了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之间的间隙的产生的状态下对第一钢板的接合面部与第二钢板利用激光焊接部进行接合,能够确保该激光焊接部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接合构造以第一方案的接合构造为基础,在上述普通面部设有通过使该普通面部的一部分向上述板厚方向一侧鼓出而供紧固连接上述紧固连接部件的支承面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接合构造,在通过使第一钢板的普通面部的一部分向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的板厚方向一侧鼓出而设置的支承面部紧固连接有紧固连接部件,能够更大地确保收纳因该紧固连接部件而产生的余料部的空间。另外,能够利用支承面部来支承紧固连接部件的轴向力,能够抑制该轴向力对第一钢板产生影响。如以上说明的这样,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接合构造具有能够确保激光焊接部的强度并通过从两块钢板的板厚方向一侧进行作业来对这些钢板进行接合这一优异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接合构造具有能够减少紧固连接部件的紧固连接对激光焊接部及钢板的影响这一优异效果。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将会基于以下的附图来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的门槛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由图2的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图2是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的门槛中的门槛外板与门槛内板的接合部的结构的剖视图(示出沿着图3的2-2线切断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的门槛的结构的从门槛的长度方向观察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3对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的门槛10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门槛10构成为包括在设于车身12的状态下构成其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钢制的门槛外板14和构成其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钢制的门槛内板16。门槛外板14构成为包括构成其主要部分且从其长度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形状为大致U字状的主体部18和从该主体部18延伸出并沿着该主体部18的长度方向的延伸的作为第一钢板的一对板状的“凸缘部20”。另一方面,门槛内板16构成为包括构成其主要部分且从其长度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形状为大致U字状的主体部22和从该主体部22延伸出并沿着该主体部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作为第二钢板的一对板状的“凸缘部24”。并且,通过将门槛外板14的凸缘部20与门槛内板16的凸缘部24接合,而门槛10成为从其长度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形状为闭合截面的闭合截面构造。另外,在图1~图3中,通过箭头A1表示凸缘部20、24的板厚方向一侧,通过箭头A2表示凸缘部20、24的板厚方向另一侧。另外,在图3中,凸缘部20、24的板厚方向一侧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一致,凸缘部20、24的板厚方向另一侧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一致。并且,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将凸缘部20、24的板厚方向简称为板厚方向。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对凸缘部20、24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以下,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凸缘部20与凸缘部24的接合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对凸缘部20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该凸缘部20构成为包括“接合面部20A”和与该接合面部20A相邻地设置的“普通面部20B”。接合面部20A在凸缘部20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多个部位,以与沿着门槛10的长度方向一样地延伸的凸缘部24接近的状态沿着该凸缘部24设置。并且,接合面部20A通过由来自板厚方向一侧的激光焊接形成的“激光焊接部26”而与凸缘部24接合。普通面部20B以相对于凸缘部24向板厚方向一侧离开的状态且相对于该凸缘部24在门槛10的长度方向保持一定的间隔的状态配置。该普通面部20B在凸缘部20中沿着与门槛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一样地设置,若以普通面部20B为基准,则上述接合面部20A成为向凸缘部24侧凹陷的状态。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普通面部20B、作为一例,在凸缘部20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普通面部20B中的每隔两处普通面部20B的普通面部20B上设置有“支承面部20C”。如图1所示,支承面部20C通过使普通面部20B的一部分向板厚方向一侧鼓出而设置,从板厚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圆状。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合构造,具有:第一钢板;第二钢板,沿着所述第一钢板配置;激光焊接部,对构成所述第一钢板的一部分的接合面部与所述第二钢板从该第一钢板及该第二钢板的板厚方向一侧进行接合;及紧固连接部件,在对普通面部及所述第二钢板进行切削的同时对该普通面部与该第二钢板从所述板厚方向一侧进行紧固连接,所述普通面部构成所述第一钢板的一部分且与所述接合面部相邻地设置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钢板向所述板厚方向一侧离开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6 JP 2018-0319711.一种接合构造,具有:第一钢板;第二钢板,沿着所述第一钢板配置;激光焊接部,对构成所述第一钢板的一部分的接合面部与所述第二钢板从该第一钢板及该第二钢板的板厚方向一侧进行接合;及紧固连接部件,在对普通面部及所述第二钢板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野吉宏樱井康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