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启祯专利>正文

无痕折叠伞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27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11
一种无痕折叠伞具,包括折叠伞骨与伞布,伞布包括复数个伞瓣,伞瓣包括:基布,具有纵向折痕与至少一个周向折痕,纵向折痕依次与周向折痕相交而形成至少一个折叠中心;复数个增强片材,包覆于基布的内侧表面,相邻的增强片材沿纵向折痕和/或周向折痕相距设置,跨设于周向折痕/纵向折痕上的增强片材具有与周向折痕/纵向折痕对应的第一导向折痕;至少一个引导片材,用于跨接包覆相邻的增强片材,引导片材与折叠中心对应设置,具有与折叠中心的折痕对应的第二导向折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痕折叠伞具具有塑性增强与导向作用,使伞布可快速规则收卷,有效地提高了折叠伞的折叠效率与使用便利性。

Trackless Folding Umbrel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痕折叠伞具
本技术属于伞具
,具体地来说,是一种无痕折叠伞具。
技术介绍
折叠伞是一种十分常用的生活用具,具有折叠结构而便于携带,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为了便于收卷,折叠伞采用柔软布料作为伞布材料。柔软布料松弛散乱,难以保持稳定的形状,在折叠伞收伞时难以规则收卷,容易造成不规则压痕,影响折叠伞的美观。同时,散乱分布的伞布使折叠伞的体积急剧增加,使空间占用率大为增加而不利收藏携带。若需要使折叠伞恢复较佳的收折状态,需要用户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细致分卷收折,使用便利性受到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痕折叠伞具,具有塑性增强与导向作用,使伞布可快速规则收卷,有效地提高了折叠伞的折叠效率与使用便利性。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痕折叠伞具,包括折叠伞骨与伞布,所述伞布包括复数个伞瓣,所述伞瓣包括:基布,具有纵向折痕与至少一个周向折痕,所述纵向折痕依次与所述周向折痕相交而形成至少一个折叠中心;复数个增强片材,包覆于所述基布的内侧表面,相邻的增强片材沿所述纵向折痕与所述周向折痕中的一者相距设置而形成折叠间隙,所述增强片材并跨设于所述纵向折痕与所述周向折痕中的另一者上,所述增强片材具有与其所跨设的纵向折痕/周向折痕对应的第一导向折痕;至少一个引导片材,用于跨接包覆相邻的增强片材,所述引导片材与所述折叠中心对应设置,具有与所述折叠中心的折痕对应的第二导向折痕。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相邻的增强片材沿所述纵向折痕相距设置而形成纵向折叠间隙,所述纵向折叠间隙与所述纵向折痕相适应,所述增强片材具有与周向折痕对应的第一导向折痕。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增强片材沿所述周向折痕相距设置而形成周向折叠间隙,所述周向折叠间隙与所述周向折痕相适应,所述增强片材具有与所述纵向折痕对应的第一导向折痕。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布由所述周向折痕划分为复数个纵向折叠区域,至少一个纵向折叠区域内贴附设置所述增强片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伞顶邻接的纵向折叠区域不设置所述增强片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向折痕具有与所述折叠中心一致的中心放射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强片材的边缘与相邻伞瓣之间具有邻侧折叠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强片材的塑性不大于所述引导片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间隙的宽度范围为3~6m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强片材与所述引导片材为PVC或杜邦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以增强片材的第一导向折痕实现对周向折痕/纵向折痕的塑性牵引,以相距设置结构形成折叠间隙而避免收折时的运动干涉,以引导片材的第二导向折痕形成对周向折痕与纵向折痕的多向同步牵引,保证基布于同步牵引作用下而实现快速规则收折,具有塑性增强与导向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折叠伞的折叠效率与使用便利性。