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亚军专利>正文

一种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759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方板和第二方板,第一方板朝向第二方板的一侧平行且间隔设有两个圆管,第二方板朝向圆管的一侧平行且间隔设有两个圆杆,每个圆杆均插接配合在与其对应的圆管内,第一方板与第二方板下侧的均设有两个升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万向轮可以方便移动,根据病床的不同,升降件可以调节整个康复训练辅助用具的高度,圆杆和圆管能调节康复训练辅助用具长度,把病人的腿放在脚托内,第二气缸上下推动带动脚托内上下往复运动,可以很好的康复训练,病人双手抓住拉把,第一气缸向上拉动,同时也可以防止病人的后背通风不畅而出现皮肤溃烂。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recumben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severe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训练
,尤其涉及一种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重症患者的存活率显著升高。因而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危重患者的今后的生活质量,重患者的康复过程是很艰难的,而且通常是缓慢的,特别是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肌肉萎缩是患者首要面对的康复问题,目前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是依靠医生、护士、护工及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的,缺少必要的辅助设备。现有的康复训练用具一般都非常的简单,需要多人进行辅助才能完成,费时费力,而且人多手杂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方板和第二方板,第一方板朝向第二方板的一侧平行且间隔设有两个圆管,每个圆管均水平设置,第二方板朝向圆管的一侧平行且间隔设有两个圆杆,每个圆杆均水平设置,两个圆管与两个圆杆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圆杆均插接配合在与其对应的圆管内,第一方板与第二方板下侧的均设有两个升降件;第一方板的上侧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且从第一方板的让位孔中穿出,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固定板,固定板水平设置,固定板的下侧对称设有两个拉环;第二方板上侧平行间隔设有两个第二气缸,每个第二气缸均竖直设置,每个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均竖直向下设置且从第二方板的让位孔中穿出,每个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均设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均水平设置,每个连接板的下侧均设有腿托。优选地,所述每个升降件均包括方管,每个方管内均滑动连接滑杆,每个方管的一侧均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方管相连通,每个第一螺纹孔内均设有用于锁紧滑杆的锁紧螺母。优选地,每个所述方管的下端均固定连接万向轮。优选地,每个所述圆管的外侧均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与圆管相连通,每个第二螺纹孔内均设有用于固定圆杆的固定螺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结构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高效,能够随意的移动,万向轮可以使康复训练辅助用具方便移动到病房,根据病床的不同,升降件可以调节整个康复训练辅助用具的高度,圆杆在圆管内滑动能够调节整个康复训练辅助用具长度,把病人的腿放在脚托内,第二气缸上下推动带动脚托内上下往复运动,可以很好的进康复训练,病人双手抓住拉把,第一气缸向上拉动,同时也可以防止病人的后背通风不畅而出现皮肤溃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3是升降件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4是圆杆和圆管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方板1和第二方板2,第一方板1和第二方板2均为方形板,第一方板1朝向第二方板2的一侧平行且间隔焊接固定两个圆管3,每个圆管3均水平设置,每个圆管3的外侧均设有第二螺纹孔3.2,第二螺纹孔3.2与圆管3相连通,每个第二螺纹孔3.2内均设有固定螺栓3.1,第二方板2朝向圆管3的一侧平行且间隔焊接固定两个圆杆4,每个圆杆4均水平设置,两个圆管3与两个圆杆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圆杆4均插接配合在与其对应的圆管3内,固定螺栓3.1用于将圆杆4固定在圆管3内。第一方板1与第二方板2下侧的均设有两个升降件5,每个升降件5均包括方管5.1,每个方管5.1的一侧均设有第一螺纹孔5.4,第一螺纹孔5.4与方管5.1相连通,每个第一螺纹孔5.4内均设有锁紧螺母5.3,每个方管5.1的下端均固定连接万向轮10,万向轮10采用现有技术且能够自锁紧。每个方管5.1内均滑动连接滑杆5.2,每个滑杆5.2的上端均焊接固定在与其对应的第一方板1和第二方板2的下方拐角处,锁紧螺母5.3用于将滑杆5.2锁紧在方管5.1内。第一方板1的上侧螺栓固定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且从第一方板1的让位孔中穿出,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末端焊接固定板9,固定板9水平设置,固定板9的下侧对称焊接固定两个拉环9.1。第二方板2上侧平行间隔螺栓固定两个第二气缸7,每个第二气缸7均竖直设置,每个第二气缸7的活塞杆均竖直向下设置且从第二方板2的让位孔中穿出,每个第二气缸7的活塞杆末端均焊接固定连接板8,每个连接板8均水平设置,每个连接板8的下侧均设有腿托8.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在使用时通过万向轮10很方便的进行移动到病床,由于病床的高低不同通过升降件5能够调节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的高度,根据病人身高不同,通过圆管3和圆杆4能够调节其长度。在腿部康复训练时,病人直接把腿放在腿托8.1内,第二气缸7上下拉动带动病人腿部上下往复运动。在病人手臂康复训练时,第一气缸6向下推动拉环9.1,推到病人可以直接抓住的位置,病人双手抓紧拉环9.1,第一气缸6向上拉回,这样病人后背与病床之间就会产生间隙,能够防止病人后背通风不畅而导致的皮肤溃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方板(1)和第二方板(2),第一方板(1)朝向第二方板(2)的一侧平行且间隔设有两个圆管(3),每个圆管(3)均水平设置,第二方板(2)朝向圆管(3)的一侧平行且间隔设有两个圆杆(4),每个圆杆(4)均水平设置,两个圆管(3)与两个圆杆(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圆杆(4)均插接配合在与其对应的圆管(3)内,第一方板(1)与第二方板(2)下侧的均设有两个升降件(5);第一方板(1)的上侧设有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且从第一方板(1)的让位孔中穿出,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固定板(9),固定板(9)水平设置,固定板(9)的下侧对称设有两个拉环(9.1);第二方板(2)上侧平行间隔设有两个第二气缸(7),每个第二气缸(7)均竖直设置,每个第二气缸(7)的活塞杆均竖直向下设置且从第二方板(2)的让位孔中穿出,每个第二气缸(7)的活塞杆末端均设有连接板(8),每个连接板(8)均水平设置,每个连接板(8)的下侧均设有腿托(8.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患者卧位康复训练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方板(1)和第二方板(2),第一方板(1)朝向第二方板(2)的一侧平行且间隔设有两个圆管(3),每个圆管(3)均水平设置,第二方板(2)朝向圆管(3)的一侧平行且间隔设有两个圆杆(4),每个圆杆(4)均水平设置,两个圆管(3)与两个圆杆(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圆杆(4)均插接配合在与其对应的圆管(3)内,第一方板(1)与第二方板(2)下侧的均设有两个升降件(5);第一方板(1)的上侧设有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且从第一方板(1)的让位孔中穿出,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固定板(9),固定板(9)水平设置,固定板(9)的下侧对称设有两个拉环(9.1);第二方板(2)上侧平行间隔设有两个第二气缸(7),每个第二气缸(7)均竖直设置,每个第二气缸(7)的活塞杆均竖直向下设置且从第二方板(2)的让位孔中穿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亚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