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金属结构现场胶接再制造电动加压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58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金属结构现场胶接再制造电动加压固定装置,包括显示屏、操作面板、多个固定支腿、调节螺栓、吸附装置、筒体、气泵、支腿转轴、电源开关、压力设定按钮和充气气囊,筒体的底端设置有所述充气气囊,所述筒体的顶端连接有操作面板,每个所述固定支腿能够围绕设置在筒体下端的支腿转轴旋转,每个所述固定支腿通过调节螺栓与一个吸附装置连接,所述气泵设置于筒体内,所述操作面板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显示屏和压力设定按钮,筒体内还设置有数字压力传感器,所述数字压力传感器一端与充气气囊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气泵与控制装置连接。本装置使用便捷、实现自动化控制并且测量精准。

An Electric Pressure Fixing Device for Crane Metal Structures on-site Bonding and Remanufactu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金属结构现场胶接再制造电动加压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压固定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胶接工艺的电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现场再制造加压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再制造是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和国家大力实施的循环经济大背景下,再制造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日益突出。我国是起重机制造及使用大国,全国在册起重机超过220万台。随着我国进入起重机报废的高峰期,如果将被淘汰的产品进行再制造,便能以较少的成本,获取较大的回报,并减少能源消耗。开裂失效是起重机金属结构最为常见的失效形式。而胶接修复技术,便于现场操作,且起重机金属结构的附加重量较小,满足轻量化的理念。但现有的胶接修复的加压固定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加压固定效果和精度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在起重机使用现场进行快速胶接修补,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金属结构现场胶接再制造电动加压固定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起重机金属结构现场胶接再制造电动加压固定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金属结构现场胶接再制造电动加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显示屏(1)、操作面板(2)、多个固定支腿(3)、调节螺栓(4)、吸附装置(5)、筒体(6)、气泵(7)、支腿转轴(8)、电源开关(9)、压力设定按钮(10)和充气气囊(12),所述筒体(6)的底端设置有所述充气气囊(12),所述筒体(6)的顶端连接有操作面板(2),每个所述固定支腿(3)能够围绕设置在筒体(6)下端的支腿转轴(8)旋转,每个所述固定支腿(3)通过调节螺栓(4)与一个吸附装置(5)连接,所述气泵(7)设置于筒体(6)内,所述操作面板(2)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操作面板(2)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金属结构现场胶接再制造电动加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显示屏(1)、操作面板(2)、多个固定支腿(3)、调节螺栓(4)、吸附装置(5)、筒体(6)、气泵(7)、支腿转轴(8)、电源开关(9)、压力设定按钮(10)和充气气囊(12),所述筒体(6)的底端设置有所述充气气囊(12),所述筒体(6)的顶端连接有操作面板(2),每个所述固定支腿(3)能够围绕设置在筒体(6)下端的支腿转轴(8)旋转,每个所述固定支腿(3)通过调节螺栓(4)与一个吸附装置(5)连接,所述气泵(7)设置于筒体(6)内,所述操作面板(2)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操作面板(2)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显示屏(1)和压力设定按钮(10),筒体(6)内还设置有数字压力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序李向东周超帅飞王建华马晶磊高志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