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波马达和透镜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47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42
提供振动波马达和透镜驱动装置。振动波马达包括:振子;摩擦构件,其与所述振子摩擦接触;加压构件,其对所述振子与所述摩擦构件加压使得所述振子与所述摩擦构件彼此摩擦接触;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其以允许所述振子和所述摩擦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振子和所述摩擦构件;保持构件,其保持所述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以及固定构件。所述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利用所述固定构件固定于所述保持构件。

Vibration Wave Motor and Lens Dri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波马达和透镜驱动装置
本公开涉及振动波马达和通过使用振动波马达来驱动透镜的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高速化、高精度化和静音化的聚焦操作而使用超声波马达作为驱动源的透镜驱动装置引人注目。特别地,能够直线地驱动驱动目标的直线型超声波马达由于它们的优异的可控性和驱动特性而被用作透镜驱动装置中的驱动源。出于减小透镜驱动装置的厚度的目的,日本特开2016-82611号公报提出了这样一种直线型超声波马达:在该直线型超声波马达中,用于在可动部件的行进方向上引导可动部件的引导机构被布置在与构件堆叠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6-82611号公报中,通过仅改变滚动构件和引导构件的配置来减小超声波马达的厚度。因而,即使厚度被大幅度地减小,厚度能够减小多少也是有限度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振动波马达,其包括:振子;摩擦构件,其与所述振子摩擦接触;加压构件,其对所述振子与所述摩擦构件加压使得所述振子与所述摩擦构件彼此摩擦接触;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其以允许所述振子和所述摩擦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振子和所述摩擦构件;保持构件,其保持所述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以及固定构件。所述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利用所述固定构件固定于所述保持构件。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前述振动波马达。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A是实施方式1中的振动波马达的平面图,图1B是实施方式1中的振动波马达的截面图。图2A和图2B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振子的操作的示意图,图2C是振动板的仰视图。图3A是示出可动引导构件的仰视图,图3B是示出固定引导构件的仰视图。图4A、图4B、图4C和图4D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构成均衡机构(equalizationmechanism)的构件的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2中的振动波马达的截面图。图6是透镜驱动装置的框图。图7是配备有实施方式1中的振动波马达的固定筒的截面图。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振动波马达的操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将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振动波马达100的构造。在附图中,后述的振子103相对于后述的摩擦构件106移动的方向被定义为X方向,后述的加压构件107的加压方向被定义为Z方向,垂直于X方向和Z方向两者的方向被定义为Y方向。图1A是示出振动波马达100的平面图,图1B是沿着图1A中的截面线IB-IB的截面图。图2A和图2B是示出振子103和摩擦构件106的构造以及振动波马达100的驱动原理的示意图。图2C是振动板104的仰视图。图3A是示出可动引导构件109的仰视图,图3B是固定引导构件110的仰视图。图4A是均衡机构112的上板构件113的仰视图,图4B是振子保持构件114的仰视图,图4C是沿着图4B中的截面线IVC-IVC的截面图,图4D是下板构件117的仰视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振动波马达100包括保持构件101、移动构件102、振子103、摩擦构件106、加压构件107、引导机构108以及均衡机构112。保持构件101是保持摩擦构件106和引导机构108的构件,并且是固定于未示出的镜筒10的大体上框架形状的构件。保持构件101沿着X方向设置有两个紧固孔101a,并且利用这些紧固孔101a及固定构件119保持和紧固摩擦构件106及固定引导构件110。保持构件101还设置有开口101b,并且当从Z方向观察时,后述的可动引导构件109布置于开口101b内,其中Z方向是加压构件107的加压方向。移动构件102是大体上框架形状的构件并且是相对于保持构件101移动的构件。移动构件102利用均衡机构112的振子保持构件114保持振子103,并且移动构件102还具有接合部102a以及未示出的紧固孔,移动构件102通过紧固孔利用螺钉等紧固于可动引导构件109,接合部102a与后述的联接构件16接合。