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无痕折叠伞具的展开结构轴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无痕折叠伞具的伞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无痕折叠伞具的展开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无痕折叠伞具的收折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无痕折叠伞具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无痕折叠伞具的制造方法的步骤A的流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0-无痕折叠伞具,1100-折叠伞骨,1200-伞布,1210-伞瓣,1211-基布,1211a-纵向折痕,1211b-周向折痕,1211c-折叠中心,1212-增强片材,1212a-第一导向折痕,1213-引导片材,1213a-第二导向折痕,1214-周向折叠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无痕折叠伞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无痕折叠伞具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无痕折叠伞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无痕折叠伞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无痕折叠伞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请结合参阅图1~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无痕折叠伞具1000,该无痕折叠伞具1000包括折叠伞骨1100与伞布1200。伞布1200包括复数个伞瓣1210,伞瓣1210包括基布1211、复数个增强片材1212与至少一个引导片材1213。可以理解,基布1211、增强片材1212与引导片材1213形成自外而内的依次层叠分布结构,且相邻二者之间保持紧密结合而发生相互作用。基布1211为防水材料(包括油纸、油布、塑料布等多种类型),位于伞具的外表面,用于提供伞具所需的防水功能。在折叠伞构造下,基布1211具有纵向折痕1211a与至少一个周向折痕1211b。当无痕折叠伞具1000收折时,伞布1200沿纵向折痕1211a与周向折痕1211b规则收折。其中,纵向折痕1211a为自伞顶至伞沿延伸的稳定折痕,周向折痕1211b为以伞顶为中心周向分布的稳定折痕。周向折痕1211b的数量与无痕折叠伞具1000的折数相等。例如,当无痕折叠伞具1000为二折伞时,周向折痕1211b的数量为一(对应折数为一);当无痕折叠伞具1000为三折伞时,周向折痕1211b的数量为二(对应折数为二);当无痕折叠伞为五折伞时,周向折痕1211b的数量为四(对应折数为四),以此类推。当周向折痕1211b为复数个时,其具有中心轴共轴关系,并沿纵向折痕1211a间距分布。相应地,纵向折痕1211a依次与周向折痕1211b相交而形成至少一个折叠中心1211c。当无痕折叠伞具1000收折时,折叠中心1211c形成折叠尖端。可以理解,在二折伞结构下,无痕折叠伞具1000具有一个折叠中心1211c;在多折伞(如三折伞、四折伞、五折伞等)结构下,无痕折叠伞具1000具有复数个折叠中心1211c。复数个增强片材1212分别包覆于基布1211的内侧表面,形成一塑性增强层。增强片材1212的作用至少在于,增强伞布1200的塑性,以使伞布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痕折叠伞具,包括折叠伞骨与伞布,所述伞布包括复数个伞瓣,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瓣包括:基布,具有纵向折痕与至少一个周向折痕,所述纵向折痕依次与所述周向折痕相交而形成至少一个折叠中心;复数个增强片材,包覆于所述基布的内侧表面,相邻的增强片材沿所述纵向折痕与所述周向折痕中的一者相距设置而形成折叠间隙,所述增强片材并跨设于所述纵向折痕与所述周向折痕中的另一者上,所述增强片材具有与其所跨设的纵向折痕/周向折痕对应的第一导向折痕;至少一个引导片材,用于跨接包覆相邻的增强片材,所述引导片材与所述折叠中心对应设置,具有与所述折叠中心的折痕对应的第二导向折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痕折叠伞具,包括折叠伞骨与伞布,所述伞布包括复数个伞瓣,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瓣包括:基布,具有纵向折痕与至少一个周向折痕,所述纵向折痕依次与所述周向折痕相交而形成至少一个折叠中心;复数个增强片材,包覆于所述基布的内侧表面,相邻的增强片材沿所述纵向折痕与所述周向折痕中的一者相距设置而形成折叠间隙,所述增强片材并跨设于所述纵向折痕与所述周向折痕中的另一者上,所述增强片材具有与其所跨设的纵向折痕/周向折痕对应的第一导向折痕;至少一个引导片材,用于跨接包覆相邻的增强片材,所述引导片材与所述折叠中心对应设置,具有与所述折叠中心的折痕对应的第二导向折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痕折叠伞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增强片材沿所述纵向折痕相距设置而形成纵向折叠间隙,所述纵向折叠间隙与所述纵向折痕相适应,所述增强片材具有与周向折痕对应的第一导向折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痕折叠伞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增强片材沿所述周向折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祯张倾雨
申请(专利权)人:李启祯张倾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