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装置系列及其构建方法、以及齿轮装置组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9563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了相对于对象设备的安装自由度的齿轮装置。齿轮装置系列具备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是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在第1齿轮装置中,第1内齿轮的齿数多于第2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第2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在第2齿轮装置中,第2内齿轮的齿数多于第1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第1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外齿轮具有第1外齿部及第2外齿部,第1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大于第2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外齿轮在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中通用,在第1齿轮装置中,外齿轮组装成第1外齿部与第2内齿轮啮合,在第2齿轮装置中,外齿轮组装成第1外齿部与第1内齿轮啮合。

Gear device series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as well as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ear device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装置系列及其构建方法、以及齿轮装置组的制造方法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2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030326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轮装置系列、齿轮装置系列的构建方法及齿轮装置组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小型且轻质却能够得到高减速比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以往,提出有一种所谓的筒型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起振体;外齿轮,其被起振体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其与外齿轮啮合;第2内齿轮,其在轴向上与第1内齿轮并排配置且与外齿轮啮合;主轴承,其配置在第1内齿轮与第2内齿轮之间,并且,第1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内圈一体化,第2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外圈一体化(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2214号公报在上述齿轮装置中,期待提高相对于对象设备的安装自由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相对于对象设备的安装自由度的齿轮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系列具备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其中,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是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起振体;外齿轮,被起振体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与外齿轮啮合;第2内齿轮,在轴向上与第1内齿轮并排配置且与外齿轮啮合;主轴承,配置在第1内齿轮与第2内齿轮之间,并且,第1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内圈一体化,第2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外圈一体化,在第1齿轮装置中,第1内齿轮的齿数多于第2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第2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在第2齿轮装置中,第2内齿轮的齿数多于第1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第1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外齿轮具有第1外齿部及第2外齿部,第1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大于第2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外齿轮在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中通用,在第1齿轮装置中,外齿轮组装成第1外齿部与第2内齿轮啮合,在第2齿轮装置中,外齿轮组装成第1外齿部与第1内齿轮啮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齿轮装置系列的构建方法。该方法是具备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的齿轮装置系列的构建方法,其中,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是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起振体;外齿轮,被起振体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与外齿轮啮合;第2内齿轮,在轴向上与第1内齿轮并排配置且与外齿轮啮合;主轴承,配置在第1内齿轮与第2内齿轮之间,并且,第1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内圈一体化,第2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外圈一体化,在第1齿轮装置中,第1内齿轮的齿数多于第2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第2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在第2齿轮装置中,第2内齿轮的齿数多于第1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第1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外齿轮具有第1外齿部及第2外齿部,第1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大于第2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外齿轮在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中通用,在第1齿轮装置中,外齿轮组装成第1外齿部与第2内齿轮啮合,在第2齿轮装置中,外齿轮组装成第1外齿部与第1内齿轮啮合。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是一种齿轮装置组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具备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的齿轮装置组的制造方法,其中,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是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起振体;外齿轮,被起振体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与外齿轮啮合;第2内齿轮,在轴向上与第1内齿轮并排配置且与外齿轮啮合;主轴承,配置在第1内齿轮与第2内齿轮之间,并且,第1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内圈一体化,第2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外圈一体化,在第1齿轮装置中,第1内齿轮的齿数多于第2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第2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在第2齿轮装置中,第2内齿轮的齿数多于第1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第1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外齿轮具有第1外齿部及第2外齿部,第1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大于第2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外齿轮在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中通用,本齿轮装置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第1齿轮装置的制造工序,其包括将外齿轮组装成使第1外齿部与第2内齿轮啮合的工序;及第2齿轮装置的制造工序,其包括将外齿轮组装成第1外齿部与第1内齿轮啮合的工序。