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端面旋转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81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端面旋转密封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静环内侧设置有凸环,在凸环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槽;第一O型圈和第一PTFE摩擦副依次由内向外安装在静环上凸环的右端面的安装槽内;第二O型圈和第二PTFE摩擦副依次由内向外安装在静环上凸环的左端面的安装槽内;第二动环穿过静环与第一动环固定;第一动环的左端面抵在第一PTFE摩擦副上,右端外侧设置有凸环与静环的右端面形成迷宫密封;第二动环上凸环的右端面抵在第二PTFE摩擦副上;转轴通过压缩安装在第二动环内侧凹槽内的驱动环与第二动环固定,形成静密封。该种密封结构可解决在复杂工况和轴向窜动情况下的旋转密封问题,且结构紧凑、可靠性强、易于安装和维护。

A Double-End Rotary Sea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端面旋转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密封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双端面旋转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端面密封一般采用磁力或弹簧提供预紧力将两个摩擦面贴合,这种设计可以应对轴的一定跳动量,因为该种密封方式只是单方向的预紧,故当转轴有较大的轴向窜动时,可能会使两个密封摩擦面分离,达不到密封效果。采用弹簧提供预紧力的方式,占用空间大,安装复杂。采用磁力的方式,预紧力小,可靠性差,且在某些场合,例如高温,腐蚀性及对磁力部件有限制的设备上无法使用。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能适应各种复杂工况和转轴轴向窜动的情况的密封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双端面旋转密封结构,通过双端面的密封形式,解决了在复杂工况和转轴轴向窜动情况下的旋转密封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装置包括壳体、静环、第一动环、第一O型圈、第一PTFE摩擦副、转轴、驱动环、第二动环、第二PTFE摩擦副和第二O型圈;所述静环与壳体通过O型圈形成静密封,其内侧设置有凸环,在所述凸环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O型圈和第一PTFE摩擦副依次由内向外安装在所述静环上凸环的右端面的安装槽内;所述第二O型圈和第二PTFE摩擦副依次由内向外安装在所述静环上凸环的左端面的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动环为左端外侧设置有凸环的反边筒状结构,穿过静环与第一动环固定;第二动环与静环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述第一动环的左端面抵在第一PTFE摩擦副上,右端外侧设置有凸环与静环的右端面形成迷宫密封,可防止外界的沙、尘等污染物进入密封腔体;所述第二动环上凸环的右端面抵在第二PTFE摩擦副上;所述转轴通过压缩安装在第二动环内侧凹槽内的驱动环与第二动环固定,形成静密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环的外侧设置有环槽,位于静环的内部,在所述静环上对应第一动环上环槽的位置设置有排污口,当静环安装到壳体上时,所述静环上的排污口朝向下方。可有效排出经过迷宫密封进入密封结构内部的杂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环为O型圈。进一步的,所述静环由锡青铜材料制成,与壳体过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TFE摩擦副和第二PTFE摩擦副由改性PTFE材料制成。可保证其自润滑性,适用于干摩擦,且遇水后膨胀变形小,保证密封性能。进一步的,第二动环与第一动环的固定方式为螺纹连接。本技术同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第一PTFE摩擦副和第二PTFE摩擦副分别与第一动环和第二动环组成沿轴向两个方向的密封面,当转轴发生轴向窜动时都能保证至少一个密封面能达到密封效果。且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强、易于安装和维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双端面旋转密封结构的主视图。