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起重系统的称重吊钩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0062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起重系统的称重吊钩,吊钩本体包括连接座、钩体、设置在钩体顶部的连接轴和设置在连接轴顶部的限位柱,连接座内设置有空腔,连接座底部开设有通孔,连接轴旋转设置在通孔内,限位柱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内径;支撑环通过弹簧设置在空腔底部并与连接轴同轴心设置,限位底座均布在支撑环圆周外的空腔底部,电动丝杆设置在空腔内的两端,电动丝杆的自由端活动穿设在相邻两个限位底座之间且电动丝杆的丝杆直径小于限位底座的高度,称重传感器对应丝杆设置在支撑环上,支撑环和称重传感器的整体高度小于限位底座的高度,限位柱的直径大于限位底座间的最大距离。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Weighing hook for lif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起重系统的称重吊钩
本技术涉及了一种用于起重系统的称重吊钩。
技术介绍
在一些行业如汽车配件冲压生产,生产所用的金属板材是按重量收费的,因此冲压板材原材料在入库时需要称重。实际中卡车一次运送有多种板材,那么需要分别进行称重,例如卡车运送有两种板材,则需先对整车及板材进行一次称重、卸完一种板材后对整车及剩余板材进行称重、卸完另一种板材后再对整车进行称重,也即两种板材即需要卡车到地磅处进行三次称重,费时费力。现有虽然有通过吊钩进行称重的,但是该方式下称重传感器起到了承重和连接的作用,而板材的重量都是以吨为单位的,吊钩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的扭动、摆动等动作容易对称重传感器造成损坏,使用不方便。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用于起重系统的称重吊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起重系统的称重吊钩,包括吊钩本体、称重传感器、电动丝杆、支撑环和限位底座,所述吊钩本体包括连接座、钩体、设置在钩体顶部的连接轴和设置在所述连接轴顶部的限位柱,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空腔,所述连接座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通孔,所述连接轴可旋转设置在所述通孔内,限位柱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内径;所述支撑环通过弹簧设置在所述空腔底部并与连接轴同轴心设置,所述限位底座均布在所述支撑环圆周外的空腔底部,电动丝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两端,电动丝杆的自由端活动穿设在相邻两个限位底座之间且电动丝杆的丝杆直径小于限位底座的高度,所述电动丝杆的丝杆末端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丝杆设置在所述支撑环上,所述支撑环和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整体高度小于所述限位底座的高度,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大于限位底座间的最大距离。基于上述,所述支撑环侧部对应所述第一斜面设置有与第一斜面相平行的第二斜面。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技术通过称重传感器、电动丝杆、限位底座和吊钩本体的相互配合,起吊称重时电动丝杆支撑在支撑环的下部,限位柱对支撑环顶部的称重传感器施压以完成称重,称重后移动时电动丝杆收缩,限位柱抵压在限位底座上同时称重传感器收缩在限位底座高度以下,使称重传感器与限位柱相分离,避免损伤,其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称重状态下空腔内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正常状态下空腔内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空腔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空腔内限位柱剖视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座;2.限位柱;3.钩体;4.连接轴;5.电动丝杆;6.限位底座;7.支撑环;8.称重传感器;9.第一斜面;1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用于起重系统的称重吊钩,包括吊钩本体、称重传感器8、电动丝杆5、支撑环7和限位底座6,所述吊钩本体包括连接座1、钩体3、设置在钩体3顶部的连接轴4和设置在所述连接轴4顶部的限位柱2,所述连接座1内设置有空腔,所述连接座1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通孔,所述连接轴4可旋转设置在所述通孔内,限位柱2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内径;所述支撑环7通过弹簧10设置在所述空腔底部并与连接轴4同轴心设置,所述限位底座6均布在所述支撑环7圆周外的空腔底部,电动丝杆5分别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两端,电动丝杆5的自由端活动穿设在相邻两个限位底座6之间且电动丝杆5的丝杆直径小于限位底座6的高度,所述电动丝杆5的丝杆末端设置有第一斜面9,所述称重传感器8对应丝杆设置在所述支撑环7上,所述支撑环7和所述称重传感器8的整体高度小于所述限位底座6的高度,所述限位柱2的直径大于限位底座6间的最大距离。正常状态下,所述电动丝杆5处于收缩状态,所述限位柱2抵压在所述限位底座6上,所述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下。起吊前所述电动丝杆5工作,电动丝杆5的自由端进入由限位柱2、空腔底部和两个限位底座6构成的空间,由于弹簧10的作用支撑环7的底部与空腔底部直径有一定距离,通过丝杆自由端第一斜面9的作用将支撑环7顶起,同时支撑环7带动限位柱2升高以使限位柱2与限位底座6向分离,此时电动丝杆5的丝杆支撑所述支撑环7,限位柱2与丝杆及限位底座6均无接触,此时起吊重物,空腔底部通过丝杆的第一斜面9、支撑环7和称重传感器8承载重物的重量。称重完毕电动丝杆5收缩,电动丝杆5与支撑环7逐渐分离后,支撑环7在限位柱2的作用力下压缩弹簧10,直至限位柱2完全抵压在限位底座6上,空腔底部通过限位底座6承载重物重量,此时控制吊钩移动过程中,由于称重传感器8不称重,可有效防止对称重传感器8的损伤。实际中,空腔内还设置有MCU控制器及无线通信单元,MCU控制器电性连接称重传感器8并控制连接电动丝杆5。MCU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单元接收起重系统遥控终端的控制指令并控制电动丝杆5工作,MCU控制器还将称重传感器8的称重信息发送至遥控终端。优选地,所述支撑环7侧部对应所述第一斜面9设置有与第一斜面9相平行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相互配合,减少丝杆在将支撑环7顶起及分离的过程中的阻力。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起重系统的称重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钩本体、称重传感器、电动丝杆、支撑环和限位底座,所述吊钩本体包括连接座、钩体、设置在钩体顶部的连接轴和设置在所述连接轴顶部的限位柱,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空腔,所述连接座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通孔,所述连接轴可旋转设置在所述通孔内,限位柱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内径;所述支撑环通过弹簧设置在所述空腔底部并与连接轴同轴心设置,所述限位底座均布在所述支撑环圆周外的空腔底部,电动丝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两端,电动丝杆的自由端活动穿设在相邻两个限位底座之间且电动丝杆的丝杆直径小于限位底座的高度,所述电动丝杆的丝杆末端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丝杆设置在所述支撑环上,所述支撑环和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整体高度小于所述限位底座的高度,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大于限位底座间的最大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起重系统的称重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钩本体、称重传感器、电动丝杆、支撑环和限位底座,所述吊钩本体包括连接座、钩体、设置在钩体顶部的连接轴和设置在所述连接轴顶部的限位柱,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空腔,所述连接座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通孔,所述连接轴可旋转设置在所述通孔内,限位柱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内径;所述支撑环通过弹簧设置在所述空腔底部并与连接轴同轴心设置,所述限位底座均布在所述支撑环圆周外的空腔底部,电动丝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三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