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松垫圈和防松紧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441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松垫圈和防松紧固组件。该防松垫圈包括垫圈主体和设置在垫圈主体中间的通孔,所述垫圈主体上还包括沿径向设置、中心对称分布、且与通孔连通的多个缺口;每个缺口与通孔的连通处的一侧端的垫圈主体边沿向着表端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防松件,另一侧端的垫圈主体边沿向着里端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防松件。该防松紧固组件包括螺纹紧固件和与所述螺纹紧固件相配合的上述防松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具有能在高温、高频振动冲击下不发生松动、止退防松效果较好、加工工艺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可反复拆装使用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的紧固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防松垫圈和防松紧固组件。技术背景现有的紧固件的坚固组件,普遍使用传统的螺栓、螺母及垫圈组件,其紧固结构是 由螺栓穿插在连接件中,配以螺母拧紧固定而构成,或加以弹簧、垫圈或加以插销等配 件防止螺栓与螺母松脱,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一般情况下紧固效果良好,可 以实施标准化等优点,因此, 一百年来这种紧固组件的形状结构一直没有任何改变,尽 管如此,这种紧固结构组件,由于其结构上的缺欠,容易使螺栓、螺母松脱,由此而引 发意外故事的事件发生。其原因在于某些特定结构中,需要固定的机械构造,如气缸 盖、内燃机、转换轴、连接杆、运输机械、工业制造机械、桥梁、钢架、输配送管接头 等紧固配备,往往位于一种重要的枢纽部位,经常处在高温,或高频振动冲击之下,极 易导致紧固结构中螺栓、螺母间的螺纹斜面相互滑动,使螺栓、螺母产生朝回松方向松 动, 一旦紧固结构有这种情况产生,即会发生严重损坏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意外事件, 诸如气体外泄造成爆炸,传动连杆脱落无法操控等重大安全事故;也有些防松结构为一 次性结构, 一旦拆卸即遭受破坏,不能反复使用,因而带来维修上的困难,并由此增加 了使用费。传统的用于防松止退的锯齿垫圈的基本结构是中间部分是一个形状规则的透孔, 边缘部分是锯齿形的尖刺,使用时,依靠锯齿形的尖刺增加磨擦力和填充紧固件与物体 之间由形变产生的缝隙,防止松动。这种传统锯齿垫圈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工艺难度大, 导致成本较高。另外,由于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与锯齿垫圈之间没有紧密的啮合作用,紧固件与锯 齿垫圈或被固定物体之间仍然会产生松动,甚至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高温、高频振动冲击下不发生松动、止退防松效 果较好、加工工艺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可反复拆装使用的防松垫圈。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高温、高频振动冲击下不发生松动、止退防松效果较好的防松紧固组件。实现本技术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松垫圈,包括垫圈主体和设置在垫圈 主体中间的通孔,所述垫圈主体上还包括沿径向设置、中心对称分布、且与通孔连通的 多个缺口;每个缺口与通孔的连通处的一侧端的垫圈主体边沿向着表端翻折形成一个凸 起的防松件,另一侧端的垫圈主体边沿向着里端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防松件。 所述防松件的基本形状为三角形或矩形。所述垫圈主体的表端或里端设置有凸起的凸台、或内凹的凹槽;当设置凸台时,所 述凸台的高度小于防松件的高度。 所述缺口的数量为2至6个。实现本技术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松紧固组件,包括螺纹紧固件和 与所述螺纹紧固件相配合的防松垫圈,所述防松垫圈包括垫圈主体和设置在垫圈主体中 间的通孔;所述垫圈主体上还包括沿径向设置、中心对称分布、且与通孔连通的多个缺 口每个缺口与通孔的连通处的一侧端的垫圈主体边沿向着表端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防 松件,另一侧端的垫圈主体边沿向着里端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防松件。所述防松件的基本形状为三角形或矩形。所述螺纹紧固件是螺钉或螺栓;所述螺纹紧固件的里端也即面向防松垫圈的一侧端 设置有与防松垫圈上的防松件形状相对应的止退件。所述止退件是排列在螺纹紧固件里端的楔形齿。所述垫圈主体的表端或里端设置有凸起的凸台、或内凹的凹槽;当设置凸台时,所 述凸台的高度小于防松件的高度。 所述缺口的数量为2至6个。 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 本技术的防松垫圈通过在所述垫圈主体上设置沿径向设置、中心对称分 布、且与通孔连通的多个缺口;并使每个缺口与通孔的连通处的一侧端的垫圈主体向着 表端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防松件,另一侧端向着里端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防松件;由于 所述防松件位于垫圈主体的正反两面,具有合适的形变范围和增加摩擦阻力的技术效 果, 一方面可同时抓紧被固定物体和外接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螺栓组件,另一方面由于 形变范围较为合适,可有效实现在高温、高频振动冲击下不发生松动、止退防松效果较 好的目的。(2) 当所述防松件的基本形状为三角形或矩形时,本技术的防松垫圈的制造 工艺较为简单、成品率较高且成本较低。(3) 当所述垫圈主体的表端或里端设置有凸起的凸台、或内凹的凹槽时,本实用 新型的防松垫圈可具有更有效的防松止退效果。(4) 本技术防松紧固组件由于采用了本技术特有的防松垫圈,所以能在 高温、高频振动冲击下不发生松动,具有止退防松效果较好的优点。