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38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袜子,包括袜底,袜底的上部设置有袜面,袜面与袜底之间形成有袜口,靠近袜口处的袜面边缘翻折,翻折部位与袜面本体重叠设置,形成重叠层,以加强袜面边缘的支撑力;袜底的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与鞋垫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袜子可预先设置在鞋体内部,随穿鞋一同穿脱,既能够达到传统袜子吸汗、防磨的效果,又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袜子易脱落或勒脚的问题;袜子放置在鞋体内部可稳定的保持挺立状态,袜口始终保持敞开,方便穿脱;由于袜子不会紧绷在脚部,所以袜子的磨损程度大大减轻,不易破损,延长了袜子的使用寿命,环保且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袜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袜子,尤其涉及一种免脱隐形袜子。
技术介绍
袜子作为一种常见的衣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传统的袜子穿套在脚上,使足部与鞋相隔离,防止鞋磨损足跟、脚趾等足部的皮肤,同时能够起到吸汗的作用,提高足部的舒适度。但是,现有的袜子为了提高防脱性,袜体通常制作的比较紧绷,袜子紧裹住脚部,使脚部产生明显的束缚感;如果降低袜体的紧绷度,又会导致行走时袜子从脚部脱落。此外,由于传统的袜子穿着时紧裹在脚部,如趾尖这样的突出部位易顶破袜体,使袜子容易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袜子,可隐藏设置在鞋内,既能够保护足部,吸湿吸汗,又具有宽松舒适的穿着效果。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袜子,包括袜底,袜底的上部设置有袜面,袜面与袜底之间形成有袜口,靠近袜口处的袜面边缘翻折,翻折部位与袜面本体重叠设置,形成重叠层,以加强袜面边缘的支撑力;袜底的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与鞋垫相连。进一步,靠近袜口处的袜面边缘至少翻折一次。进一步,袜面边缘处设置有缝纫线,缝纫线将袜面边缘翻折形成的重叠层缝制在一起。进一步,重叠层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件。进一步,缝纫线包括第一缝纫线和第二缝纫线,第一缝纫线与第二缝纫线均沿袜面边缘延伸设置,且分别靠近重叠层的两侧边,以将重叠层的两侧边缝制固定。进一步,第一缝纫线与第二缝纫线之间设置有加固缝纫带,加固缝纫带将重叠层缝制在一起。进一步,袜底的足跟位置处竖向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为袜底的足跟部位翻折而成。进一步,防护板上设置有缝纫线,缝纫线将防护板整体缝制成向后凸出的弧面形结构。进一步,袜底的边缘环绕设置有竖向侧壁,侧壁的上边缘翻折,翻折部位与侧壁本体重叠设置,形成侧壁重叠层,以加强侧壁的支撑力。进一步,袜底的边缘环绕设置有竖向侧壁,侧壁由袜底的边缘部位向上翻折而成。本专利技术的袜子可预先设置在鞋体内部,随穿鞋一同穿脱,既能够达到传统袜子吸汗、防磨的效果,又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袜子易脱落或勒脚的问题;袜子放置在鞋体内部可稳定的保持挺立状态,袜口始终保持敞开,方便穿脱;由于袜子不会紧绷在脚部,所以袜子的磨损程度大大减轻,不易破损,延长了袜子的使用寿命,环保且节约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袜子的实施例一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袜子的实施例一的背面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袜面边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袜面边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中袜面边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中袜面边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袜子的实施例二的正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袜子的实施例二的正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袜子的实施例三的正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袜子的实施例三的背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袜子的实施例三的侧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袜子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袜子包括袜面和袜底,袜面设置在袜底的上部,袜面与袜底之间形成有袜口,脚部可通过袜口穿入袜子中;袜底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与鞋垫固定设置,使袜底和袜面能够预先设置在鞋体内部。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袜子100包括袜底101和袜面102,袜面102设置在袜底101的上部,袜底101的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具体的,袜面102呈半圆形,设置在袜底101的前脚掌及足尖处,袜面102的前边缘与袜底101的边缘固定连接,袜面102的后边缘与袜底101之间形成袜口103,脚部可通过袜口103伸入袜面102与袜底101之间,以穿着袜子100。