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004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属于混凝土制备设备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固定设置有出料罐,出料罐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罐的底部铰接设置有引导板,引导板位于出料口的下方且倾斜朝下设置,引导板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引导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调节气缸,调节气缸的底部与安装架铰接相连,调节气缸的活塞杆倾斜朝上并与引导板铰接相连,达到减少混凝土下料过程中的浪费的效果。

A Sprinkler-proof Device for Cutting Material after Concrete Mix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制备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由砂石、胶凝材料和泥浆混合而成,需要通过搅拌设置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搅拌后需要下料转运。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610332179.X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桶,包括底座和桶体,桶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在桶体内搅拌完毕的混凝土从出料口排出。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混凝土直接从出料口排出时,在出料口的底部放置接料装置,混凝土很容易溅出接料装置,导致混凝土的下料过程中出现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混凝土下料过程中的浪费的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固定设置有出料罐,出料罐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罐的底部铰接设置有引导板,引导板位于出料口的下方且倾斜朝下设置,引导板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引导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调节气缸,调节气缸的底部与安装架铰接相连,调节气缸的活塞杆倾斜朝上并与引导板铰接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在搅拌完毕后进入出料罐,然后再从出料口排出,混凝土排出后掉落至引导板上,顺着倾斜的引导板下滑,从而使得混凝土的下料速度较为平缓,减少混凝土在下料过程中的洒出量,引导板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使得混凝土能够集中下料,进一步提高防洒效果。调节气缸可以调整引导板的倾斜角度,一方面可以调整下料位置,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倾斜的角度调节下料速度,以确保能够达到最优的防洒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板的两侧固定设置有挡板,挡板与引导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板位于引导板两侧,可以防止混凝土从引导板的两侧洒落,使得混凝土的下料稳定,提高防洒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振动电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振动电机启动时,可以使得引导板上的混凝土下料较为顺畅,防止混凝土在引导板上发生堵塞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与出料罐固接的连板,引导板与连板远离出料口的一侧铰接相连,出料口处设置有开闭组件,开闭组件包括开闭气缸、开闭板,开闭气缸固接于出料罐靠近挡板的侧面上,开闭板位于出料口下方且与出料罐铰接相连,开闭板与出料罐的铰接轴水平且铰接点位于远离连板的一侧,开闭气缸的活塞杆与开闭板铰接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不下料时,开闭板位于出料口的正下方,从而将出料口遮住;混凝土下料时,开闭气缸带动开闭板绕着连板转动,使得开闭板从出料口脱离,出料口正常下料,下料完毕后开闭气缸再带动开闭板绕着连板转动至重新遮住出料口,使得下料时间以及下料速度能够得到有效掌控,提高下料的稳定性以及精确性。而引导板与连板铰接,使得引导板在调整角度时不会与开闭板发生干涉,确保引导板以及开闭板二者进行调节时的独立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闭组件包括一对,且一对开闭组件相互正对设置于出料罐的两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对开闭组件相互正对于出料罐两侧,因此一对开闭板各封住出料口的一半,使得出料口的开闭调节较为灵活、可靠,提高了混凝土下料的可靠性以及便利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罐的一侧设置有爬梯,爬梯竖直设置且与安装架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爬上爬梯以对出料罐进行检修或者观测,确保出料罐的稳定出料作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爬梯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站台,站台与爬梯以及安装台均固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爬上爬梯之后,可以站在站台上对出料罐以及相关组件进行检修和观测,站台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的观察范围较大,且进行相关作业时也较为便利和安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站台与爬梯相邻的两侧固定设置有护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护栏的设置使得站在站台上