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驱油藏能耗-产量-效益一体化表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发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水驱油藏能耗-产量-效益一体化表征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东部老油田多数已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期,油田的持续稳产更加依赖高注采量、高能耗的方式。一方面,含水率的急剧升高给提高采收率带来挑战,严重制约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环保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原来较为粗放的污水处理、管理方式必须转变。从资源角度,油田大量富余污水利用需要科学指导,污水的外排污染环境,不利于节能减排,超注会引起局部暴性水淹。基于技术、经济、环境三方面的考虑,亟需探索水循环高效利用技术,破解高含水油藏注水“高耗低效”难题,实现企业低成本、可持续开发。水驱油藏开发涉及注入、油藏、采出、地面处理四大流程,随着注入水与地层流体不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也伴随产生着成本和能耗的变化过程,高效水循环管理必须建立在明确的数学关系之上,目前尚没有清晰的数学模型描述产量-能耗-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水驱油藏能耗-产量-效益一体化表征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 ...
【技术保护点】
1.水驱油藏能耗‑产量‑效益一体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水驱油藏能耗‑产量‑效益一体化表征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油气生产系统流程分析及节点划分;步骤2,计算注水系统能效;步骤3,计算采油系统能效;步骤4,计算处理及循环系统能效;步骤5,计算油藏系统水油转化效率;步骤6,计算全系统产量;步骤7,计算全系统效益。
【技术特征摘要】
1.水驱油藏能耗-产量-效益一体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水驱油藏能耗-产量-效益一体化表征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油气生产系统流程分析及节点划分;步骤2,计算注水系统能效;步骤3,计算采油系统能效;步骤4,计算处理及循环系统能效;步骤5,计算油藏系统水油转化效率;步骤6,计算全系统产量;步骤7,计算全系统效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驱油藏能耗-产量-效益一体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油气生产系统包含注水站、配水间、注水井、采油井、油站、污水站六个环节,按照先后顺序标定出12个节点,12个过程,4个子系统;其中,12个节点包括:注水站入口节点1,注水站出口节点2,配水间入口节点3,配水间的出口节点4,注水井井口节点5,油藏入口节点6,油藏出口节点7,采油井口节点8,油站入口节点9,油站出口节点10,污水站入口节点11,污水站出口节点12;其中,12个过程包括:注水站入口节点1-注水站出口节点2,注水站通过高压泵组消耗电能将水源水压力升高;注水站出口节点2-配水间入口节点3,注水站到各配水间的注水干线管路,管路的尺寸、拓扑结构不同,沿程压力、能量损失不同;配水间入口节点3-配水间的出口节点4,通过配水间的节流管路调节每口注水井的注水量;配水间的出口节点4-注水井井口节点5,连接每口注水井支线管路;注水井井口节点5-油藏入口节点6,注水井管柱系统,能量损失为管柱及射孔损失;油藏入口节点6-油藏出口节点7,油藏流动过程,注入水能量用于驱动地下流体流动及流动过程中的损失,在这里注入水将变为产出油,是成本到效益转化的关键位置;油藏出口节点7-采油井口节点8,油井井筒流动过程,通过消耗电能举升流体到地面;采油井口节点8-油站入口节点9,各采油井产出液汇集在一起,主要能量消耗是管网沿程损失;油站入口节点9-油站出口节点10,油站的油水分离处理过程,产出油进入油罐储存,产出水继续循环;油站出口节点10-污水站入口节点11,油站到污水站的输水过程;油站出口节点10-污水站入口节点11,污水经过沉淀、过滤、化学药剂处理后成为满足注入要求的水源水;污水站出口节点12-注水站入口节点1,污水通过泵组输送回注水站,开始下一轮的注水循环过程;其中,4个子系统包括:注水系统,注水站入口节点1-油藏入口节点6;油藏系统,油藏入口节点6-油藏出口节点7;采油系统,油藏出口节点7-采油井口节点8;处理及循环系统,采油井口节点8-污水站出口节点12-注水站入口节点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驱油藏能耗-产量-效益一体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以月为单位统计以下数据,包括:每口注水井的注水量、井口压力,注水站入口节点1-油藏入口节点6每个过程的管线压力、用电量,数据代入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李阳,卜亚辉,王建,张世明,薛兆杰,曹小朋,吴义志,刘维霞,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