(5) 当本技术的防松紧固组件中的螺纹紧固件的里端也即面向防松垫圈的一 侧端设置有与防松垫圈上的防松件形状相对应的止退件时,可以实现紧固件与防松垫圈 的紧密啮合,有效增大磨擦阻力,具有更好的防松止退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松垫圈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防松垫圈从俯视角度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4是本技术防松垫圈的另一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防松垫圈的第三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防松垫圈从侧面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防松垫圈的第四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防松垫圈从侧面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防松紧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为垫圈主体l,表端ll,里端12,通孔2,缺口3,防松件4,凸台5, 凹槽6,螺纹紧固件7,里端71,止退件72,防松垫圈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防松垫圈)图1至图3显示了本技术防松垫圈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本技术防 松垫圈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防松垫圈从俯视角度观察时的结构示意 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本实施例是一种防松垫圈,见图1和图2,该防松垫圈包括垫圈主体1和设置在垫 圈主体1中间的通孔2,所述垫圈主体1上包括沿径向设置、中心对称分布、且与通孔 2连通的多个缺口3,本实施例中的缺口 3的数量为4个,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垫圈 的大小以及具体要求, 一般可选择2至6个;每个缺口3与通孔2的连通处的一侧端的 垫圈主体边沿向着表端11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近似矩形的防松件4,另一侧端的垫圈主体边沿向着里端12翻折形成一个凸起,形防松件4。 (实施例2、防松垫圈)图4是本技术防松垫圈的另一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防 松垫圈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垫圈主体的里端12设置有内 凹的4个凹槽6。(实施例3、防松垫圈)图5和图6显示了本技术防松垫圈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其中图5是本技术 防松垫圈的第三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防松垫圈从侧面观察时的结 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垫圈主体的里端12设置有凸 起的四个凸台5,所述凸台5的高度a小于防松件4的高度b。 (实施例4、防松垫圈)图7和图8显示了本技术防松垫圈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其中图7是本技术 防松垫圈的第四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防松垫圈从侧面观察时的结 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防松件4的基本形状是三角形。 (实施例5、防松紧固组件)图9和图10显示了本技术防松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松垫圈,包括垫圈主体(1)和设置在垫圈主体(1)中间的通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主体(1)上还包括沿径向设置、中心对称分布、且与通孔(2)连通的多个缺口(3);每个缺口(3)与通孔(2)的连通处的一侧端的垫圈主体边沿向着表端(11)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防松件(4),另一侧端的垫圈主体边沿向着里端(12)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防松件(4)。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防松垫圈,包括垫圈主体(1)和设置在垫圈主体(1)中间的通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主体(1)上还包括沿径向设置、中心对称分布、且与通孔(2)连通的多个缺口(3);每个缺口(3)与通孔(2)的连通处的一侧端的垫圈主体边沿向着表端(11)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防松件(4),另一侧端的垫圈主体边沿向着里端(12)翻折形成一个凸起的防松件(4)。2、 根据权利要求l的防松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4)的基本形状为三角 形或矩形。3、 根据权利要求1的防松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主体的表端(11)或里端(12)设置有凸起的凸台(5)、或内凹的凹槽(6);当设置凸台(5)时,所述凸台(5) 的高度小于防松件(4)的高度。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防松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 (3)的数量 为2至6个。5、 一种防松紧固组件,包括螺纹紧固件(7)和与所述螺纹紧固件(7)相配合的 防松垫圈(8),所述防松垫圈(8)包括垫圈主体(1)和设置在垫圈主体(1)中间的 通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主体(1)上还包括沿径向设置、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容威李文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开控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