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196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装置,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棘轮,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便于安装及维护检修,该设备对海面波浪以及海面海风的能量进行转换合成,利用两者自然资源进行发电,节能环保,并且该设备利用闭式循环原理,将发电过程产生的热量充分收回利用,提高该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同时该设备自动调节转速,保证该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实用性。

A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领域,具体为一种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电厂不断建立,然而这些新建的电厂中有较多采用数据高度集中式的区块链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发电,但是这种控制系统也存在较大弊端,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的热量,但是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且一般电厂使用不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而社会资源不断枯竭,因此需要一种电热共生系统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电装置,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棘轮,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左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顶部末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底部末端铰接设置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左棘爪,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右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转动设置上下延伸的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底部与所述第三连杆顶部末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底部末端铰接设置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右棘爪,所述第一空腔内上下滑动的设置有L型连杆,所述L型连杆前侧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后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机身外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前侧末端设置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前后滑动的设置有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前侧末端与所述L型连杆顶部末端铰接,所述转动杆后侧末端设置有浮标,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脱离配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脱离配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正向V型轮,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正向V型轮脱离配合的反向V型轮,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五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一皮带,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五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回型永磁铁,所述第四空腔内固定设置有绕组线圈,所述第四空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固定设置有蓄电池。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空腔顶部端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六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空腔内的所述第六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六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七转动轴,所述第六空腔内的所述第七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七转动轴右侧末端延伸至该设备外,所述第七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叶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六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架内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七锥齿轮啮合的第八锥齿轮,所述第一行星架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的第九锥齿轮,有利于将风能转换为动能,同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动力合成输出,提高该设备的能源利用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五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后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与所述第七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八转动轴,所述第七空腔内的所述第八转动轴固定设置有曲块,所述第七空腔内设置有上下滑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七空腔内设置有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六连杆,所述第六连杆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底部端壁铰接,所述第六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曲块前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七空腔内设置有左右滑动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七空腔内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七连杆,所述第七连杆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二活塞右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七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曲块前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七空腔底部与所述第七空腔左侧之间连通的设置有管路,所述第八空腔内的所述第八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带轮,所述第八空腔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九转动轴,所述第九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九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十锥齿轮,所述第八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十转动轴,所述第八空腔内的所述第十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十锥齿轮啮合的第十一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十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十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架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十二锥齿轮啮合的第十三锥齿轮,所述第二行星架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以及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的第十四锥齿轮,所述第五空腔左侧端壁以及所述第四空腔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导热器,所述第一导热器左侧末端延伸至所述第七空腔顶部,所述第七空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第二导热器,所述第二导热器顶部末端延伸至所述第七空腔左侧内,有利于将该设备发电而产生的热量吸收至所述第七空腔内,并将发电产生的热能转换成动力,并与另外两个动力进行合成,提高该设备的能源利用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动轴外表面滑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第九空腔内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八连杆,所述第八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第四转动轴外表面铰接,所述第八连杆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配重球,所述第九空腔内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九连杆,所述第九连杆左侧末端与所述滑动块右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九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第八连杆外表面铰接,所述滑动块外表面转动设置有转动块,所述第九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三滑动槽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三滑动槽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十连杆,所述第十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左侧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十连杆左侧末端转动设置有与所述反向V型轮以及所述正向V型轮配合的传动轮,所述第二滑块右侧端壁与所述第三滑动槽右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二滑块右侧端壁与所述转动块之间传动设置有传动绳,有利于根据动力输出轴的转速实现动态调节,保证所述回型永磁铁的转速稳定,保证产生的电流稳定,延长所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该设备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便于安装及维护检修,该设备对海面波浪以及海面海风的能量进行转换合成,利用两者自然资源进行发电,节能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电装置,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棘轮,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左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顶部末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底部末端铰接设置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左棘爪,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右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转动设置上下延伸的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底部与所述第三连杆顶部末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底部末端铰接设置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右棘爪,所述第一空腔内上下滑动的设置有L型连杆,所述L型连杆前侧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后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机身外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前侧末端设置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前后滑动的设置有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前侧末端与所述L型连杆顶部末端铰接,所述转动杆后侧末端设置有浮标,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脱离配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脱离配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正向V型轮,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正向V型轮脱离配合的反向V型轮,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五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一皮带,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五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回型永磁铁,所述第四空腔内固定设置有绕组线圈,所述第四空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固定设置有蓄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发电装置,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棘轮,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左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顶部末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底部末端铰接设置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左棘爪,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右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转动设置上下延伸的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底部与所述第三连杆顶部末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底部末端铰接设置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右棘爪,所述第一空腔内上下滑动的设置有L型连杆,所述L型连杆前侧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后侧端壁铰接,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机身外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前侧末端设置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前后滑动的设置有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前侧末端与所述L型连杆顶部末端铰接,所述转动杆后侧末端设置有浮标,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脱离配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脱离配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正向V型轮,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正向V型轮脱离配合的反向V型轮,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五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一皮带,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五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回型永磁铁,所述第四空腔内固定设置有绕组线圈,所述第四空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固定设置有蓄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六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空腔内的所述第六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六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七转动轴,所述第六空腔内的所述第七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七转动轴右侧末端延伸至该设备外,所述第七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叶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六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架内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七锥齿轮啮合的第八锥齿轮,所述第一行星架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红于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开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