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晓平专利>正文

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84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注油机包括架体,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架体下方的储油腔和设置在架体上的搅拌组件,储油腔一端高、另一端低地倾斜固定在架体下方,储油腔的高端设置有进风管、底端设置有出油管,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腔、搅拌轴和电机,搅拌腔上壁中部设置有进油斗,搅拌腔下壁中部设置有连通管,搅拌轴位于搅拌腔内部且与搅拌腔转动连接,电机固定设置在架体上表面且与搅拌轴传动连接,搅拌轴由主轴和搅拌杆组成,主轴包括头段、搅拌段和尾段,搅拌段呈螺旋状,搅拌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搅拌杆交替间隔固定设置在搅拌段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油量大,出油率高,能够连续工作的风动式油脂注油机。

A Pneumatic Oil Inj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
本技术属于设备养护
,具体涉及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矿车、电机车、绞车等设备中用到大量轴承,轴承的注油、养护关系到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轴承腔内使用的油脂其流动性差,用量大,加油时有一定的困难,现有大多采用手动液压油脂注油机或电动润滑油脂注油机为轴承注油。采用手动液压油脂注油机时,需要手动操作,效率低、注油压力小、劳动强度大,因此使用范围受限制;采用电动润滑油脂注油机时,实现注油机械化,但装油不方便、结构复杂、出油率低,不能满足高压、大流量、高效的注油需要;并且上述两种方式均不能连续注油,大批量检修、保养时严重影响检修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注油量大,出油率高,能够连续工作的风动式油脂注油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注油机包括架体,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架体下方的储油腔和设置在架体上的搅拌组件;所述储油腔呈圆筒状,储油腔一端高、另一端低地倾斜固定在架体下方,储油腔的高端设置有进风管、底端设置有出油管,所述进风管一端连通至储油腔、另一端连通至空压机的输出口,所述空压机固定设置在架体下方,所述出油管一端连通至储油腔、另一端通过软管连通至注油嘴,所述注油嘴由注油管和挡板组成,所述挡板套合在注油管尾部且与注油管密封焊接为一体;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腔、搅拌轴和电机,所述搅拌腔呈圆筒状,搅拌腔水平固定设置在架体上表面,搅拌腔上壁中部设置有进油斗,搅拌腔下壁中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搅拌腔连通、另一端与储油腔连通,所述搅拌轴位于搅拌腔内部且与搅拌腔转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架体上表面且与搅拌轴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由主轴和搅拌杆组成,所述主轴包括头段、搅拌段和尾段,所述头段和尾段分别与搅拌腔的两端中部密封转动连接,头段穿过搅拌腔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段呈螺旋状,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杆交替间隔固定设置在搅拌段上。进一步地,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回油阀,所述注油嘴尾部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进一步地,所述架体下端设置有若干个滚轮。进一步地,所述架体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减速箱,所述减速箱的输入轴通过皮带与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远离搅拌段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搅拌片,所述搅拌片与搅拌腔的端面相互垂直。进一步地,所述进油斗呈上大下小的中空四棱台状,进油斗上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进油斗转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架体上方设置有搅拌组件、架体下方设置有储油腔,搅拌组件先将流动性差的油脂进行充分搅拌,以提高油脂的流动性,然后搅拌后的油脂进入储油腔,通过空压机提供的压缩空气将搅拌后的油脂注入待受油的设备中;在给受油设备注油时,将新的油脂注入搅拌腔内进行搅拌,油脂搅拌后打开第二阀门,将新搅拌的油脂注入储油腔中,实现连续工作。2.本技术的通过空压机提供压缩空气为注油提供动力,动力稳定、强劲,出油率高,加大了注油量,并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的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的注油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的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架体,2为储油腔,3为进风管,4为出油管,5为空压机,6为注油嘴,7为搅拌腔,8为搅拌轴,9为电机,10为进油斗,11为连通管,12为回油阀,13为第一阀门,14为第二阀门,15为滚轮,16为减速箱,17为盖板,601为注油管,602为挡板,801为主轴,802为搅拌杆,803为搅拌片,8011为头段,8012为搅拌段,8013为尾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如图1~图4所示,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注油机包括架体1,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架体1下方的储油腔2和设置在架体1上的搅拌组件;所述储油腔2呈圆筒状,储油腔2一端高、另一端低地倾斜固定在架体1下方,储油腔2的高端设置有进风管3、底端设置有出油管4,所述进风管3一端连通至储油腔2、另一端连通至空压机5的输出口,所述空压机5固定设置在架体1下方,所述出油管4一端连通至储油腔2、另一端通过软管连通至注油嘴6,所述注油嘴6由注油管601和挡板602组成,所述挡板602套合在注油管601尾部且与注油管601密封焊接为一体;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腔7、搅拌轴8和电机9,所述搅拌腔7呈圆筒状,搅拌腔7水平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表面,搅拌腔7上壁中部设置有进油斗10,搅拌腔7下壁中部设置有连通管11,所述连通管11一端与搅拌腔7连通、另一端与储油腔2连通,所述搅拌轴8位于搅拌腔7内部且与搅拌腔7转动连接,所述电机9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表面且与搅拌轴8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8由主轴801和搅拌杆802组成,所述主轴801包括头段8011、搅拌段8012和尾段8013,所述头段8011和尾段8013分别与搅拌腔7的两端中部密封转动连接,头段8011穿过搅拌腔7与电机9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段8012呈螺旋状,所述搅拌杆8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杆802交替间隔固定设置在搅拌段8012上。