通过粘结振动板104和压电元件105形成振子103。如图2A和图2C所示,振动板104沿着其长度方向(X方向)设置有两个突出部104a,并且设置有用于将振动板104固定于振子保持构件114的臂部104b,这些臂部104b中的各臂部中均形成孔104c。另外,作为柔性电路板的供电构件(未示出)电连接至压电元件105。当从供电构件向压电元件105施加具有特定振幅和相位差的电压时,振子103以使突出部104a做椭圆运动EM的方式变形。摩擦构件106是与振子103摩擦接触的构件,并且摩擦构件106利用固定构件119紧固于保持构件101。此外,摩擦构件106具有Z方向上的台阶形状(台阶部106a),并且台阶部106a的Z方向上的上表面是与振子103接触的摩擦接触面。此外,位于台阶部106a的上表面两侧的表面是与固定构件119接触的表面。当向振子103施加电压并且突出部104a做椭圆运动EM时,在振子103与摩擦构件106之间间歇地产生摩擦力F,该摩擦力F作为用于振子103相对于摩擦构件106在X方向上的移动的推进力。该推进力驱动摩擦构件106并且由此驱动移动构件102。将参照图2A和图2B说明振子103的操作。图2A是示出振子103的椭圆运动EM的示意图,图2B是示出在振子103与摩擦构件106之间产生的摩擦力F的示意图。未示出的供电构件连接到压电元件105。当从供电构件向压电元件105施加两相交流电时,压电元件105在变形的同时振动,并且振动板104相应地变形。通过将上述交流电的频率设定为预定值,振子103的突出部104a做椭圆运动EM并且反复地与摩擦构件106接触和分离。如图2B所示,当振子103的突出部104a与摩擦构件106彼此接触时,在各突出部104a处沿X方向产生摩擦力F/2。当振子103的突出部104a与摩擦构件106彼此分离时,不产生摩擦力F。因而,在振子103与摩擦构件106之间沿X方向间歇地产生摩擦力F,使得振子103和摩擦构件106通过摩擦力F而彼此相对移动。摩擦力F是振动波马达100产生的推进力,并且通过振子保持构件114传递到移动构件102。如图1A所示,加压构件107是使振子103与摩擦构件106摩擦接触的具有弹性的构件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为四个拉伸弹簧。加压构件107在被保持于可动引导构件109和后述的均衡机构112的上板构件113时在使可动引导构件109朝向上板构件113移动的方向上产生加压力,从而朝向下板构件117对上板构件113施力。这里,加压构件107的加压方向是振子103压靠摩擦构件106的方向。引导机构108具有使振子103相对于摩擦构件106移动的功能,并且包括可动引导构件109、固定引导构件110和滚动构件111。如图3A所示,可动引导构件109具有紧固孔109a。可动引导构件109通过穿过这些紧固孔109a的螺钉等紧固于移动构件102,并且与移动构件102一起移动。另外,可动引导构件109具有保持加压构件107的四个保持部109b并且在加压构件107的加压方向上被施力。可动引导构件109还具有V形槽109c、109d和109e,各V形槽均接触一个滚动构件111。可动引导构件109还具有与保持构件101接触的接触部109f。当移动构件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波马达,其包括:振子;摩擦构件,其与所述振子摩擦接触;加压构件,其对所述振子与所述摩擦构件加压使得所述振子与所述摩擦构件彼此摩擦接触;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其以允许所述振子和所述摩擦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振子和所述摩擦构件;保持构件,其保持所述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以及固定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利用所述固定构件固定于所述保持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3 JP 2018-0304611.一种振动波马达,其包括:振子;摩擦构件,其与所述振子摩擦接触;加压构件,其对所述振子与所述摩擦构件加压使得所述振子与所述摩擦构件彼此摩擦接触;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其以允许所述振子和所述摩擦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振子和所述摩擦构件;保持构件,其保持所述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以及固定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利用所述固定构件固定于所述保持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波马达,其中,所述固定构件是螺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波马达,其中,利用贯通所述摩擦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固定构件固定所述摩擦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波马达,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是在所述相对移动期间固定且保持不动的固定引导构件,并且所述第二引导构件是利用所述相对移动来移动的可动引导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波马达,其中,所述固定构件以使得所述摩擦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加压构件的加压方向上依次堆叠的方式固定所述摩擦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辽山崎亮追川真大泽一治二宫俊辅高井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