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极板制作中的固化房设备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14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极板制作中的固化房设备改进结构,包括内室、外室、位于内室与外室之间的循环通道,循环通道包括左通道、右通道、上通道,内室的左侧设置有左布风板,内室的右侧设置有右布风板,左布风板倾斜向下设置,右布风板倾斜向上设置,左通道和右通道上均设置有循环风机;上通道的中部设置有加热室,加热室的左右两侧分别有开口,分别与左通道、右通道连通,加热室内部设置有加热喷雾结构,加热喷雾结构包括铜管、缠绕在铜管上加热管、连接在铜管上的水雾喷头;内室的顶部于加热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额外增加加热设备的情况下,以最低的能耗提高升温速度、保湿能力,并同时使得内室温湿度均匀。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solidification room equipment for lead-acid battery plate fabr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极板制作中的固化房设备改进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池极板制备领域,具体来说,是电池极板制作过程中的固化领域。
技术介绍
铅酸电池已经有130年的历史,具有性能可靠,生产工艺成熟,较镍氢电池和锂电池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的电动自行车绝大多数是采用密封式铅酸电池。密封式铅酸电池时将正、负极交错叠放排列在电池盒内,正、负极板之间用绝缘隔板进行隔离,当电解液充入电池盒内,电解液与正、负极板上的铅进行化学反应。当电池充电时,变成硫酸铅的正、负两极板上的铅把固定在其中的硫酸成分释放到电解液中,分别变成铅和氧化铅,使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不断增加,电压上升,积蓄能量;放电时,正极板中的氧化铅和负极板上的铅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发生反应变成硫酸铅,使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不断降低,电压下降,使得能量降低,电池对外输出能量,故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是电能和化学能不断转换的一个过程,最终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蓄电池极板固化过程是一个蒸发水份的传质过程,而随着传质过程的进行,使铅膏物质形成牢固的胶体网状结构,使铅膏物质硬度及机械强度大大增强,同时铅膏中的游离铅氧化呈氧化铅,板栅筋条腐蚀。在此过程中,固化房内温度、相对湿度及固化时间等因素的相互制约,它关系到铅蓄电池的容量大小和寿命的长短。在现有的的固化房中,风的布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内室的左侧布风板水平吹入内室,再由右侧的布风板抽出,通过循环风机实现循环,并在循环通道中对出水的空气进行重新喷湿和加热。实践证明:由于热上升原理,蒸汽不断的上升,在内室的顶部大量聚集,而右侧的布风板的风口时水平设置的,循环风机无法将聚集在顶部的蒸汽抽出,使得内室顶部和底部的温湿度不均匀。并且,现有设计中,喷出的水雾是冷水雾,再经由加热管加热,使得升温和加湿效率低;或者喷出的水雾在固化房外部进行加热后在输送入固化房,再经由固化房内部的加热管进行二次加热,虽然升温快,但是能耗也相对较大。另一种热风从内室左右两侧的布风板分别水平吹向内室,再从内室的顶部进入循环通道,该种设置,由于热风受浮力和顶部的吸引力,使得两侧进来的热风均不能到内室中间下部的位置如图1所示,使得内室温湿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极板制作中的固化房设备改进结构,在不额外增加加热设备的情况下,以最低的能耗提高升温速度、保湿能力,并同时使得内室温湿度均匀。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极板制作中的固化房设备改进结构,包括内室、外室、位于所述内室与外室之间的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包括左通道、右通道、上通道,所述内室靠近所述左通道的那一侧设置有左布风板,所述内室靠近所述右通道的那一侧设置有右布风板,所述左布风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右布风板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左通道和右通道上均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上通道的中部设置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左右两侧分别有开口,分别与所述左通道、右通道连通,所述加热室内部设置有加热喷雾结构,所述加热喷雾结构包括铜管、缠绕在所述铜管上加热管、连接在所述铜管上的水雾喷头;所述内室的顶部于所述加热室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左通道、右通道吹来的风通过倾斜设置的布风板,分别倾斜向下吹入内室,在竖直上下的浮力和吸力作用的情况下,使得热风能分布在内室的各个地方,从而使得内室的温湿度更加的均匀。在本技术中,铜管直接与纯水接通,铜管缠绕在铜管上的加热管,将铜管中的纯水加热,使得水雾喷头喷洒出来热水雾;喷洒出来的热水雾再次经过加热管加热后,经由两侧的出口分别进入到左右通道,进行循环。