另外,将以上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或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要件或表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相互替换的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也是有效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相对于对象设备的安装自由度的齿轮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系列的第1齿轮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外齿轮的各齿部、第1内齿轮的第1内齿部及第2内齿轮的第2内齿部的形状的图。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系列的第2齿轮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的外齿轮的各齿部、第1内齿轮的第1内齿部及第2内齿轮的第2内齿部的形状的图。图中:100-第1齿轮装置,112-起振体轴,130-外齿轮,132-第1外齿部,134-第2外齿部,140-第1内齿轮,150-第2内齿轮,162-主轴承,200-第2齿轮装置,240-第1内齿轮,250-第2内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等的构成要件、部件及工序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说明。并且,为了便于理解,在各附图中,适当放大或缩小表示部件的尺寸。并且,在各附图中,省略对实施方式的说明并不重要的部件的一部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系列(齿轮装置的产品组)具备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是所谓的筒型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首先,对第1齿轮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系列的第1齿轮装置100的剖视图。第1齿轮装置100将输入过来的旋转进行减速后输出。第1齿轮装置100是所谓的筒型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波动发生器110、被波动发生器110挠曲变形的外齿轮130、与外齿轮130啮合的第1内齿轮140、在轴向上与第1内齿轮140并排(相邻)配置且与外齿轮130啮合的第2内齿轮150、两个限制部件160、配置在第1内齿轮140与第2内齿轮150之间的主轴承162、第1轴承套164及第2轴承套166。在第1齿轮装置100中封入有润滑剂(例如,润滑脂)。润滑剂对外齿轮130与第1内齿轮140的啮合部、外齿轮130与第2内齿轮150的啮合部及各个轴承等进行润滑。波动发生器110包括起振体轴112及配置在起振体轴112与外齿轮130之间的两个起振体轴承120。起振体轴112为输入轴,其例如与马达等旋转驱动源连接,并以旋转轴R为中心进行旋转。在起振体轴112上一体地形成有与旋转轴R正交的截面为大致椭圆形的起振体114。两个起振体轴承120分别包括多个滚动体122、保持多个滚动体122的保持架124及内嵌于外齿轮130的外圈部件126。多个滚动体122分别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并以其轴向朝向与旋转轴R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的状态沿周向隔着间隔而设置。滚动体122被保持器124保持为滚动自如,滚动体122在起振体114的外周面114a上滚动。即,起振体轴承120的内圈与起振体114的外周面114a构成为一体,但是并不只限定于此,起振体轴承120也可以具备与起振体114分体的专用的内圈。外圈部件126环绕于多个滚动体122。外圈部件126具有挠性,其经由多个滚动体122而被起振体114挠曲成椭圆状。若起振体114(即,起振体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装置系列,其具备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所述齿轮装置系列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齿轮装置及所述第2齿轮装置是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起振体;外齿轮,被所述起振体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第2内齿轮,在轴向上与所述第1内齿轮并排配置且与所述外齿轮啮合;及主轴承,配置在所述第1内齿轮与所述第2内齿轮之间,并且,所述第1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内圈一体化,所述第2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外圈一体化,在所述第1齿轮装置中,所述第1内齿轮的齿数多于所述第2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所述第2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在所述第2齿轮装置中,所述第2内齿轮的齿数多于所述第1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所述第1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所述外齿轮具有第1外齿部及第2外齿部,所述第1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大于所述第2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所述外齿轮在所述第1齿轮装置及所述第2齿轮装置中通用,在所述第1齿轮装置中,所述外齿轮组装成所述第1外齿部与所述第2内齿轮啮合,在所述第2齿轮装置中,所述外齿轮组装成所述第1外齿部与所述第1内齿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3 JP 2018-0303261.一种齿轮装置系列,其具备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所述齿轮装置系列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齿轮装置及所述第2齿轮装置是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起振体;外齿轮,被所述起振体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第2内齿轮,在轴向上与所述第1内齿轮并排配置且与所述外齿轮啮合;及主轴承,配置在所述第1内齿轮与所述第2内齿轮之间,并且,所述第1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内圈一体化,所述第2内齿轮与主轴承的外圈一体化,在所述第1齿轮装置中,所述第1内齿轮的齿数多于所述第2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所述第2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在所述第2齿轮装置中,所述第2内齿轮的齿数多于所述第1内齿轮的齿数,并且从所述第1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所述外齿轮具有第1外齿部及第2外齿部,所述第1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大于所述第2外齿部的齿向修正量,所述外齿轮在所述第1齿轮装置及所述第2齿轮装置中通用,在所述第1齿轮装置中,所述外齿轮组装成所述第1外齿部与所述第2内齿轮啮合,在所述第2齿轮装置中,所述外齿轮组装成所述第1外齿部与所述第1内齿轮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装置系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齿轮装置及所述第2齿轮装置具备:第1安装部件,其与所述第1内齿轮一体化且能够安装于对象部件;及第2安装部件,其与所述第2内齿轮一体化且能够安装于对象部件,所述第1安装部件的形状与所述第2安装部件的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装置系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安装部件的外周及所述第2安装部件的外周锁扣嵌合于对象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齿轮装置系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安装部件及所述第2安装部件是配置有支承起振体的输入轴承的轴承套。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装置系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安装部件及所述第2安装部件具有节圆直径彼此相同的螺孔。6.一种齿轮装置系列的构建方法,所述齿轮装置系列具备第1齿轮装置及第2齿轮装置,所述构建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齿轮装置及所述第2齿轮装置是挠曲啮合式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塚正幸南云稔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