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69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机,其中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中心管,绕中心管卷制形成有进水流道、产水流道的反渗透膜片,以及设置于每一进水流道内的进水隔网,进水隔网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冲刷流道,且展开的进水隔网上,每条冲刷流道的第一端离进水隔网的原水进水侧的距离比冲刷流道的第二端离进水隔网的原水进水侧的距离近。冲刷流道内由于没有进水隔网网丝的阻隔而流速大于其他位置的流速,从而产生了水流速的差异,因此会对冲刷流道的两侧以及第二端形成一个冲击力,该冲击力可对初期易结垢区域内的松散垢进行冲刷,可降低松散垢附着于膜表面的趋势,该反渗透膜组件的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新物料即可实现延长反渗透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A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Module and Water Pur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机
本技术涉及饮用水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机。
技术介绍
饮水问题是民众非常关注的问题,水中有很多不利于健康的物质,如沉淀物、氧化物、悬浮物和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等杂质,如果不加处理,常年累月的饮用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现有的净水机普遍采用反渗透的过滤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对原水进行加压,利用物理原理过滤原理,在制备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合物,生产出可直接供人类饮用的纯水。RO反渗透净水机在制水过程中通过反渗透膜将原水分为纯水及废水,废水通过废水比后排出或用作其他用途。在制水过程中,原水或废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容易在反渗透膜上积累结垢,进而形成堵塞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净化器滤芯组件,包括反渗透膜组件,反渗透膜组件包括反渗透膜元件及中心管,所述反渗透膜元件具有原水进水面,净水通道及废水出水面,所述中心管嵌置在所述净水通道内用以引出净水;以及滤芯阻垢器,包括容器及置于所述容器内的阻垢滤材,所述容器的一面完全覆盖所述原水进水面,所述容器的外壁上开设有供原水流入的进水孔,以及与所述原水进水面相贴合的出水孔。由于阻垢滤材能够滤除原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但是阻垢滤材所含有的化学物质会不可避免的释放到水体中,并且在原有的反渗透组件上增加滤芯阻垢器,导致整个滤芯组件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组件容易结垢、寿命较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延缓反渗透膜表面结垢趋势从而延长反渗透膜组件寿命且结构简单的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中心管,绕所述中心管卷制形成有进水流道、产水流道的反渗透膜片,以及设置于每一所述进水流道内的进水隔网,所述进水隔网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冲刷流道,且展开的所述进水隔网上,每条所述冲刷流道的第一端离所述进水隔网的原水进水侧的距离比所述冲刷流道的第二端离所述进水隔网的原水进水侧的距离近。所述冲刷流道上至少具有一段湍流流道,且展开的所述进水隔网上,所述湍流流道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水隔网上的水流的流向之间形成夹角a,且满足0<a<90°。所述冲刷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其长度方向沿所述进水隔网上的水流的流向延伸;湍流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或者两侧,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且所述湍流流道的第二端离所述原水进水侧的距离比所述湍流流道的第一端离所述原水进水侧距离远,所述湍流流道的第一端离所述原水进水侧的距离比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水端离所述原水进水侧的距离远。沿所述第一流道方向上,所述湍流流道设有多条。所述冲刷流道整条均形成所述湍流流道。所述进水流道的一侧形成原水进水侧,所述原水进水侧位于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所述冲刷流道的第一端靠近所述进水隔网的卷制的起始端设置,第二端靠近卷制末端设置。所述湍流流道呈弧形。所述进水流道的一侧形成原水进水侧,所述进水流道的另一侧形成浓水流出侧,所述原水进水侧、所述浓水流出侧分别位于所述中心管的两端,且所述中心管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产水流道相通的纯水进水孔,所述中心管的至少一端形成纯水流出口。所述冲刷流道靠近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浓水流出侧之间的区域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反渗透膜组件。