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49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包括顶框、顶部支承杆、L形连杆和支承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工作时,启动气缸,气缸推动气缸推杆抬升让转运床右端抬高,当导向尾板接触地面位置,搀扶病人直立倒向病床,启动气缸收缩气缸推杆,将病床恢复水平,病人不用用力即可躺在病床上,减轻了病人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若病人需要输氧可将氧气罩罩在病人口腔外侧,若病人需要在转运途中保持输液状态,将吊瓶挂在挂钩上,利用手动伸缩杆可以调整吊瓶的高度,推动滑板在滑轨、导轮和L形连杆的作用下可以调整吊瓶的水平位置,在储物抽屉内可以放置简单的辅助治疗器具,使得病人在转运过中不必终端治疗,使病人的安全得以保证。

A 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Bed for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运床,具体是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
技术介绍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人大多伴随着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症状,病人无法自主活动,需要平躺,且不能大幅度活动病人,现在的医护人员大多将病人缓慢、平放到担架上在快速抬到救护车上转移到医院抢救,操作十分麻烦且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且病人的身体状态容易在转运途中持续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包括顶框、顶部支承杆、L形连杆和支承底板,所述顶框顶部前后侧左右两端设置有支承柱,支承柱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承杆,前侧顶部支承杆顶部设置有滑轨,滑轨顶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顶部设置有手动伸缩杆,手动伸缩杆顶部周向设置有若干挂钩;所述滑轨内部前后侧设置有两个导轮,导轮通过L形连杆与滑板连接;所述顶框底部设置有底箱,底箱顶部开口且底部左端前后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承腿,支承腿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箱底部右端前后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下方设置有支承底板,支承底板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支承底板顶部设置有气缸,气缸顶部设置有气缸推杆,气缸推杆顶部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后侧顶部支承杆顶部设置有球头座,球头座内部设置有球头连杆,球头连杆顶部连接有限位挂环;所述底箱底部设置有支承套环,支承套环内部设置有氧气瓶,氧气瓶连接有软质导管,软质导管末端穿过限位挂环连接有氧气罩;所述底箱内部设置有气囊,顶框左端转动连接有导向尾板,顶框顶部右端设置有手推把手,顶框底部右端设置有储物抽屉。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轨前后侧设置有轮槽,轮槽与导轮匹配设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轮带有减振装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囊顶部表面高于顶框顶部表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手推把手末端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尾板左端为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在工作时,推动手推把手将转运床推至病人病床前,启动气缸,气缸推动气缸推杆抬升让转运床右端抬高,当导向尾板接触地面位置,搀扶病人直立倒向病床,启动气缸收缩气缸推杆,将病床恢复水平,病人不用用力即可躺在病床上,减轻了病人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若病人需要输氧可将氧气罩罩在病人口腔外侧,若病人需要在转运途中保持输液状态,将吊瓶挂在挂钩上,利用手动伸缩杆可以调整吊瓶的高度,推动滑板在滑轨、导轮和L形连杆的作用下可以调整吊瓶的水平位置以保证病人处于合适的输液状态,在储物抽屉内可以放置简单的辅助治疗器具,使得病人在转运过中不必终端治疗,使病人的安全得以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中B-B处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顶框、2-支承柱、3-顶部支承杆、4-滑轨、5-滑板、6-手动伸缩杆、7-挂钩、8-导轮、9-L形连杆、10-底箱、11-第一连接件、12-支承腿、13-万向轮、14-第二连接件、15-支承底板、16-气缸、17-气缸推杆、18-球头座、19-球头连杆、20-限位挂环、21-支承套环、22-氧气瓶、23-软质导管、24-氧气罩、25-气囊、26-导向尾板、27-手推把手、28-储物抽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包括顶框1、顶部支承杆3、L形连杆9和支承底板15,所述顶框1顶部前后侧左右两端设置有支承柱2,支承柱2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承杆3,前侧顶部支承杆3顶部设置有滑轨4,滑轨4顶部滑动连接有滑板5,滑板5顶部设置有手动伸缩杆6,手动伸缩杆6顶部周向设置有若干挂钩7;所述滑轨4内部前后侧设置有两个导轮8,导轮8通过L形连杆9与滑板5连接;所述顶框1底部设置有底箱10,底箱10顶部开口且底部左端前后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第一连接件11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承腿12,支承腿12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3;所述底箱10底部右端前后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4下方设置有支承底板15,支承底板15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3,支承底板15顶部设置有气缸16,气缸16顶部设置有气缸推杆17,气缸推杆17顶部与第二连接件14转动连接;所述后侧顶部支承杆3顶部设置有球头座18,球头座18内部设置有球头连杆19,球头连杆19顶部连接有限位挂环20;所述底箱10底部设置有支承套环21,支承套环21内部设置有氧气瓶22,氧气瓶22连接有软质导管23,软质导管23末端穿过限位挂环20连接有氧气罩24;所述底箱10内部设置有气囊25,顶框1左端转动连接有导向尾板26,顶框1顶部右端设置有手推把手27,顶框1底部右端设置有储物抽屉28。