从而达到一个加热设备两用,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优选的,所述铜管呈“口”字形,其末端连接的水雾喷头喷洒向铜管围设呈的“口”字形中间。水雾喷头直接将水雾喷洒向呈口字形铜管的中间,确保从两侧出口出去的风都再次经过加热管加热;同时也确保从内室中流出来的风能再次进行加湿加热,确保内室温湿度的恒定性。优选的,所述左通道和右通道的尺寸小于所述上通道的尺寸。左右通道的尺寸小于上通道的尺寸,使得加湿后的热风从较大的上通道进入较窄的左右通道,提高风的流速,进而提高循环速度,进一步提高内室温湿度的均匀性。优选的,所述内室的顶部呈“八”字形。内室顶部会存在少量的水珠,而水平的屋顶,容易滴水到极板上,而八字形的屋顶,使得水滴能顺着屋顶、墙面流下,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优选的,所述内室与所述加热室连通的通道中设置有抽风机。抽风机可以提高风的循环速度,有利于保持内室的温湿度。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热风的循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内室1、外室2、左通道3、右通道3、上通道4、左布风板51、右布风板52、循环风机6、加热室7、开口71、铜管81、加热管82、水雾喷头83、抽风机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极板制作中的固化房设备改进结构,包括内室、外室、位于内室与外室之间的循环通道,循环通道包括左通道、右通道、上通道,内室靠近左通道的那一侧设置有左布风板,内室靠近右通道的那一侧设置有右布风板,左布风板倾斜向下设置,右布风板倾斜向上设置,左通道和右通道上均设置有循环风机;上通道的中部设置有加热室,加热室的左右两侧分别有开口,分别与左通道、右通道连通,加热室内部设置有加热喷雾结构,加热喷雾结构包括铜管、缠绕在铜管上加热管、连接在铜管上的水雾喷头;内室的顶部于加热室连通。优选实施方案中,铜管呈“口”字形,其末端连接的水雾喷头喷洒向铜管围设呈的“口”字形中间。优选实施方案中,左通道和右通道的尺寸小于上通道的尺寸。优选实施方案中,内室的顶部呈“八”字形。优选实施方案中,内室与加热室连通的通道中设置有抽风机。左通道、右通道吹来的风通过倾斜设置的布风板,分别倾斜向下吹入内室,在竖直上下的浮力和吸力作用的情况下,使得热风能分布在内室的各个地方,从而使得内室的温湿度更加的均匀。在本技术中,铜管直接与纯水接通,铜管缠绕在铜管上的加热管,将铜管中的纯水加热,使得水雾喷头喷洒出来热水雾;喷洒出来的热水雾再次经过加热管加热后,经由两侧的出口分别进入到左右通道,进行循环。从而达到一个加热设备两用,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以上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极板制作中的固化房设备改进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极板制作中的固化房设备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室、外室、位于所述内室与外室之间的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包括左通道、右通道、上通道,所述内室靠近所述左通道的那一侧设置有左布风板,所述内室靠近所述右通道的那一侧设置有右布风板,所述左布风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右布风板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左通道和右通道上均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上通道的中部设置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左右两侧分别有开口,分别与所述左通道、右通道连通,所述加热室内部设置有加热喷雾结构,所述加热喷雾结构包括铜管、缠绕在所述铜管上加热管、连接在所述铜管上的水雾喷头;所述内室的顶部于所述加热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极板制作中的固化房设备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室、外室、位于所述内室与外室之间的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包括左通道、右通道、上通道,所述内室靠近所述左通道的那一侧设置有左布风板,所述内室靠近所述右通道的那一侧设置有右布风板,所述左布风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右布风板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左通道和右通道上均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上通道的中部设置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左右两侧分别有开口,分别与所述左通道、右通道连通,所述加热室内部设置有加热喷雾结构,所述加热喷雾结构包括铜管、缠绕在所述铜管上加热管、连接在所述铜管上的水雾喷头;所述内室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文熊平刘文极陈运洪翟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志成冠军电气器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