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东谷专利>正文

伸缩餐桌之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0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伸缩餐桌之改良结构,尤指一藉梢体穿过衔接活叶板的L形角板后置入侧底板侧边固定座所设之中空圆杆内,使衔接活叶能以梢体为中心产生旋转作动,当其位于桌面底端而缩小桌面之面积时,可藉侧底板之二支撑杆设置,来使衔接活叶板受支撑定位,藉此提供一简便,易组立且无阻碍之结构体。(*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一种伸缩餐桌之改良结构,其系藉梢体将衔接活叶板固定于伸缩餐桌之两桌面间,再配合两侧底板上之支撑杆设置,使衔接活叶板稳定于两支撑杆上,而提供一顺畅、结构简单且无局限之设置。在以往所见之餐桌,其桌脚与桌面均固定成一体,故餐桌摆置后所占据之空间均为一定,然因餐桌使用之人数均非一定,若购置桌面较大之餐桌以敷多人之用,则不使用时,须浪费较大之空间来放置该餐桌;而尚若购置桌面较小之餐桌时,则又有不敷使用之虑,有鉴于此,乃有多人研究出多种可产生伸缩桌面功效之设置,希望适时来调整桌面之大少以应各时之所需,然因这些伸缩餐桌之设置均未臻完善,以致使其欲产生之功效打了折扣。就如图5所示之伸缩桌,其具有二对称之桌面(a),二桌面(a)并以道轨(a1)及一底板(b)相衔接,并使桌面(a)内侧所延伸之道杆(a2)于道轨(a1)滑行,而桌面(a)之内侧上端面各设有数个凹孔(a4),而下端面各设有一穿孔(a3),其可供一枢轴(c)之两端(c1)套入,枢轴(c)上并形成二T形杆座(c2),而另设有利用铰链将二叶板衔接成一体之旋转板(d),旋转板(d)之两侧均设有数个凸缘(d2),而其中一叶板之底端设有T形槽(d1),可将枢轴(c)上之T形杆座(c2)套定于T形槽(d1)中,当其滑至槽(d1)之末端时,可藉其配合位置及铰链之设置,而使旋转板(d)之两叶片形成一百八十度,位于二桌面(a)间,并使旋转板(d)之凸缘(d2)卡定于桌面(a)之凹孔(a4)中,形成一加长型之餐桌;尚若欲缩小桌面之大小时,可将旋转板(d)之叶片重叠,并藉可旋转板之枢轴(c)使旋转板(d)旋转一百八十度,使旋转板(d)放置道轨(a1)、桌面(a)及底板(b)间之容置空间,再将二桌面(a)并拢,而形成一缩小面积之餐桌。然其虽可产生伸缩桌面之功效,但以其结构而言,仍有缺失存在,以致于组立或操作时无法为一结构简单、组立方便且顺畅之设置,以下便针对其缺失加以说明1.因其枢轴(c)系以穿套之方式使其两端(c1)套入桌面(a)内侧下端面之二穿孔(a3)间,然因二穿孔(a3)之距离早为一定,故为使枢轴(c)能稳定于穿孔(a3)间,须施以较大之力方可套入,以致使其组立过程极为麻烦。2.且因该餐桌底端设有一底板(b),可供分离后之旋转板(d)放置,而避免旋转板(d)掉至餐桌底部,然因该底板(b)系为一平面,当旋转板(d)藉枢轴(c)而旋转时,旋转板(d)会碰撞该底板(b);而使其旋转作动受阻碍。3.因枢轴(c)上之T形杆(C2)与旋转板(d)之T形槽(d1)间,仅为一滑行作动,无任何卡定设置,故于旋转板(d)旋转时,极可能使旋转板(d)脱离枢轴(c),而须重新装设,以致造成困扰。故可知,以往所见之数种伸缩桌设置,均有其缺失存在,而无法提供一最适用且便利之伸缩桌,因此本创作人乃精心研究出一种伸缩餐桌之改良结构,其系藉一梢体以卡定之方式而将衔接活叶板固定于桌面底端之固定座处,使衔接活叶板能以这梢体为中心,产生稳定之旋转作动,其为本创作之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之另一主要目的,系藉桌面底端之中空设置与二支撑杆结构体配合,使衔接活叶板顺畅地旋转,且能藉支撑杆来定位,藉能获得一作动顺畅,且结构简单之结构体。