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73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49
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包括廊道、多个装配式植物箱、管道装置、集水沟、蓄水池、溢流沟、水泵、雨滴传感器、PLC控制器;装配式廊道包括:立柱、连接梁、横梁、座椅和防雨装置;防雨装置包括:防雨叶片、连接杆、牵引绳、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装配式植物箱分别布置在装配式廊道两侧及顶部;所述管道装置包括:集水支管、集水分管、集水总管、灌溉水管、灌溉分管、多功能水管、导水管、喷泉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普通景观廊道景观效果单一,缺少空间立体感的缺点,将雨水生物过滤功能与廊道的景观效果结合,将普通廊道改造为具有生态功能的多样化和立体化装置,不但蓄存雨水、灌溉植物,形成紧凑立体的动态水景。

A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rridor for Intelligent Stereoscopic Rainwater Re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
本技术涉及景观廊道,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
技术介绍
很多小区、广场和公园等公共区域里都会设置廊道,廊道周边及其顶部会种植各类花草,进行绿化周边环境。廊道一般是两排边墙基座和位于基座顶部的梁构成。廊道的框架结构选材有钢筋混凝土、木材、钢结构等。廊道周边植物需要定期养护,植物养护仅有少量依靠天然雨水灌溉,其余大部分依靠人工浇灌。目前,大部分廊道的景观效果单一,缺少空间立体感。如果在廊道的两侧及顶部布置装配式植物箱,植物箱中种植各类花草,这将极大地改善廊道的景观效果。近年来,“海绵城市”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对于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廊道建成后的景观养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水资源。如果能对廊道景观覆盖及周边区域内的雨水加拦蓄,并且借助于PLC控制系统,在廊道景观需要灌溉时,利用拦蓄的雨水实现智能化灌溉。这将极大地减少了后续养护的工作,能起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技术背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为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其特征是,包括廊道、多个装配式植物箱(6)、管道装置、蓄水池(8)、水泵(26)、雨滴传感器(28)、PLC控制器;所述廊道包括两排立柱(1)、连接梁(2)、若干横梁(3)、防雨装置;所述防雨装置包括若干防雨叶片(22)、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32);所述管道装置包括集水管、灌溉管、多功能水管(14)、多孔管(66);每排立柱顶部通过连接梁相连,两排立柱之间设置若干横梁,相邻横梁之间留有空间,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梁相连,所述防雨叶片置于横梁下方,防雨叶片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梁滑动连接,相邻防雨叶片之间通过连接杆(33)相连,最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其特征是,包括廊道、多个装配式植物箱(6)、管道装置、蓄水池(8)、水泵(26)、雨滴传感器(28)、PLC控制器;所述廊道包括两排立柱(1)、连接梁(2)、若干横梁(3)、防雨装置;所述防雨装置包括若干防雨叶片(22)、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32);所述管道装置包括集水管、灌溉管、多功能水管(14)、多孔管(66);每排立柱顶部通过连接梁相连,两排立柱之间设置若干横梁,相邻横梁之间留有空间,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梁相连,所述防雨叶片置于横梁下方,防雨叶片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梁滑动连接,相邻防雨叶片之间通过连接杆(33)相连,最外侧的两个防雨叶片分别连接有牵引绳(30),两侧的牵引绳分别缠绕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梁上设有控制防雨叶片移动位置的限位开关(29),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限位开关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所述横梁顶部设置装配式植物箱,廊道两侧的立柱上也设置若干层装配式植物箱,每个装配式植物箱内均设置多孔管,廊道两侧装配式植物箱的多孔管分别与集水管相连,廊道顶部装配式植物箱的多孔管分别与多功能水管相连,所述多功能水管、集水管分别连接蓄水池;所述廊道两侧装配式植物箱的一侧设置灌溉管,灌溉管一端通过水泵与蓄水池相连,另一端设置喷头;所述廊道顶部装配式植物箱的一侧也设置灌溉管,灌溉管的一端与多功能水管相连,另一端同样设有喷头;所述装配式植物箱内设有湿度传感器(16),所述雨滴传感器置于廊道顶部,所述湿度传感器、雨滴传感器、水泵均与PLC控制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其特征是,所述廊道顶部装配式植物箱的多孔管通过第一控制阀(17)与多功能水管相连,多功能水管一端通向蓄水池,另一端通过第二控制阀(18)连接水泵,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波李金宝唐双成夏辉刘媛刘毅张从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