图中:1-壳体、2-静环、3-第一动环、4-第一O型圈、5-第一PTFE摩擦副、6-转轴、7-驱动环、8-第二动环、9-第二PTFE摩擦副和10-第二O型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外”“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一种双端面旋转密封结构,包括壳体1、静环2、第一动环3、第一O型圈4、第一PTFE摩擦副5、转轴6、驱动环7、第二动环8、第二PTFE摩擦副9和第二O型圈10;所述静环2与壳体1通过O型圈形成静密封,其内侧设置有凸环,在所述凸环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O型圈4和第一PTFE摩擦副5依次由内向外安装在所述静环2上凸环的右端面的安装槽内;所述第二O型圈10和第二PTFE摩擦副9依次由内向外安装在所述静环2上凸环的左端面的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动环8为左端外侧设置有凸环的反边筒状结构,穿过静环2与第一动环3固定;第二动环8与静环2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述第一动环3的左端面抵在第一PTFE摩擦副5上,形成一个密封面,右端外侧设置有凸环与静环2的右端面形成迷宫密封,可防止外界的沙、尘等污染物进入密封腔体;所述第二动环8上凸环的右端面抵在第二PTFE摩擦副9上,形成另一个密封面;所述转轴6通过压缩安装在第二动环8内侧凹槽内的驱动环7与第二动环8固定,形成静密封,使第二动环8随转轴6转动。所述第一动环3的外侧设置有环槽,位于静环2的内部,在所述静环2上对应第一动环3上环槽的位置设置有排污口,当静环2安装到壳体上时,所述静环2上的排污口朝向下方。可有效排出经过迷宫密封进入密封结构内部的杂质。所述驱动环7为O型圈。所述静环2由锡青铜材料制成,与壳体1过盈配合。所述第一PTFE摩擦副5和第二PTFE摩擦副9由改性PTFE材料制成。可保证其自润滑性,适用于干摩擦,且遇水后膨胀变形小,保证密封性能。所述第二动环8与第一动环3的固定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工作原理:转轴6转动时带动第二动环8和第一动环3一起转动,与第一PTFE摩擦副5和第二PTFE摩擦副9形成沿轴向两个方向的旋转密封面,会阻止经过迷宫密封的外界杂质的进入和内部润滑油的溢出,第一O型圈4和第二O型圈10提供预紧力,保证两个旋转密封面的密封效果,通过调节第一动环3与第二动环8的紧固程度可以调整旋转密封面的预紧力,当转轴6发生轴向窜动时,会使第一PTFE摩擦副5或第二PTFE摩擦副9收到的压力变大,密封效果增强,同时转轴6会相对于驱动环7滑动,最终在第一O型圈4和第二O型圈10的预紧力作用下重新回到平衡位置。外界经过迷宫密封进入的杂质也可通过静环2上的排污口排出。故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保证在有轴向窜动时的旋转密封效果,且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强、易于安装和维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端面旋转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静环、第一动环、第一O型圈、第一PTFE摩擦副、转轴、驱动环、第二动环、第二PTFE摩擦副和第二O型圈;所述静环与壳体通过O型圈形成静密封,其内侧设置有凸环,在所述凸环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O型圈和第一PTFE摩擦副依次由内向外安装在所述静环上凸环的右端面的安装槽内;所述第二O型圈和第二PTFE摩擦副依次由内向外安装在所述静环上凸环的左端面的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动环为左端外侧设置有凸环的反边筒状结构,穿过静环与第一动环固定;所述第一动环的左端面抵在第一PTFE摩擦副上,右端外侧设置有凸环与静环的右端面形成迷宫密封;所述第二动环上凸环的右端面抵在第二PTFE摩擦副上;所述转轴通过压缩安装在第二动环内侧凹槽内的驱动环与第二动环固定,形成静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端面旋转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静环、第一动环、第一O型圈、第一PTFE摩擦副、转轴、驱动环、第二动环、第二PTFE摩擦副和第二O型圈;所述静环与壳体通过O型圈形成静密封,其内侧设置有凸环,在所述凸环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O型圈和第一PTFE摩擦副依次由内向外安装在所述静环上凸环的右端面的安装槽内;所述第二O型圈和第二PTFE摩擦副依次由内向外安装在所述静环上凸环的左端面的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动环为左端外侧设置有凸环的反边筒状结构,穿过静环与第一动环固定;所述第一动环的左端面抵在第一PTFE摩擦副上,右端外侧设置有凸环与静环的右端面形成迷宫密封;所述第二动环上凸环的右端面抵在第二PTFE摩擦副上;所述转轴通过压缩安装在第二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勇张卫山王秀芝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博锐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