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9850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通过取若干只标准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后获得失水率或失重率与电池充放电循环的对应关系,即失水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或失重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然后将在质保期内从市场退回的同型号电池进行失水率或失重率的计算,与标准曲线比对获得退回电池实际的使用频次及充放电次数,将虽然在质保期内但由于使用频次过高而实际充放电次数较多的电池挑选出,认为失去修复价值。结果真实可靠,能够准确反映蓄电池使用情况,为电池售后及电池修复提供更有利的判断依据。

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Service State of VRLA Batt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铅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属二次电池。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输出。铅蓄电池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近些年,电动车凭其较好的代步性能、较低的存放场地要求和出色的价格优势在我国迅猛发展,得益于此,蓄电池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英文名称为ValveRegulatedLeadBattery(简称VRLA电池),其基本特点是使用期间不用加酸加水维护,电池为密封结构,不会漏酸,也不会排酸雾,电池盖子上设有单向排气阀(也叫安全阀),该阀的作用是当电池内部气体量超过一定值(通常用气压值表示),即当电池内部气压升高到一定值时,排气阀自动打开,排出气体,然后自动关阀,防止空气进入电池内部。蓄电池经历一次充电和放电,称为一次循环(一个周期)。在一定放电条件下,电池工作至某一容量规定值之前,电池所能承受的循环次数,称为循环寿命。正常电动车使用的阀控铅蓄电池按每天进行一次充放电循环大约寿命为2年左右。目前市场上铅蓄电池的售后方式:电池生产厂家给经销商的质保期一般为15个月,前8后7,因电池本身质量问题8个月内的换新电池,9~11个月换周转电池,12~15个月换维护电池。目前在二级市场上一般给到用户保质期是一年,这是因为从出厂到经销处再到维修店是有一定周期的。这种方式已经存在很多年,然而随着快递市场份额的提升,导致8个月内换新率提升,给电池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经济损伤及售后困扰。可以想象,快递车与上班族代步车,其使用频率与使用工况会有很大不同,快递车一天可能跑上百公里,而上班族是其一半或更少,也就是说,充电次数是不同的。很多同行人士也有提到,电池不是放电放坏的(除了恶意过放电),而大部分是充电充坏的。铅酸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充电末期失水,采用的充电模式普遍是恒压限流模式,充电量一般是放电量的1.02~1.05倍,在达到分解水电压值后的充电量会有10%左右,故在充电末期难免会失水,再加上用户使用习惯造成充电末期涓流时间过长,也是造成电池失水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将类似快递车这种因使用过于频繁而造成蓄电池在售后质保期内达到电池正常寿命周期的情况挑选出来,对电池生产企业提供正常的售后服务具有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一种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生产时,称量并存档电池的初始重量M0;(2)对电池打码,将打码信息与初始重量信息一一对应存档;(3)当从市场退回时,对电池扫码读取出厂信息及初始重量M0,并称量电池的退回重量M1,计算电池损失重量ΔM=M0-M1;(4)计算电池的失水率ρ1或失重率ρ2,其中ρ1=(ΔM/电池单格数)/电池饱和吸液量,ρ2=ΔM/M0;(5)根据失水率ρ1或失重率ρ2对照该型号电池的失水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或失重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计算该退回电池所处使用寿命的状态。优选的,打码采用二维码。优选的,步骤(2)中从市场退回的电池出厂时间不超过15个月。目前,电池生产厂家给经销商的质保期一般为15个月,前8后7,因电池本身质量问题8个月内的换新电池,9~11个月换周转电池,12~15个月换维护电池。所以超过15个月的电池被认为是达到正常使用寿命,已经没有修复的价值了。优选的,电池饱和吸液量为7.0~8.5mL/Ah。优选的,失水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或失重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为:(a)取同一型号的电池若干只,分别称量初始重量,然后进行放电和充电循环,每1~10个循环称量一次电池重量;(b)计算电池的失水率或失重率;(c)对电池失水率与循环次数进行拟合获得失水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或者对电池失重率与循环次数进行拟合获得失重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更优选的。