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356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炒锅,包括锅体以及固定在锅体上的手柄,锅体整体设置为两层金属层结构,分别为设置在内层的铁金属层和设置在铁金属层外的铝金属层,所述的锅体的底部在铝金属层外还设置一导磁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锅体整体设置为两层结构,再在底部设置一导磁层形成三层结构,则锅体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铁铝复合板冲压成型,生产工艺简单,并且厚度、锅盖等结构设置合理,即保障了健康、又保证了锅的性能,也方便了烹饪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锅
本技术涉及一种炒锅。
技术介绍
炒锅是比较常用厨房炊具,大致可以分为铁制锅、铝制锅、铝合金锅、不锈钢锅等。铁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较为笨重,铝制锅、铝合金锅、不锈钢锅性能较佳,但是长期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不断研究即健康又性能优良的锅体。为了即保证健康、使用轻便又保障锅的性能,现有技术中,有将锅体基体设置铁锅,在锅底复合一层铝层或者其他金属层,为了能够使用在电磁炉上,再在外复合一层导磁层。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尽量减轻重量的基础上保障锅体的性能,但是,在锅底复合多层金属层,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使得工艺较为简单的炒锅。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炒锅,包括锅体以及固定在锅体上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整体设置为两层金属层结构,分别为设置在内层的铁金属层和设置在铁金属层外的铝金属层,所述的锅体的底部在铝金属层外还设置一导磁层。作为优选,锅体上方盖设有锅盖,位于锅盖边缘的锅盖裙边抵触锅体上边沿后向内弯曲延伸并位于锅体内,所述的锅盖裙边内侧形成将水汽导入锅体内的导流面。作为优选,锅盖的四周设置为斜面,锅盖的顶部弧形向下设置形成内凹部。作为优选,导流面包括自斜面向锅体内弧形拐弯的拐弯弧面、将水汽向下导入锅体内的下流面以及连接拐弯弧面与下流面的过渡面。作为优选,铁金属层厚度为0.4~1.0mm,铝金属层为1.0~3.0mm。作为优选,锅体为铁铝板直接冲压形成。作为优选,内凹部上设置一手柄。将锅体整体设置为两层金属层结构,内层为铁金属层烹饪过程中,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元素,外侧为铝金属层,能避免铁制易生锈、高温易氧化等不足,而且减轻整体锅体的重量。相比于只设置在底部的锅体而言,本技术只要直接使用市场中已有的铁铝复合板进行冲压形成即可,无需自己再铁制层外复合铝制层这种复杂工艺。由于结构的改变,从而减化了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冲压形成锅体后只要再在锅底复合一层导磁层即可,导磁层在是底部熔射铁粉或是覆底一层导磁片,为了能够在电磁炉上使用。故本技术锅体整体为两层结构只在锅底多设一层形成为三层结构。为了能够很好地协调好导热以及重量,铁金属层厚度为0.4~1.0mm,铝金属层为1.0~3.0mm。本技术中锅盖的锅盖裙边并非常规的向外延伸,而是向内弯曲并位于锅体内,锅盖裙边内侧形成将水汽导入锅体内的导流面。如此一来,在烹饪过程中形成的较多的水蒸气被导流面自动导入到锅体本身内,减少水蒸气外跑。锅盖四周被设置为斜面,锅盖顶部形成内凹部均是为了凝结在锅盖上的水蒸气能够顺利导回到锅体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将锅体整体设置为两层结构,再在底部设置一导磁层形成三层结构,则锅体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铁铝复合板冲压成型,生产工艺简单,并且厚度、锅盖等结构设置合理,即保障了健康、又保证了锅的性能,也方便了烹饪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炒锅,包括锅体6以及固定在锅体上的手柄13,锅体13整体设置为两层金属层结构,分别为设置在内层的铁金属层4和设置在铁金属层外的铝金属层3,锅体的底部在铝金属层外还设置一导磁层5。锅体6为铁铝板直接冲压形成。铁金属层4厚度为0.4~1.0mm,铝金属层3厚度为1.0~3.0mm。铁金属层材质,可用电工纯铁,DC01/DC02/DC03/DC04/DC05/DC06/,外铝金属层可以是纯铝和3003铝合金。导磁层是在底部熔射铁粉或是覆底一层导磁片。将锅体整体设置为两层金属层结构,内层为铁金属层烹饪过程中,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元素,外侧为铝金属层,能避免铁制易生锈、高温易氧化等不足,而且减轻整体锅体的重量。相比于只设置在底部的锅体而言,本技术只要直接使用市场中已有的铁铝复合板进行冲压形成即可,无需自己再铁制层外复合铝制层这种复杂工艺。由于结构的改变,从而减化了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冲压形成锅体后只要再在锅底复合一层导磁层即可,导磁层在是底部熔射铁粉或是覆底一层导磁片,为了能够在电磁炉上使用。故本技术锅体整体为两层结构只在锅底多设一层形成为三层结构。为了能够很好地协调好导热以及重量,铁金属层厚度为0.4~1.0mm,铝金属层厚度为1.0~3.0mm。锅体上方盖设有锅盖10,位于锅盖边缘的锅盖裙边2抵触锅体上边沿后向内弯曲延伸并位于锅体内,锅盖裙边内侧形成将水汽导入锅体内的导流面。导流面包括自斜面向锅体内弧形拐弯的拐弯弧面9、将水汽向下导入锅体内的下流面7以及连接拐弯弧面与下流面的过渡面8。本技术中锅盖的锅盖裙边并非常规的向外延伸,而是向内弯曲并位于锅体内,锅盖裙边内侧形成将水汽导入锅体内的导流面。如此一来,在烹饪过程中形成的较多的水蒸气被导流面自动导入到锅体本身内,减少水蒸气外跑。为了凝结在锅盖10上的水蒸气能够更加充分顺利导回到锅体内,锅盖的四周1设置为斜面,锅盖的顶部弧形向下设置形成内凹部12。锅盖内凹部12上设置一手柄11,方便提拿锅盖。本技术将锅体整体设置为两层结构,再在底部设置一导磁层形成三层结构,则锅体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铁铝复合板冲压成型,生产工艺简单,并且厚度、锅盖等结构设置合理,即保障了健康、又保证了锅的性能,也方便了烹饪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锅,包括锅体以及固定在锅体上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整体设置为两层金属层结构,分别为设置在内层的铁金属层和设置在铁金属层外的铝金属层,所述的锅体的底部在铝金属层外还设置一导磁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锅,包括锅体以及固定在锅体上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整体设置为两层金属层结构,分别为设置在内层的铁金属层和设置在铁金属层外的铝金属层,所述的锅体的底部在铝金属层外还设置一导磁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上方盖设有锅盖,位于锅盖边缘的锅盖裙边抵触锅体上边沿后向内弯曲延伸并位于锅体内,所述的锅盖裙边内侧形成将水汽导入锅体内的导流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的四周设置为斜面,锅盖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成程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禾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