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波段衰减移相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033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X波段衰减移相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数控衰减器、移相器、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第二开关、供电控制板、壳体及低频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数控衰减器、移相器、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及供电控制板集成在壳体内构成小型模块,由供电控制板控制数控衰减器的衰减幅度及移相器的移相幅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相控阵雷达对移相和衰减的精度,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精度高、功耗低、反应灵敏、可靠性高及集成化程度高的优点。

An X-Band Attenuation Phase Shif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X波段衰减移相模块
本技术涉及雷达
,用于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尤其是一种X波段衰减移相模块。
技术介绍
雷达技术广泛的应于与军事、航空、航天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源相控阵雷达为近年来雷达发展的新技术,与传统机械扫描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采用电扫描的方式,通过移相器来实现雷达波束的转动。不仅扫描速度快,探测距离远,而且可以对整个空域内成百上千的目标进行监控。现有技术的相控阵雷达由成百上千的T/R组件以及天线组成,每个T/R组件实现雷达信号的放大传递、收/发转换、幅相加权、波束控制等功能,T/R组件工作的成效取决于移相衰减部件,在整个雷达系统中,通过移相衰减部件控制波束在空中扫描、控制相移精度及响应速度,移相衰减部件工作的结果将直接影响雷达系统的波束在空中定位的准确性与波束主瓣对旁瓣的抑制效率。存在的问题是,相控阵雷达存在T/R组件多、结构复杂、体积大、功耗大且价格昂贵的缺陷。如何设计一种精度高、功耗低、反应灵敏、可靠性高及集成化程度高的衰减移相模块,是提升相控阵雷达综合性能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X波段衰减移相模块,本技术将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数控衰减器、移相器、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及供电控制板集成在壳体内构成小型模块,由供电控制板控制数控衰减器的衰减幅度及移相器的移相幅度。本技术可提高相控阵雷达对移相和衰减的精度,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精度高、功耗低、反应灵敏、可靠性高及集成化程度高的优点。实现本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X波段衰减移相模块,其特点包括第一开关、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数控衰减器、移相器、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第二开关、供电控制板、壳体及低频连接器,所述壳体内设有射频通道及控制板座、一侧边设有两个射频信号输入端RF1及RF2、另一侧边设有两个射频信号输出端RF3及RF4、底部设有一个低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数控衰减器、移相器、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及第二开关依次设于壳体的射频通道内并经金丝键合及微带线连接。所述供电控制板设于壳体内的控制板座上,供电控制板分别与第一开关、第一放大器、数控衰减器、移相器、第二放大器及第二开关电连接,供电控制板与壳体的低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分别与壳体的两个射频信号输入端RF1及RF2电连接,第二开关分别与壳体的两个射频信号输出端RF3及RF4电连接;所述低频连接器与壳体的低频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供电控制板向第一放大器及第二放大器提供电源。所述的数控衰减器衰减的调整幅度由供电控制板控制。所述的移相器移相的度数由供电控制板控制。本技术将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数控衰减器、移相器、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及供电控制板集成在壳体内构成小型模块,由供电控制板控制数控衰减器的衰减幅度及移相器的移相幅度。本技术可提高相控阵雷达对移相和衰减的精度,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精度高、功耗低、反应灵敏、可靠性高及集成化程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X波段移相衰减模块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包括第一开关1、第一衰减器2、第一放大器3、数控衰减器4、移相器5、第二放大器6、第二衰减器7、第二开关8、供电控制板9、壳体10及低频连接器11,所述壳体10内设有射频通道及控制板座、一侧边设有两个射频信号输入端RF1及RF2、另一侧边设有两个射频信号输出端RF3及RF4、底部设有一个低频信号输入端101。