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的点亮控制装置以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751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发光元件的点亮控制装置以及照明装置。在发光元件的点亮控制装置中,对接通电源时流向保护元件的冲击电流的产生进行抑制。点亮控制装置用于进行光源的点亮控制,该光源包括发光元件和与该发光元件并联连接的保护元件,该点亮控制装置包括:电感性元件,其一端与连接于电源的电流路径连接;开关元件,其连接于电感性元件的另一端与基准电位端之间;连接于电感性元件的另一端与基准电位端之间的电容性元件;以及旁路用二极管,其一端与连接于电源的电流路径以及发光元件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电容性元件以及发光元件的阳极连接。

Lighting control devices and lighting devices f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元件的点亮控制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LED等发光元件的点亮状态进行控制的技术。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在车辆用灯具等的各种照明装置中广泛使用LED等发光元件。在发光元件的点亮状态的控制中,例如使用包含DC-DC转换器的升压降压电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并且,为了保护电路不受过电流的影响,还有时将保护元件(例如齐纳二极管)与发光元件并联连接。然而,在使用升压降压电路对发光元件的点亮状态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在接通电源时过电流会流向与发光元件并联连接的保护元件,有时导致保护元件破损。其原因在于,在接通电源时,与升压降压电路的输出侧连接的电容器未被充入电荷,因此形成从电源在保护元件中传递而到达电容器的电流路径,从而产生冲击电流所致。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99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在发光元件的点亮控制装置中能够对接通电源时流向保护元件的冲击电流的产生进行抑制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点亮控制装置(a)用于进行光源的点亮控制,所述光源包含发光元件和与该发光元件并联连接的保护元件,所述点亮控制装置包括:(b)电感性元件,其一端与连接于电源的电流路径连接;(c)开关元件,其连接于所述电感性元件的另一端与基准电位端之间;(d)电容性元件,其连接于所述电感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准电位端之间;以及(e)旁路用二极管,其一端与连接于所述电源的电流路径以及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性元件以及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点亮控制装置;以及光源,所述光源由该点亮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连接”这一概念除了包含一电路要素与其他电路要素直接连接的情况之外,还包含通过其他要素的介入而间接连接的情况。根据上述结构,在发光元件的点亮控制装置中,能够对接通电源时流向保护元件的冲击电流的产生进行抑制。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点亮控制电路的详细结构的电路图。图3是示出比较例的点亮控制电路的详细结构的电路图。标号说明1:控制基板,2:光源,3:电池,14:点亮控制电路,21:线圈,22:二极管,23:晶体管,24:电容器,25:旁路用二极管,31:发光元件,32:齐纳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图示的车辆用灯具从电池3接收供电而进行光照射,并且包含控制基板1和光源2而构成。在电池3与控制基板1之间连接有继电器4。光源2包含1个以上的发光元件(例如LED)而构成。控制基板1包含输入连接器11、反接保护电路12、输入滤波器13、点亮控制电路(点亮控制装置)14以及电流检测电路15而构成。输入连接器11是用于将控制基板11与电池3连接的连接器。反接保护电路12连接于电池3与点亮控制电路14之间,在点亮控制电路14与电池3反接时,为了保护点亮控制电路14而切断电压。输入滤波器13是使得杂音成分等不被输入到点亮控制电路14的滤波器电路。点亮控制电路14用于从电池3接收供电而对光源2中包含的发光元件的点亮状态进行控制,并且包含DC-DC转换器等而构成。电流检测电路15对在光源2的发光元件中流过的电流进行检测。点亮控制电路14以由该电流检测电路15检测出的电流的大小一定的方式进行点亮控制。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点亮控制电路的详细结构的电路图。另外,为了简化说明而对于电流检测部15省略了图示。图示的点亮控制电路14包括线圈(电感性元件)21、二极管22、晶体管23、电容器(电容性元件)24以及旁路用二极管25而构成。至少包含上述各部件中的线圈21、晶体管23以及电容器24而构成了升压电路(DC-DC转换器)。线圈21的一端侧与连接于电池3的电流路径连接,另一端侧与二极管22的阳极以及晶体管23的漏极连接。二极管22的阳极侧与线圈21的另一端以及晶体管23的漏极连接,阴极侧与电容器24的一端侧以及光源2的发光元件31的阳极侧连接。晶体管23的栅极与未图示的控制部连接,漏极与线圈21和二极管22之间的中间连接点连接,源极与基准电位端(接地端)连接。由控制部对栅极提供控制信号。另外,在此作为开关元件的一例使用了场效应型晶体管,但也可以使用双极晶体管。电容器24的一端侧与二极管22和光源2的发光元件31之间的中间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侧与基准电位端连接。旁路用二极管25的一端侧与连接于电池3的电流路径连接,另一端侧与二极管22的另一端侧以及电容器24的一端侧连接。光源2包括发光元件31和与该发光元件31并联连接的齐纳二极管(保护元件)32而构成。发光元件31的阳极侧与点亮控制电路14连接,阴极侧与连接于电池3的电流路径连接。齐纳二极管32的阳极侧与发光元件31的阴极侧连接,阴极侧与发光元件31的阳极侧连接。换句话说,齐纳二极管32的阳极侧与连接于电池3的电流路径连接,阴极侧与点亮控制电路14连接。在对这样的点亮控制电路14接通电源时的电流的流动成为图中以粗虚线示出那样的流动。具体地说,从与电池3连接的电流路径流出的电流通过旁路用二极管25而到达电容器24,向电容器24充入电荷。通过向电容器24充入电荷,消除了光源2的齐纳二极管32的两端的电位差,因此能够防止过电流流过齐纳二极管32。图3是示出比较例的点亮控制电路的详细结构的电路图。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点亮控制电路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包含旁路用二极管25。在对这种比较例的点亮控制电路14a接通电源时的电流的流动成为图中粗虚线示出那样的流动。具体地说,从与电池3连接的电流路径流出的电流通过光源2的齐纳二极管32而到达电容器24,向电容器24充入电荷。在向电容器24充入电荷前的期间内,过电流会瞬时流过齐纳二极管32,发生破损等的可能性增高。根据以上那样的实施方式,在发光元件的点亮控制装置中,能够对接通电源时流向保护元件(齐纳二极管)的冲击电流的产生进行抑制。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内容,在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并实施。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点亮控制电路中的升压电路的结构仅为一例,并不限定于此。并且,光源所包含的发光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并且,作为照明装置的一例示出了车辆用灯具,但是照明装置的用途并不限定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进行光源的点亮控制,所述光源包含发光元件和与该发光元件并联连接的保护元件,所述点亮控制装置包括:电感性元件,其一端与连接于电源的电流路径连接;开关元件,其连接于所述电感性元件的另一端与基准电位端之间;电容性元件,其连接于所述电感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准电位端之间;以及旁路用二极管,其一端与连接于所述电源的电流路径以及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性元件以及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1 JP 2018-0285231.一种点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进行光源的点亮控制,所述光源包含发光元件和与该发光元件并联连接的保护元件,所述点亮控制装置包括:电感性元件,其一端与连接于电源的电流路径连接;开关元件,其连接于所述电感性元件的另一端与基准电位端之间;电容性元件,其连接于所述电感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准电位端之间;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田茂
申请(专利权)人: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