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9762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测试系统,包括煤粉液供给系统、压力测试系统、裂隙流动观测系统、固液流速测量系统;还公开了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的测试方法,包括、煤粉前处理过程、夹持器流体装载过程、煤粉流动与观测过程、固液流速以及固相测粒径量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适用于测量煤粉群在裂隙条件下的动力学特征,煤粉粒径分布对煤粉群运移动态的影响,测试过程科学,测试结果准确,为煤层气的有效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A Kinetic Characteristic Testing System and Testing Method for Pulverized Coal Groups under Fracture Cond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涉及煤层气藏的开发领域,具体涉及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地质储量巨大,煤层气的有效开发可以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并补充常规天然气在我国地域分布和供给量上的不足。由于煤层脆性较强,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煤粉,容易在储层中形成液-固两相流动,从而堵塞煤层流动通道,降低气井产能。因此,煤粉的运移机理以及动力学特征是进行煤层气开发设计的关键问题。目前关于煤粉动力学特征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工作,普遍根据单粒径颗粒受力分析和实验,推导研究煤粉的动力学特征。然而,煤粉运移过程是一个多粒径耦合传质过程,单一粒径的实验研究难以直接获得煤粉的动力学特征。因此,有学者提出了煤粉群的概念,通过煤粉群的运移实验研究其动力学特征。目前,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研究尚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学者进行过实验研究,亦没有实验能够测量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测试系统,适用于测量煤粉群在裂隙条件下的动力学特征,煤粉粒径分布对煤粉群运移动态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粉液供给系统、压力测试系统、裂隙流动观测系统、固液流速测量系统;所述煤粉液供给系统具体包括煤粉液混合池、第一针型阀、混砂泵,所述压力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第二针型阀;所述裂隙条件模拟系统包括刻蚀玻璃板夹持器、摄像机、光源、计算机;所述固液流量系统包括量筒;所述第一针型阀的入口端连通煤粉液混合池,所述混砂泵的入口端连通第一针型阀的出口端,所述混砂泵的出口端连通第二针型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二针型阀的出口端连通刻蚀玻璃板夹持器的入口端,所述量筒连通刻蚀玻璃板夹持器的出口端,所述摄像机、光源分别位于刻蚀玻璃板夹持器的相对两侧,摄像机连接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粉液供给系统、压力测试系统、裂隙流动观测系统、固液流速测量系统;所述煤粉液供给系统具体包括煤粉液混合池、第一针型阀、混砂泵,所述压力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第二针型阀;所述裂隙条件模拟系统包括刻蚀玻璃板夹持器、摄像机、光源、计算机;所述固液流量系统包括量筒;所述第一针型阀的入口端连通煤粉液混合池,所述混砂泵的入口端连通第一针型阀的出口端,所述混砂泵的出口端连通第二针型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二针型阀的出口端连通刻蚀玻璃板夹持器的入口端,所述量筒连通刻蚀玻璃板夹持器的出口端,所述摄像机、光源分别位于刻蚀玻璃板夹持器的相对两侧,摄像机连接影像处理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流量系统还包括激光粒度测试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液混合池与第一针型阀之间的连通管线、第一针型阀与混砂泵之间的连通管线、混砂泵与第二针型阀之间的连通管线、第二针型阀与刻蚀玻璃板夹持器之间的连通管线均为耐压管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裂隙条件下煤粉群的动力学特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为高速摄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苏阳彭小龙杜志敏李传亮邓鹏王超文吴昊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