所述滑轨4前后侧设置有轮槽,轮槽与导轮8匹配设置。所述万向轮13带有减振装置。所述气囊25顶部表面高于顶框1顶部表面。所述手推把手27末端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导向尾板26左端为斜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在工作时,推动手推把手27将转运床推至病人病床前,启动气缸16,气缸16推动气缸推杆17抬升让转运床右端抬高,当导向尾板26接触地面位置,搀扶病人直立倒向病床,启动气缸16收缩气缸推杆17,将病床恢复水平,病人不用用力即可躺在病床上,若病人需要输氧可将氧气罩罩在病人口腔外侧,若病人需要在转运途中保持输液状态,将吊瓶挂在挂钩7上,利用手动伸缩杆6可以调整吊瓶的高度,推动滑板5在滑轨4、导轮8和L形连杆9的作用下可以调整吊瓶的水平位置以保证病人处于合适的输液状态,在储物抽屉28内可以放置简单的辅助治疗器具。本技术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在工作时,推动手推把手将转运床推至病人病床前,启动气缸,气缸推动气缸推杆抬升让转运床右端抬高,当导向尾板接触地面位置,搀扶病人直立倒向病床,启动气缸收缩气缸推杆,将病床恢复水平,病人不用用力即可躺在病床上,减轻了病人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若病人需要输氧可将氧气罩罩在病人口腔外侧,若病人需要在转运途中保持输液状态,将吊瓶挂在挂钩上,利用手动伸缩杆可以调整吊瓶的高度,推动滑板在滑轨、导轮和L形连杆的作用下可以调整吊瓶的水平位置以保证病人处于合适的输液状态,在储物抽屉内可以放置简单的辅助治疗器具,使得病人在转运过中不必终端治疗,使病人的安全得以保证。本技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包括顶框(1)、顶部支承杆(3)、L形连杆(9)和支承底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1)顶部前后侧左右两端设置有支承柱(2),支承柱(2)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承杆(3),前侧顶部支承杆(3)顶部设置有滑轨(4),滑轨(4)顶部滑动连接有滑板(5),滑板(5)顶部设置有手动伸缩杆(6),手动伸缩杆(6)顶部周向设置有若干挂钩(7);所述滑轨(4)内部前后侧设置有两个导轮(8),导轮(8)通过L形连杆(9)与滑板(5)连接;所述顶框(1)底部设置有底箱(10),底箱(10)顶部开口且底部左端前后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第一连接件(11)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承腿(12),支承腿(12)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3);所述底箱(10)底部右端前后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4)下方设置有支承底板(15),支承底板(15)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3),支承底板(15)顶部设置有气缸(16),气缸(16)顶部设置有气缸推杆(17),气缸推杆(17)顶部与第二连接件(14)转动连接;所述后侧顶部支承杆(3)顶部设置有球头座(18),球头座(18)内部设置有球头连杆(19),球头连杆(19)顶部连接有限位挂环(20);所述底箱(10)底部设置有支承套环(21),支承套环(21)内部设置有氧气瓶(22),氧气瓶(22)连接有软质导管(23),软质导管(23)末端穿过限位挂环(20)连接有氧气罩(24);所述底箱(10)内部设置有气囊(25),顶框(1)左端转动连接有导向尾板(26),顶框(1)顶部右端设置有手推把手(27),顶框(1)底部右端设置有储物抽屉(2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包括顶框(1)、顶部支承杆(3)、L形连杆(9)和支承底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1)顶部前后侧左右两端设置有支承柱(2),支承柱(2)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承杆(3),前侧顶部支承杆(3)顶部设置有滑轨(4),滑轨(4)顶部滑动连接有滑板(5),滑板(5)顶部设置有手动伸缩杆(6),手动伸缩杆(6)顶部周向设置有若干挂钩(7);所述滑轨(4)内部前后侧设置有两个导轮(8),导轮(8)通过L形连杆(9)与滑板(5)连接;所述顶框(1)底部设置有底箱(10),底箱(10)顶部开口且底部左端前后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第一连接件(11)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承腿(12),支承腿(12)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3);所述底箱(10)底部右端前后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4)下方设置有支承底板(15),支承底板(15)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3),支承底板(15)顶部设置有气缸(16),气缸(16)顶部设置有气缸推杆(17),气缸推杆(17)顶部与第二连接件(14)转动连接;所述后侧顶部支承杆(3)顶部设置有球头座(18),球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李超杨慧娟金天生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