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详细了解本创作之结构及特微所在,特附以图式说明如下(一)图式部份附图说明图1系本专利技术之外观2系本专利技术之分解3系本专利技术组立时之剖面4系本专利技术衔接活叶板收合之平面5系习用伸缩之分解图(二)图号部份(1)桌面(11)盖板(13)凹孔(2)桌脚(21)侧底板(22)固定座(221)中空杆体(23)支撑杆(24)道轨(25)旋转空间(32)凸榫(33)角板(34)梢体(a)桌面(a1)道轨(a2)道杆(a3)穿孔(a4)凹孔(b)底板(c)枢轴(c1)枢轴端(c2)T形杆座(d)旋转板(d1)T形槽(d2)凸缘请配合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创作系由二桌面(1)、桌脚(2)及衔接活叶板(3)所组成,桌脚(2)系以二园杆体衔接而成,园杆体上分别设有一侧底板(21),并于二侧底板(21)之前后端均以道轨(24)来相衔接,使二侧底板(21)与二道轨(24)间形成一中空之旋转空间(25),侧底板(21)上之相对应处各设有一方形固定座(22)及一支撑杆(23)、固定座(22)上并形成一中空杆体(221);二桌面(1),其系为外型相对称之结构体,底端外缘面形成一盖板(11),且桌面(1)之内侧面上设有数个凹孔(13),可将桌面(1)置于桌脚(2)之侧底板(21)上衔接活叶板(3),其系藉铰链将二活叶板衔接成一体1,其前后底端均设有一盖板(31),而两侧面设有数个凸榫(32),且其中一叶板底端之两侧均设有一L形角板(33)。当欲将衔接活叶板(3)组立于二桌面(1)之中央时,可先将二桌面(1)往外拉,并将衔接活叶板(3)之角板(33)与侧底板(21)固定座(22)之中空杆体(221)对齐,且以梢体(24)固定,再将衔接活叶板(3)之叶板平放,使其盖板(31)位于桌面(1)底端外侧,再将桌面(1)往内推置,使衔接活叶板(3)之凸榫卡定于桌面(1)之凹孔(13)中,并使衔接活叶板(3)之盖板(31)与桌板(1)之盖板(11)对齐,而形成图1所示加长型之餐桌。若因使用人较少而欲缩小餐桌之面积时,可将桌面(1)往外拉,使凸榫(32)脱离凹孔(13),再将衔接活叶板(3)之中央处往下压制,以梢体(34)为轴心使底端设有角板(33)之活叶板产生旋转作动,无设角板之活叶板产生斜向作动(如图3所示),当两叶板重叠一起时,则再继续斜向推掣,及至活叶板受角板(33)之牵掣及受支撑杆(23)之卡定,而平放于旋转空间(25)处(如图4所示),此时可再将桌面(1)往内推掣,使二桌面(1)并拢,藉此来缩小桌面之面积者。若欲再次增加桌面之面积时,可将并拢之二桌面(1)拉开,再依前述相反之动作使衔接活叶板(3)位于二桌面(1)间,且将二桌面(1)往中央推掣,如此便又形成一加长型之餐桌。因本专利技术具有旋转空间(25)、梢体(34)及中空杆体(221)形成之枢轴及可产生联动作用之齿形道杆(12)及齿轮(241)之配合设置,故与习用伸缩桌比较之,确能产生许多优点1.因其侧底板(21)间形成一旋转空间(25),且其上设有互相对应之支撑杆(23),当衔接活叶板(3)旋转作动时,可藉该空间(25)使衔接活叶板(3)顺畅旋转,当其旋转至桌面(1)底端,而欲使桌面(1)缩小面积时,可藉支撑杆(23)之设置,使衔接活叶板(3)卡定于支撑杆(23)上,而提供一结构简单但旋转及卡定动作均极顺畅、稳固之设置。2因衔接活叶板(3)系藉梢体(34)与中空杆体(221)之配合,而固定于侧底板(21)之固定座(22)处,故其组合时,均无须施以外力,便可迅速组合,且其组立后,无论其旋转方向为何,均可避免衔接活叶板(3)脱离之情事,而使本专利技术能组立或分离作动时均无阻碍,而为一便利之设置。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之设置,确提供组立方便、结构简单且实用之餐桌,故依法提出申请,希贵审查委员能详于审查,并旱日赐准专利。权利要求一种伸缩餐桌之改良结构,其具有一由二园杆体组成之桌脚及二桌面,桌面向内处并延伸道杆,而桌面内侧面并设有凹孔,且另有一由二活叶板衔接而成之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伸缩餐桌之改良结构,其具有一由二园杆体组成之桌脚及二桌面,桌面向内处并延伸道杆,而桌面内侧面并设有凹孔,且另有一由二活叶板衔接而成之衔接活叶板,活叶板之两侧均设有凸榫,且前后底端为一盖板,又桌脚之二园杆体1上各设有一侧底板,其特微在于,侧底板与二道轨间形成一旋转空间,且侧底板上之相对应处各设有一方形固定座及一支撑杆,固定座上并形成一中空杆体,而衔接活叶板其中一活叶板之底端两侧各设有-L形角板,可将梢体穿过L形角板后置入中空杆体,而将两者予以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东谷
申请(专利权)人:邱东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