步骤(a)中至少取电池5只。用于制作标准曲线的电池数量越多,所得结果越准确,可以尽量减弱单只电池个体差异造成的影响。一般常用的可以取10只电池。绘制标准曲线时,可以通过线段将相邻两个数据点之间连接获得一条折线。当然,如果使用多次方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如果拟合的较好,方差值较小的话,也是可以使用的。更优选的,步骤(a)中每只电池共500~600次循环。一般给经销商的质保期为15个月,按每天一次充放电循环的话,大约为450次,所以,标准曲线制作时电池循环500~600次足够使用。更优选的,步骤(a)中放电是以0.5C安培电流放电至10.5V/只,充电是以恒压14.8V限流0.15C安培充电8~10小时。本专利技术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通过电池出厂初始重量与售后退回重量的差值,来判定电池实际使用程度或修复价值,计算失重率或失水率与使用寿命关系图实现精准判定,其结果真实可靠,能够准确反映蓄电池使用情况,为电池售后及电池修复提供更有利的判断依据。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电池失重与使用次数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取10只6-DZF-20电池,将电池初始重量进行称量后,进行充放电循环600次,并在每10次进行称重并记录,然后根据重量数据进行计算电池的失水率ρ1或失重率ρ2,检测数据见表1。对电池失水率与循环次数(即使用次数)进行拟合获得失水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或者对电池失重率与循环次数进行拟合获得失重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放电工艺:以10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10.5V;充电工艺:以恒压14.8V限3A电流充电8小时。计算并使用线段将各数据之间连接,得到折线形式的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表1实施例2表22019年5月5日,市场退回一组5只装电池组,型号6-DZF-20(初始单格饱和吸液量165ml,即8.25ml/Ah),生产打码日期20180906(2018年9月6日),经扫码获取的电池重量信息如表2所示,对照标准曲线的使用次数是220次(结合服役周期计算电池使用频率在0.91次/天),利用使用次数进行评价是否进行后续处理工序。一般使用次数在250次以内,认为仍具有被修复的价值。此组电池使用频率不超过1次/天,使用频率较为正常,使用次数不超过250次,可进入后续修复工序。实施例3表32019年5月5日,市场退回一组5只装电池组,型号6-DZF-20(初始单格饱和吸液量165ml,即8.25ml/Ah),生产打码日期20181116(2018年11月16日),经扫码获取的电池重量信息如表3所示,对照标准曲线的使用次数是320次(结合服役周期计算电池使用频率在1.88次/天),利用使用次数进行评价是否进行后续处理工序。一般使用次数在250次以内,认为仍具有被修复的价值。此组电池使用频率达1.88次/天,使用频率较高,其使用次数已超过250次,修复价值低,不再进入后续修复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生产时,称量并存档电池的初始重量M0;(2)对电池打码,将打码信息与初始重量信息一一对应存档;(3)当从市场退回时,对电池扫码读取出厂信息及初始重量M0,并称量电池的退回重量M1,计算电池损失重量ΔM=M0‑M1;(4)计算电池的失水率ρ1或失重率ρ2,其中ρ1=(ΔM/电池单格数)/电池饱和吸液量,ρ2=ΔM/M0;(5)根据失水率ρ1或失重率ρ2对照该型号电池的失水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或失重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计算该退回电池所处使用寿命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生产时,称量并存档电池的初始重量M0;(2)对电池打码,将打码信息与初始重量信息一一对应存档;(3)当从市场退回时,对电池扫码读取出厂信息及初始重量M0,并称量电池的退回重量M1,计算电池损失重量ΔM=M0-M1;(4)计算电池的失水率ρ1或失重率ρ2,其中ρ1=(ΔM/电池单格数)/电池饱和吸液量,ρ2=ΔM/M0;(5)根据失水率ρ1或失重率ρ2对照该型号电池的失水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或失重率-使用寿命标准曲线,计算该退回电池所处使用寿命的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打码采用二维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从市场退回的电池出厂时间不超过15个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控铅蓄电池使用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饱和吸液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发丁伯芬沈菲刘玉邓成智李亚郭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