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龙门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068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龙门吊装装置,它包括起吊顶杆、支撑竖杆和底座;起吊顶杆上设有定滑轮Ⅰ、Ⅱ;定滑轮Ⅰ、Ⅱ之间通过绳索滑动连接,且绳索的一端设有挂钩,另一端手拉葫芦连接;支撑竖杆的外径设有外套管,且支撑竖杆和外套管通过限位销子限位插接;外套管的底端与底座转动连接;底座的底端设有万向轮。起吊顶杆、支撑竖杆和底座之间活动连接,无法通过的室内门框可以拆卸后在室内进行组装;高度的调整通过支撑竖杆和外套管的插接限位进行操作,宽度的调整通过U型卡箍进行操作,实现了高度和宽度的调节,不同提交的电气设备都可以应用,适应性强,移动过程平稳,作业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减少操作人员,方便省力。

A New Type of Gantry Lif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龙门吊装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气设备起吊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龙门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时受其体积和重量的影响,都是通过小型吊车或龙门吊具进行起吊转运,这种操作方式能够将电气设备进行有序平稳的转运。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体积大且重量沉,起吊工具的整体体积又大于设备本身,因此需要较广的作业面积,而电气设备都是安装在室内,且电气设备之间间距小,传统的起吊设备又无法通过室内门的门框,遇到如此情况时,多是通过在电气设备底端插入辊轴由人工轻轻推动的方式进行转运,这种方式对空间的要求很小,但是操作十分不便,至少需要4-5人协同操作,普遍单台设备的作业时间在1-1.5小时;且在辊轴的取放过程对设备的晃动搬动程度大,电气设备很容易碰触,也容易对操作人员的手部和足部造成挤伤,不仅作业效率效率低,人员的安全保障也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作业效率低和安全保障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龙门吊装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新型龙门吊装装置,它包括起吊顶杆、支撑竖杆和底座;所述起吊顶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竖杆的顶端相互连接;所述起吊顶杆的中心处以及其中的一端分别设有定滑轮Ⅰ和定滑轮Ⅱ;所述定滑轮Ⅰ和定滑轮Ⅱ之间通过绳索相互滑动连接,且绳索的一端设有挂钩,绳索的另一端与支撑竖杆上设有的手拉葫芦相互连接;所述支撑竖杆的外径设有与其套接的外套管;所述支撑竖杆和外套管上分别设有若干相互对应的限位孔,且支撑竖杆和外套管通过限位销子进行限位插接;所述外套管的底端通过转轴与底座相互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支撑竖杆的限位杆,且限位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底座和支撑竖杆相互连接;所述底座的底端设有万向轮。为了便于调整水平间距,所述支撑竖杆的顶端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分别设有通过螺帽与其相互插接紧固的U型卡箍;所述U型卡箍将起吊顶杆与固定座相互限位紧固连接。为了提高支撑稳定性,所述底座的底端分别设有若干万向轮,且至少有一个万向轮对应设置在底座的外侧。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起吊顶杆、支撑竖杆和底座之间相互活动连接,无法通过的室内门框可以拆卸后在室内进行组装;高度的调整通过支撑竖杆和外套管的插接限位进行操作,宽度的调整通过U型卡箍进行操作,实现了高度和宽度的调节,不同提交的电气设备都可以应用,适应性强;还可以对35千伏、10千伏开关柜进行转运与安装,移动过程平稳,作业效率大大提升,同时操作人员减少至两人即可操作,方便省力。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作业效率低和安全保障低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左视图。图中1、固定座2、起到顶杆3、定滑轮Ⅰ4、挂钩5、定滑轮Ⅱ6、绳索7、手拉葫芦8、万向轮9、底座10、外套管11、支撑竖杆12、限位销子13、U型卡箍14、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它包括起吊顶杆2、支撑竖杆11和底座9;所述起吊顶杆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竖杆11的顶端相互连接;所述起吊顶杆2的中心处以及其中的一端分别设有定滑轮Ⅰ3和定滑轮Ⅱ5;所述定滑轮Ⅰ3和定滑轮Ⅱ5之间通过绳索6相互滑动连接,且绳索6的一端设有挂钩4,绳索6的另一端与支撑竖杆11上设有的手拉葫芦7相互连接;所述支撑竖杆11的外径设有与其套接的外套管10;所述支撑竖杆11和外套管10上分别设有若干相互对应的限位孔,且支撑竖杆11和外套管10通过限位销子12进行限位插接;所述外套管10的底端通过转轴与底座9相互转动连接;所述底座9上设有用于固定支撑竖杆11的限位杆14,且限位杆14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底座9和支撑竖杆11相互连接;所述底座9的底端设有万向轮8。为了便于调整水平间距,所述支撑竖杆11的顶端分别设有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上分别设有通过螺帽与其相互插接紧固的U型卡箍13;所述U型卡箍13将起吊顶杆2与固定座1相互限位紧固连接。为了提高支撑稳定性,所述底座9的底端分别设有若干万向轮8,且至少有一个万向轮8对应设置在底座9的外侧。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起吊顶杆、支撑竖杆和底座之间相互活动连接,无法通过的室内门框可以拆卸后在室内进行组装;高度的调整通过支撑竖杆和外套管的插接限位进行操作,宽度的调整通过U型卡箍进行操作,实现了高度和宽度的调节,不同提交的电气设备都可以应用,适应性强;还可以对35千伏、10千伏开关柜进行转运与安装,移动过程平稳,作业效率大大提升,同时操作人员减少至两人即可操作,方便省力。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作业效率低和安全保障低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龙门吊装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起吊顶杆(2)、支撑竖杆(11)和底座(9);所述起吊顶杆(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竖杆(11)的顶端相互连接;所述起吊顶杆(2)的中心处以及其中的一端分别设有定滑轮Ⅰ(3)和定滑轮Ⅱ(5);所述定滑轮Ⅰ(3)和定滑轮Ⅱ(5)之间通过绳索(6)相互滑动连接,且绳索(6)的一端设有挂钩(4),绳索(6)的另一端与支撑竖杆(11)上设有的手拉葫芦(7)相互连接;所述支撑竖杆(11)的外径设有与其套接的外套管(10);所述支撑竖杆(11)和外套管(10)上分别设有若干相互对应的限位孔,且支撑竖杆(11)和外套管(10)通过限位销子(12)进行限位插接;所述外套管(10)的底端通过转轴与底座(9)相互转动连接;所述底座(9)上设有用于固定支撑竖杆(11)的限位杆(14),且限位杆(14)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底座(9)和支撑竖杆(11)相互连接;所述底座(9)的底端设有万向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龙门吊装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起吊顶杆(2)、支撑竖杆(11)和底座(9);所述起吊顶杆(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竖杆(11)的顶端相互连接;所述起吊顶杆(2)的中心处以及其中的一端分别设有定滑轮Ⅰ(3)和定滑轮Ⅱ(5);所述定滑轮Ⅰ(3)和定滑轮Ⅱ(5)之间通过绳索(6)相互滑动连接,且绳索(6)的一端设有挂钩(4),绳索(6)的另一端与支撑竖杆(11)上设有的手拉葫芦(7)相互连接;所述支撑竖杆(11)的外径设有与其套接的外套管(10);所述支撑竖杆(11)和外套管(10)上分别设有若干相互对应的限位孔,且支撑竖杆(11)和外套管(10)通过限位销子(12)进行限位插接;所述外套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涛林本森马骁郑玉实张凯杜童飞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超越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