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通过在进水隔网上开设至少一条冲刷流道,且每条冲刷流道的第一端离进水隔网的原水进水侧的距离比冲刷流道的第二端离进水隔网的原水进水侧的距离近,冲刷流道内由于没有进水隔网网丝的阻隔而流速大于其他位置的流速,从而产生了水流速的差异,因此会对冲刷流道的两侧以及第二端形成一个冲击力,该冲击力可对初期易结垢区域内的松散垢进行冲刷,可降低松散垢附着于膜表面的趋势,同时被冲走的松散垢随浓水排走,减少垢在膜组件中的停留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反渗透膜片的使用寿命,该反渗透膜组件的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新物料即可实现延长反渗透膜组件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冲刷流道上至少具有一段湍流流道,且展开的所述进水隔网上,所述湍流流道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水隔网上的水流的流向之间形成夹角a,且满足0<a<90°,湍流流道内的水流流速大于其两侧位置处的流速,产生水流速的差异,因此会对湍流流道的两侧形成一个冲击力,由于湍流流道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水隔网上的水流的流向之间形成夹角a,且满足0<a<90°,该冲击力冲刷的范围较广,冲刷的效果更好。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冲刷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其长度方向沿所述进水隔网上的水流的流向延伸;湍流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或者两侧,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且所述湍流流道的第二端离所述原水进水侧的距离比所述湍流流道的第一端离所述原水进水侧距离远,所述湍流流道的第一端离所述原水进水侧的距离比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水端离所述原水进水侧的距离远。水流在流动时,先经过第一流道内有一个较大的流速,然后流经湍流流道,对湍流流道两侧形成较大的冲击力,从而可对初期易结垢区域的松散垢进行冲刷,这种设置方式使冲刷力较大,冲刷效果好,冲刷的范围较广,从而降低松散垢附着于膜表面的趋势,达到延长反渗透膜片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沿所述第一流道方向上,所述湍流流道设有多条,这样设置使对松散垢冲刷的范围更广,有利于延长反渗透膜片的使用寿命。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冲刷流道整条均形成所述湍流流道,这种设置方式加工起来简单方便,且由于整条冲刷流道均为湍流流道,冲刷的范围较广。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所述进水流道的一侧形成原水进水侧,所述原水进水侧位于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所述冲刷流道的第一端靠近所述进水隔网的卷制的起始端设置,第二端靠近卷制末端设置,原水经原水进水侧进入进水隔网,一部分水进入冲刷流道内,由于冲刷流道内没有进水隔网网丝的阻拦,因此冲刷流道中的水流流速要大于相邻进水隔网中的水流速,从而形成水流速度差,可冲刷易结垢区域处的松散垢,一部分随浓水排出,减少垢停留时间;一部分转移至不易结垢区域分担结垢趋势,形成一个牺牲补偿机制,整体上延缓反渗透膜片局部结垢严重的趋势。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所述湍流流道呈弧形,有利于水流在湍流流道内的顺利流动。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冲刷流道靠近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浓水流出侧之间的区域设置,这样设置可延缓易结构区域的结垢趋势,从而延长反渗透膜组件的使用寿命。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反渗透膜组件,该净水机的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新物料即可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片的结垢情况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中心管(101),绕所述中心管(101)卷制形成有进水流道、产水流道的反渗透膜片(103),以及设置于每一所述进水流道内的进水隔网(10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隔网(104)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冲刷流道,且展开的所述进水隔网(104)上,每条所述冲刷流道的第一端离所述进水隔网(104)的原水进水侧(201)的距离比所述冲刷流道的第二端离所述进水隔网(104)的原水进水侧(201)的距离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中心管(101),绕所述中心管(101)卷制形成有进水流道、产水流道的反渗透膜片(103),以及设置于每一所述进水流道内的进水隔网(10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隔网(104)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冲刷流道,且展开的所述进水隔网(104)上,每条所述冲刷流道的第一端离所述进水隔网(104)的原水进水侧(201)的距离比所述冲刷流道的第二端离所述进水隔网(104)的原水进水侧(201)的距离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刷流道上至少具有一段湍流流道(302),且展开的所述进水隔网(104)上,所述湍流流道(30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水隔网(104)上的水流的流向之间形成夹角a,且满足0<a<9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刷流道包括:第一流道(301),其长度方向沿所述进水隔网(104)上的水流的流向延伸;湍流流道(302),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301)的一侧或者两侧,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301)连通,且所述湍流流道(302)的第二端离所述原水进水侧(201)的距离比所述湍流流道(302)的第一端离所述原水进水侧(201)距离远,所述湍流流道(302)的第一端离所述原水进水侧(201)的距离比所述第一流道(301)的进水端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友铃周健秦利利詹婷李一然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