参阅图1、图2、图3,所述第一开关1、第一衰减器2、第一放大器3、数控衰减器4、移相器5、第二放大器6、第二衰减器7及第二开关8依次设于壳体10的射频通道内并经金丝键合及微带线连接;所述供电控制板9设于壳体10内的控制板座上,供电控制板9分别与第一开关1、第一放大器3、数控衰减器4、移相器5、第二放大器6及第二开关8电连接,供电控制板9与壳体10的低频信号输入端101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1分别与壳体10的两个射频信号输入端RF1及RF2电连接,第二开关8分别与壳体10的两个射频信号输出端RF3及RF4电连接;所述低频连接器11与壳体10的低频信号输入端101连接。参阅图1、图2,所述的供电控制板9向第一放大器3及第二放大器6提供电源。参阅图1、图2,所述的数控衰减器4衰减的调整幅度由供电控制板9控制。参阅图1、图2,所述的移相器5移相的度数由供电控制板9控制。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参阅图1、图2、图3,在相控阵雷达系统中,本技术位于接收通道和发射通道的公共端,可通过开关进行切换。在接收信号时,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器后,进入射频信号输入端RF1口完成幅相加权。其信号走向是由第一开关1进入系统,第一衰减器2对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经过第一放大器3放大之后,通过数控衰减器4进行步进为0.5dB~31.5dB的衰减,进过衰减调整后,再通过移相器5进行步进为5.625°~354.375°的移相,移相完成后,信号再经过第二放大器6放大,并由第二衰减器7进行链路功率调整,最后通过第二开关8选择射频信号输出端FR3口输出,进入后级混频器下变至中频信号。参阅图1、图2、图3,在发射信号时,上变频信号通过射频信号输入端RF2口进行幅相加权。其信号走向是由第一开关1进入系统,第一衰减器2对信号的功率进行调整,经过第一放大器3放大之后,通过数控衰减器4进行步进为0.5dB~31.5dB的衰减,进过衰减调整后,再通过移相器5进行步进为5.625°~354.375°的移相,移相完成后,信号再经过第二放大器6放大,并由第二衰减器7进行链路功率调整,最后通过第二开关8选择射频信号输出端FR4口输出,进入到后级功率放大器完成信号放大输出。本技术采用低频连接器11及供电控制板9为模块供电和提供控制信号。供电电压为+5V。控制电平电压标准分别为0V表示高电平,-5V表示低电平。控制信号为,对数控衰减器4的控制、对第一开关1及第二开关8的控制、对移相器5的控制。参阅图1,本技术的低频连接器11采用烧结密封的微型连接器,本技术的第一开关1、第一衰减器2、第一放大器3、数控衰减器4、移相器5、第二放大器6、第二衰减器7及第二开关8之间经金丝键合及微带线连接;供电控制板9分别与第一开关1、第一放大器3、数控衰减器4、移相器5、第二放大器6及第二开关8之间经金丝键合及微带线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X波段衰减移相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开关(1)、第一衰减器(2)、第一放大器(3)、数控衰减器(4)、移相器(5)、第二放大器(6)、第二衰减器(7)、第二开关(8)、供电控制板(9)、壳体(10)及低频连接器(11),所述壳体(10)内设有射频通道及控制板座、一侧边设有两个射频信号输入端RF1及 RF2、另一侧边设有两个射频信号输出端RF3及 RF4、底部设有一个低频信号输入端(101);所述第一开关(1)、第一衰减器(2)、第一放大器(3)、数控衰减器(4)、移相器(5)、第二放大器(6)、第二衰减器(7)及第二开关(8)依次设于壳体(10)的射频通道内并经金丝键合及微带线连接;所述供电控制板(9)设于壳体(10)内的控制板座上,供电控制板(9)分别与第一开关(1)、第一放大器(3)、数控衰减器(4)、移相器(5)、第二放大器(6)及第二开关(8)电连接,供电控制板(9)与壳体(10)的低频信号输入端(101)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1)分别与壳体(10)的两个射频信号输入端RF1及 RF2电连接,第二开关(8)分别与壳体(10)的两个射频信号输出端RF3及 RF4电连接;所述低频连接器(11)与壳体(10)的低频信号输入端(10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X波段衰减移相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开关(1)、第一衰减器(2)、第一放大器(3)、数控衰减器(4)、移相器(5)、第二放大器(6)、第二衰减器(7)、第二开关(8)、供电控制板(9)、壳体(10)及低频连接器(11),所述壳体(10)内设有射频通道及控制板座、一侧边设有两个射频信号输入端RF1及RF2、另一侧边设有两个射频信号输出端RF3及RF4、底部设有一个低频信号输入端(101);所述第一开关(1)、第一衰减器(2)、第一放大器(3)、数控衰减器(4)、移相器(5)、第二放大器(6)、第二衰减器(7)及第二开关(8)依次设于壳体(10)的射频通道内并经金丝键合及微带线连接;所述供电控制板(9)设于壳体(10)内的控制板座上,供电控制板(9)分别与第一开关(1)、第一放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国亮谭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