本实施例中的电机9采用上海创新生产的型号为Y132M-4的三相电动机,空压机5采用丹浩生产的型号为OL190A的小型静音空压机5。为了防止注油结束后拆除软管时,油脂从软管流出污染周围环境,所述出油管4上设置有回油阀12,注油结束后关闭第一阀门13,油脂能够从软管回流到储油腔2内,无法从储油腔2内流出,本实施例中的回油阀12采用中原流体生产的型号为DIF的直通式单向止回阀。为了控制注油量和暂时停止注油,所述注油嘴6尾部设置有第一阀门13。为了搅拌时搅拌腔7内的油脂不会进入储油腔2,所述连通管11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4。为了方便挪动本技术,所述架体1下端设置有若干个滚轮15。为了优化产品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体1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减速箱16,所述减速箱16的输入轴通过皮带与电机9的转轴传动连接、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8传动连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杆802远离搅拌段801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搅拌片803,所述搅拌片803与搅拌腔的端面相互垂直。为了方便向搅拌腔7内注油和防止搅拌时油脂从搅拌腔7内溅出,所述进油斗10呈上大下小的中空四棱台状,进油斗10上部设置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与进油斗10转动连接。注油前,先将油脂从进油斗10注入搅拌腔内,然后启动电机9,通过搅拌轴8将搅拌腔内流动性差的油脂进行充分搅拌,以提高油脂的流动性,然后打开第二阀门14使搅拌后的油脂进入储油腔2,待油脂流入储油腔2后关闭第二阀门14。注油时,启动空压机5,将注油嘴6的出油端抵至受油处,打开第一阀门13,空压机5提供的压缩空气将搅拌后的油脂注入待受油的设备中,动力稳定、强劲,出油率高,加大了注油量,并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给受油设备注油时,将新的油脂注入搅拌腔7内进行搅拌,油脂搅拌后打开第二阀门14,将新搅拌的油脂注入储油腔2中,实现连续工作。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注油机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架体(1)下方的储油腔(2)和设置在架体(1)上的搅拌组件;所述储油腔(2)呈圆筒状,储油腔(2)一端高、另一端低地倾斜固定在架体(1)下方,储油腔(2)的高端设置有进风管(3)、底端设置有出油管(4),所述进风管(3)一端连通至储油腔(2)、另一端连通至空压机(5)的输出口,所述空压机(5)固定设置在架体(1)下方,所述出油管(4)一端连通至储油腔(2)、另一端通过软管连通至注油嘴(6),所述注油嘴(6)由注油管(601)和挡板(602)组成,所述挡板(602)套合在注油管(601)尾部且与注油管(601)密封焊接为一体;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腔(7)、搅拌轴(8)和电机(9),所述搅拌腔(7)呈圆筒状,搅拌腔(7)水平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表面,搅拌腔(7)上壁中部设置有进油斗(10),搅拌腔(7)下壁中部设置有连通管(11),所述连通管(11)一端与搅拌腔(7)连通、另一端与储油腔(2)连通,所述搅拌轴(8)位于搅拌腔(7)内部且与搅拌腔(7)转动连接,所述电机(9)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表面且与搅拌轴(8)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8)由主轴(801)和搅拌杆(802)组成,所述主轴(801)包括头段(8011)、搅拌段(8012)和尾段(8013),所述头段(8011)和尾段(8013)分别与搅拌腔(7)的两端中部密封转动连接,头段(8011)穿过搅拌腔(7)与电机(9)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段(8012)呈螺旋状,所述搅拌杆(8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杆(802)交替间隔固定设置在搅拌段(80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动式油脂注油机,注油机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架体(1)下方的储油腔(2)和设置在架体(1)上的搅拌组件;所述储油腔(2)呈圆筒状,储油腔(2)一端高、另一端低地倾斜固定在架体(1)下方,储油腔(2)的高端设置有进风管(3)、底端设置有出油管(4),所述进风管(3)一端连通至储油腔(2)、另一端连通至空压机(5)的输出口,所述空压机(5)固定设置在架体(1)下方,所述出油管(4)一端连通至储油腔(2)、另一端通过软管连通至注油嘴(6),所述注油嘴(6)由注油管(601)和挡板(602)组成,所述挡板(602)套合在注油管(601)尾部且与注油管(601)密封焊接为一体;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腔(7)、搅拌轴(8)和电机(9),所述搅拌腔(7)呈圆筒状,搅拌腔(7)水平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表面,搅拌腔(7)上壁中部设置有进油斗(10),搅拌腔(7)下壁中部设置有连通管(11),所述连通管(11)一端与搅拌腔(7)连通、另一端与储油腔(2)连通,所述搅拌轴(8)位于搅拌腔(7)内部且与搅拌腔(7)转动连接,所述电机(9)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表面且与搅拌轴(8)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8)由主轴(801)和搅拌杆(802)组成,所述主轴(801)包括头段(8011)、搅拌段(8012)和尾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晓平朱建辉乔跃辉白纪成卢兢喆徐远华姚传学方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卢晓平朱建辉乔跃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