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所述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包括:主体架;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并且所述驱动箱的内壁两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第一传动轮,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的正面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驱动箱的内壁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具有,通过光缆缠绕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排序架,用于将光缆进行顺序的卷放,整个光缆牵引装置,在牵引过程中,通过连接架先将光缆缠绕架稳稳的固定安装在固定套架的内部,在利用挤压框将光缆进行出引的限位,整体装置,功能齐全,结构设计合理,大大提高了光缆牵引的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An Optical Cable Tractor Easy to Fi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
本技术涉及光缆布置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
技术介绍
光缆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主要是由光导纤维(细如头发的玻璃丝)和塑料保护套管及塑料外皮构成,光缆内没有金、银、铜铝等金属,一般无回收价值。光缆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心,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层,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即:由光纤(光传输载体)经过一定的工艺而形成的线缆。光缆的基本结构一般是由缆芯、加强钢丝、填充物和护套等几部分组成,另外根据需要还有防水层、缓冲层、绝缘金属导线等构件。现有的光缆牵引装置,结构单一,并且在牵引的过程中由于本身没能很好的将光缆进行固定,容易导致在光缆交错,打结,影响牵引的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解决了现有的光缆牵引装置不具有固定的功能所导致的牵引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包括:主体架;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并且所述驱动箱的内壁两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第一传动轮,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的正面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驱动箱的内壁的一端;顶架,所述顶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驱动箱的顶部;固定套架,所述固定套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板的左侧,并且所述固定套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架;光缆缠绕转架,所述光缆缠绕转架的背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远离所述固定套架的一端;第一套框,所述第一套框的顶部的两侧均通过伸缩杆固定于所述顶架的底部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套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提杆;第二套框,所述第二套框的两侧均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箱的正面且位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箱的内壁的两侧,并且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驱动箱的内壁的右侧,并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辅助移动轮,所述辅助移动轮的底部通过低杆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的右侧;固定限位架,所述固定限位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并且所述固定限位架的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挤压框,并且所述挤压框远离所述转动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卡杆。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的表面通过第一履带传动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驱动箱的内壁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轮,并且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表面通过第二履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套框的顶部与所述顶架的底部之间且位于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设有伸缩弹簧。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并且所述第二皮带轮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挤压框的底部开设有上半槽,所述固定限位架的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承接块,并且所述承接块的顶部开设有下半槽。优选的,所述主体架的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大移动轮和小移动轮,并且所述主体架的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架。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驱动箱的底部固定于主体架的顶部,在整个驱动箱的顶部设置有控制板,启动钥匙和散热孔,便于在牵引过程中对电机的保护,并且驱动箱的内壁两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固定套架的底部固定于主体架的顶板的左侧,并且固定套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架,光缆缠绕转架的背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连接架远离固定套架的一端,光缆缠绕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排序架,用于将光缆进行顺序的卷放,整个光缆牵引装置,在牵引过程中,通过连接架先将光缆缠绕架稳稳的固定安装在固定套架的内部,在利用挤压框将光缆进行出引的限位,整体装置,功能齐全,结构设计合理,大大提高了光缆牵引的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驱动箱内部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外部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固定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主体架,2、驱动箱,3、支撑杆,4、第一传动轮,5、顶架,6、固定套架,7、连接架,8、光缆缠绕转架,9、第一套框,10、伸缩杆,11、第二套框,12、固定架,13、转动杆,14、第一皮带轮,15、驱动电机,16、转动轴,17、辅助移动轮,18、固定限位架,19、转动架,20、挤压框,21、上提杆,22、固定卡杆,23、第一履带,24、第二传动轮,25、第二履带,26、伸缩弹簧,27、第二皮带轮,28、上半槽,29、承接块,30、下半槽,31、大移动轮,32、小移动轮,33、推动架,34、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驱动箱内部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外部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固定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包括:主体架1;驱动箱2,所述驱动箱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1的顶部,并且所述驱动箱2的内壁两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在整个驱动箱2的顶部设置有控制板,启动钥匙和散热孔,便于在牵引过程中对电机的保护;第一传动轮4,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4的正面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3远离所述驱动箱2的内壁的一端;顶架5,所述顶架5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驱动箱2的顶部;固定套架6,所述固定套架6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1的顶板的左侧,并且所述固定套架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架7,固定套架6的内部用于加强与连接架7之间的牢固性;光缆缠绕转架8,所述光缆缠绕转架8的背面通过转轴34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7远离所述固定套架5的一端;第一套框9,所述第一套框9的顶部的两侧均通过伸缩杆10固定于所述顶架5的底部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套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提杆21;第二套框11,所述第二套框11的两侧均通过固定架12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箱2的正面且位于所述主体架1的顶部,第一套框9与第二套框11的内部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履带23和第二履带25;转动杆13,所述转动杆1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箱2的内壁的两侧,并且所述转动杆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4;驱动电机15,所述驱动电机15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驱动箱2的内壁的右侧,并且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6,转动轴16远离驱动电机15的一端与驱动箱2的内壁的左侧转动;辅助移动轮17,所述辅助移动轮17的底部通过低杆固定于所述主体架1的顶部的右侧,辅助移动轮17的表面用于对出牵引的线进行滑动支撑;固定限位架18,所述固定限位架18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1的顶部,并且所述固定限位架18的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架19,所述转动架19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挤压框20,并且所述挤压框20远离所述转动架1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卡杆22,固定卡杆22的底端依次挤压框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架;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并且所述驱动箱的内壁两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第一传动轮,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的正面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驱动箱的内壁的一端;顶架,所述顶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驱动箱的顶部;固定套架,所述固定套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板的左侧,并且所述固定套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架;光缆缠绕转架,所述光缆缠绕转架的背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远离所述固定套架的一端;第一套框,所述第一套框的顶部的两侧均通过伸缩杆固定于所述顶架的底部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套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提杆;第二套框,所述第二套框的两侧均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箱的正面且位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箱的内壁的两侧,并且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驱动箱的内壁的右侧,并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辅助移动轮,所述辅助移动轮的底部通过低杆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的右侧;固定限位架,所述固定限位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并且所述固定限位架的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挤压框,并且所述挤压框远离所述转动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卡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定的光缆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架;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并且所述驱动箱的内壁两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第一传动轮,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的正面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驱动箱的内壁的一端;顶架,所述顶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驱动箱的顶部;固定套架,所述固定套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板的左侧,并且所述固定套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架;光缆缠绕转架,所述光缆缠绕转架的背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远离所述固定套架的一端;第一套框,所述第一套框的顶部的两侧均通过伸缩杆固定于所述顶架的底部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套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提杆;第二套框,所述第二套框的两侧均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箱的正面且位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箱的内壁的两侧,并且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驱动箱的内壁的右侧,并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辅助移动轮,所述辅助移动轮的底部通过低杆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的右侧;固定限位架,所述固定限位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主体架的顶部,并且所述固定限位架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强,何咏谦,杨正举,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同聚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