袜面102可根据不同款式的鞋子设置为多种不同的长度。例如,袜面102的长度可设置为仅能覆盖住脚趾的长度,以配合脚背较短的半凉鞋一同穿着,使袜面102不会露出鞋外;袜面102的长度也可设置为能够覆盖住前半个脚背的长度,以搭配脚背较长的鞋拖一同穿着,既能够防止袜面102外露,又能够增加袜子100与脚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穿着的稳定性,防止鞋子磨脚。使用者可根据鞋子脚背的长度选择相应长度的袜面102进行穿着,以提高穿着的舒适性与美观性。进一步,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袜子预设在鞋体内,为了保证袜子100穿脱的方便性,必须使袜面102在鞋体内部保持挺立的状态,使袜口103在鞋体内部始终敞开,以便在穿鞋或脱鞋时能够一同完成袜子100的穿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袜面102的后边缘向袜面102的外表面一侧翻折,使袜面102边缘处折叠为双层,这种外翻及双层的结构能够使袜面102边缘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支撑力,进而使袜面102挺立,使袜口103保持敞开的状态。优选的,为了提高支撑力,可以将袜面102的后边缘向袜面102的外表面一侧连续翻折两次或多次,使袜面102边缘处折叠为三层或多层,进一步加强袜面102边缘的强度和稳定性。当然,还可以将袜面102的后边缘向袜面102的内表面一侧翻折,使袜面102边缘向内折叠为两层、三层或多层的结构,同样能够达到支撑袜面102挺立,保持袜口103敞开的效果。优选的,如图3所示,在由袜面102边缘翻折形成的带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缝纫边104,第一缝纫边104沿袜面102边缘延伸设置,将袜面102边缘翻折形成的双层或多层布料缝制在一起,以增加袜面102边缘的强度,提高袜口103形状的稳定性。优选的,如图4所示,在由袜面102边缘翻折形成的带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缝纫边104和第二缝纫边105,第一缝纫边104与第二缝纫边105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该带状结构的两侧侧边处;第一缝纫边104和第二缝纫边105分别将袜面102边缘带状结构的两侧侧边缝制固定,进一步加强了袜面102边缘的强度和袜口103形状的稳定性。优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缝纫边104和第二缝纫边105之间设置有加固缝纫带106,加固缝纫带106可为弯曲或弯折的缝纫线,也可为多条并排布设或交叉布设的直线缝纫线。加固缝纫带106将袜面102翻折形成的双层或多层布料缝制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了袜面102边缘的强度和袜口103形状的稳定性。优选的,上述第一缝纫边104、第二缝纫边105和加固缝纫带106所缝制连接的多层布料不包括位于袜面边缘最内侧的一层布料,即袜面边缘与人体脚部直接接触的一层布料上不带有缝制的针脚,这样可防止针脚凹凸不平摩擦脚背皮肤,引起脚部不适。此外,除采用上述缝制的方法使袜面翻折形成的双层或多层布料固定连接外,还可以采用黏胶、点胶等粘合的方式使双层或多层布料固定连接,以加强袜面边缘的稳定性和支撑效果。当然,也可以将粘合与缝制的方法相结合,用来固定袜面边缘处的双层或多层布料。此外,除采用上述第一缝纫边104、第二缝纫边105或加固缝纫带106等缝纫的方式提高袜面与袜口的稳定性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袜面102的后边缘向袜面102的外表面一侧翻折,形成双层或多层的重叠层;在重叠层内设置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撑件,如金属丝、硅胶片、塑料片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袜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袜底,袜底的上部设置有袜面,袜面与袜底之间形成有袜口,靠近袜口处的袜面边缘翻折,翻折部位与袜面本体重叠设置,形成重叠层,以加强袜面边缘的支撑力;袜底的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与鞋垫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袜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袜底,袜底的上部设置有袜面,袜面与袜底之间形成有袜口,靠近袜口处的袜面边缘翻折,翻折部位与袜面本体重叠设置,形成重叠层,以加强袜面边缘的支撑力;袜底的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与鞋垫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靠近袜口处的袜面边缘至少翻折一次。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重叠层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件。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袜面边缘处设置有缝纫线,缝纫线将袜面边缘翻折形成的重叠层缝制在一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缝纫线包括第一缝纫线和第二缝纫线,第一缝纫线与第二缝纫线均沿袜面边缘延伸设置,且分别靠近重叠层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叔巴士针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