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筑巢行为产粘性卵鱼类的人工鱼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31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一种有筑巢行为产粘性卵鱼类的人工鱼巢,此人工鱼巢包括正三棱柱形框架,正三棱柱形框架柱心有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上每隔一定距离均匀设置有无底三棱锥支撑的半球形框架,球型框架内部放置有棕榈片,棕榈片相互交织形成棕榈窝,正三棱柱形体中心的两端通过绳索连接有带有浮标的竹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有筑巢行为产粘性鱼类的人工鱼巢,可以解决因自然水体中水生植物减少而造成的产卵场所不足的问题。利用棕榈制成的窝在水体底层形成鱼类产卵区域,便于粘性卵附着,可拆卸换取棕榈片,移动和布设方便。正三棱柱形支架形成可在水底放置的稳定结构,防止因水流冲击而导致鱼巢倒置,受精卵被泥土掩埋而死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筑巢行为产粘性卵鱼类的人工鱼巢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鱼巢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有筑巢行为产粘性卵鱼类的人工鱼巢。
技术介绍
有筑巢行为的产粘性卵鱼类繁殖时,雄性鱼类会有筑巢行为,粘性受精卵需要粘附于水生植物或卵石上完成胚胎发育过程。近年来,由于水体的污染,水生植物数量急剧减少,且流水冲击自然水域鱼类产卵易被泥沙覆盖,进而使水体环境中有筑巢行为的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场所严重不足。如今,对于现有的产粘性卵鱼类室外接收卵粒装置和孵化装置,主要集中于在野外自然水域放置礁石和植物束等人工产卵床,用以代替卵石和水生植物。然而礁石卵床不具有针对性,表面粗糙程度与天然卵石存在差距,粘性卵不易附着,植物束大多是将水草等植物直接捆绑在线绳上,然后放置在水中,然而植物束会逐渐腐烂,进一步影响水质,影响鱼卵孵化,而且植物束对于卵粒收集作用差,强水流冲过时,鱼巢极易被破坏,卵粒掉落泥沙被掩埋,被泥沙掩埋的受精卵容易缺氧而死亡。因此,如何解决有筑巢行为的产粘性卵鱼类因产卵场缺失等而导致孵化率低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筑巢行为且产粘性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有筑巢行为产粘性卵鱼类的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12)和第一杆件(8),所述第一框架(12)包括多根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相互连接形成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棱柱体,所述第一框架(12)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杆(10),且两端的所述连接杆(10)的第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框架(12)的两端中心部位,两端的所述连接杆(10)的第一端均连接有绳索(9),两个所述绳索(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件(8)上,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2)两端的所述连接杆(10)的第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杆件(6),所述第二框架(13)包括连杆组件(3)和弧形框架(2),所述连杆组件(3)一端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有筑巢行为产粘性卵鱼类的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12)和第一杆件(8),所述第一框架(12)包括多根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相互连接形成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棱柱体,所述第一框架(12)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杆(10),且两端的所述连接杆(10)的第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框架(12)的两端中心部位,两端的所述连接杆(10)的第一端均连接有绳索(9),两个所述绳索(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件(8)上,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2)两端的所述连接杆(10)的第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杆件(6),所述第二框架(13)包括连杆组件(3)和弧形框架(2),所述连杆组件(3)一端设置在所述弧形框架(2)上,所述连杆组件(3)的另一端设置有环状件(4),所述环状件(4)可转动地环绕在第二杆件(6)上,在所述弧形框架(2)内表面铺设有棕榈片(1),所述棕榈片(1)相互交织形成棕榈窝(14),所述棕榈窝(14)的上表面设置有供鱼类产卵的弧面凹陷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有筑巢行为产粘性卵鱼类的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2)为正三棱柱形框架,所述第一框架(12)两端的所述连接杆(10)分别从至少一个角向中心部位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有筑巢行为产粘性卵鱼类的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弟安杨雪军周彦锋冯晓婷徐东坡尤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