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密性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97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下底板、上底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与第四气缸;所述下底板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圆与固定座,所述上底板通过支撑柱与下底板连接,所述定位圆上端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定位芯,所述第一气缸通过一支撑架与下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端位于上底板上端面,所述第三气缸通过另一支撑架与下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均设置有堵块,所述第四气缸通过再一支撑架与上底板下端面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均设置有堵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强,便于维修与保养,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营收。

An Air Tightness Test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密性检测工装
本技术属于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气密性检测也称泄漏检测,是反应产品严密程度的指标,密封件的气密性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有不少产品对防水要求十分严格,产品在完成生产组装后,会根据使用环境与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测,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传统的检测方式为水测法,即将产品放入水中,通过肉眼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以判断产品的密封性,这种检测方式数据准确度低,可靠性低,无法对产品的密封性进行精准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工装,能够对产品进行精准定位,进而对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可靠性高,便于维修与保养,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营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下底板、上底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与第四气缸;所述下底板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圆与固定座,所述上底板通过支撑柱与下底板连接,所述定位圆上端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定位芯,所述固定座一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第一气缸通过一支撑架与下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端位于上底板上端面,活塞杆端垂直贯穿上底板,所述第三气缸通过另一支撑架与下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均设置有堵块,所述第四气缸通过再一支撑架与上底板下端面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均设置有堵头,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的堵头均位于靠近定位圆一侧。进一步的,所述下底板与上底板平行,所述第二气缸的堵头与定位芯顶端位置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的堵头相对应的堵块形状一致,所述堵头为橡胶材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下底板上端面四个角位置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气密性检测工装,通过下底板、上底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与第四气缸的配合使用,实现对产品气密性的检测,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强,便于维修与保养,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营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密性检测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中:1、下底板;2、上底板;3、支撑柱;4、定位圆;5、定位芯;6、固定座;7、定位柱;8、支撑架;9、第一气缸;10、第二气缸;11、第三气缸;12、堵块;13、第四气缸;14、堵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与图2,一种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下底板1、上底板2、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第三气缸11与第四气缸13;所述下底板1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圆4与固定座6,所述定位圆4用于对产品进行定位,所述上底板2通过支撑柱3与下底板1连接,所述定位圆4上端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定位芯5,所述定位芯5与产品上的孔相配合实现对产品的精准定位,所述固定座6一侧设置有定位柱7,所述固定座6用于对定位柱7进行固定,所述定位柱7用于对产品一侧进行定位,所述第一气缸9通过一支撑架8与下底板1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0的缸体端位于上底板2上端面,活塞杆端垂直贯穿上底板2,所述第三气缸11通过另一支撑架8与下底板1连接,所述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与第三气缸11的活塞杆端均设置有堵块12,所述堵块12用于堵住产品上的出气口,所述第四气缸13通过再一支撑架8与上底板2下端面连接,所述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第三气缸11与第四气缸13的活塞杆端均设置有堵头14,所述堵头14用于堵住产品上的孔位,所述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与第三气缸11的堵头14均位于靠近定位圆4一侧。所述下底板1与上底板2平行,所述第二气缸10的堵头14与定位芯5顶端位置相对应,从而保证产品的出气口可以完整被堵住,防止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所述所述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与第三气缸11的堵头14相对应的堵块12形状一致,所述堵头14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可以更好的防止漏气现象的发生。所述支撑柱3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下底板1上端面四个角位置处。本技术工作过程:第一步,将产品放置定位圆4上,通过定位芯5与定位柱7对产品进行精准定位;第二步,气缸驱动各个堵头14将产品上的孔位堵住并锁紧螺丝;第三步,产品上接上气管后从进气孔吹气,检测是否漏气。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1)、上底板(2)、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第三气缸(11)与第四气缸(13);所述下底板(1)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圆(4)与固定座(6),所述上底板(2)通过支撑柱(3)与下底板(1)连接,所述定位圆(4)上端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定位芯(5),所述固定座(6)一侧设置有定位柱(7),所述第一气缸(9)通过一支撑架(8)与下底板(1)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0)的缸体端位于上底板(2)上端面,活塞杆端垂直贯穿上底板(2),所述第三气缸(11)通过另一支撑架(8)与下底板(1)连接,所述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与第三气缸(11)的活塞杆端均设置有堵块(12),所述第四气缸(13)通过再一支撑架(8)与上底板(2)下端面连接,所述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第三气缸(11)与第四气缸(13)的活塞杆端均设置有堵头(14),所述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与第三气缸(11)的堵头(14)均位于靠近定位圆(4)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1)、上底板(2)、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第三气缸(11)与第四气缸(13);所述下底板(1)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圆(4)与固定座(6),所述上底板(2)通过支撑柱(3)与下底板(1)连接,所述定位圆(4)上端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定位芯(5),所述固定座(6)一侧设置有定位柱(7),所述第一气缸(9)通过一支撑架(8)与下底板(1)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0)的缸体端位于上底板(2)上端面,活塞杆端垂直贯穿上底板(2),所述第三气缸(11)通过另一支撑架(8)与下底板(1)连接,所述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与第三气缸(11)的活塞杆端均设置有堵块(12),所述第四气缸(13)通过再一支撑架(8)与上底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苏华唐利娟
申请(专利权)人:久佰利精密制造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