的操作人员安全性较高,操作人员从站台上跌落的可能性较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罐的底部呈缩口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缩口状的出料罐可以使得混凝土的下料较为集中,从而使得混凝土的防洒效果较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引导板提高了混凝土下料时的防洒能力;2、通过设置调节气缸使得引导板的倾斜角度可以调节,进而可以调整混凝土的下料速度以及下料位置,减少混凝土洒落的量;3、通过设置开闭组件使得混凝土的下料可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出料罐以及相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安装架;2、出料罐;21、出料口;22、连板;3、引导板;31、挡板;32、调节气缸;33、振动电机;4、开闭组件;41、开闭气缸;42、开闭板;421、连接板;422、连接条;5、爬梯;51、站台;52、护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结合图1和图2,包括安装架1以及固定在安装架1上的出料罐2,搅拌完毕的混凝土进入到出料罐2内,出料罐2底部呈缩口状,出料罐2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21,出料口21的下方设置有倾斜的引导板3,出料口21处设置有开闭组件4。在下料时,开闭组件4打开,从而使得搅拌后的混凝土从出料口21排出,掉落至引导板3上,然后顺着倾斜的引导板3滑落,引导板3能够对混凝土的下料起到缓速、引导作用,从而减少了混凝土在下料过程中的洒落量。如图2所示,开闭组件4包括两组,且两组开闭组件4分设于出料口21相对的两侧,开闭组件4包括开闭气缸41以及开闭板42,开闭气缸41固定连接于出料罐2的外壁上,且开闭气缸41的活塞杆沿着出料罐2的外壁倾斜向下,出料罐2与开闭气缸41相邻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板421,连接板421上铰接有连接条422,连接条422与开闭板42固接,开闭气缸41的活塞杆与开闭板42铰接相连,且当活塞杆完全伸出开闭气缸41时,两组开闭板42正好相互拼合并遮住出料口21。当需要下料时,开闭气缸41带动活塞杆收缩,活塞杆带动开闭板42以及连接条422绕着连接条422与连接板421的铰接点进行转动,并且一对开闭板42的转动方向相反,出料口21打开后混凝土便开始下料。如图2所示,出料罐2背离连接板421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连板22,连板22水平设置,引导板3的顶端与连板22铰接相连,且引导板3从出料口21的下方倾斜朝下设置,引导板3背离出料口21的底面设置有调节气缸32,调节气缸32的底端与安装架1铰接相连(图中未示出),调节气缸32的活塞杆的顶端倾斜朝上并与引导板3铰接,通过调节气缸32可以带动引导板3转动,从而调节引导板3的倾斜角度以及混凝土的最终下料位置,引导板3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小,则下料速度较慢,夹角大,则下料速度较快,因此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防洒效果。如图1所示,引导板3从上至下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且引导板3的两侧固定设置有挡板31,挡板31与引导板3的上表面固接,因此混凝土掉落至引导板3后,可以从引导板3上更集中地滑落,配合着挡板31的遮挡作用,使得混凝土在下料过程中洒落的量更少,提高防洒效果。如图1所示,引导板3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振动电机33,振动电机33可以带动引导板3振动,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上固定设置有出料罐(2),出料罐(2)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21),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罐(2)的底部铰接设置有引导板(3),引导板(3)位于出料口(21)的下方且倾斜朝下设置,引导板(3)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引导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调节气缸(32),调节气缸(32)的底部与安装架(1)铰接相连,调节气缸(32)的活塞杆倾斜朝上并与引导板(3)铰接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上固定设置有出料罐(2),出料罐(2)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21),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罐(2)的底部铰接设置有引导板(3),引导板(3)位于出料口(21)的下方且倾斜朝下设置,引导板(3)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引导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调节气缸(32),调节气缸(32)的底部与安装架(1)铰接相连,调节气缸(32)的活塞杆倾斜朝上并与引导板(3)铰接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3)的两侧固定设置有挡板(31),挡板(31)与引导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3)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振动电机(3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后下料防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21)的一侧设置有与出料罐(2)固接的连板(22),引导板(3)与连板(22)远离出料口(21)的一侧铰接相连,出料口(21)处设置有开闭组件(4),开闭组件(4)包括开闭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耿李喆袁启涛李微丁路静杨永发王立国宋佳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西部建设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