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棱式注塑机螺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03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棱式注塑机螺杆,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段、压缩段、均化段、分离段、过渡段、混合段,螺杆的下料段、压缩段有两条主螺棱,压缩段的螺槽深度均匀变小,均化段螺槽深度不变,其中一条主螺棱在均化段中间位置结束,另一条主螺棱从均化段中间位置开始,螺距开始逐渐均匀变小,在均化段结束时螺距为直径的1~1.1倍,螺棱宽度逐渐变宽,到均化段结束时为直径的0.12~0.14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达到注塑机高塑化能力的要求,同时又兼顾最佳的塑化效果。

Screw of twin-screw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螺棱式注塑机螺杆
本技术涉及下注塑机螺杆。
技术介绍
螺杆是注塑机的重要部分,它的作用是对塑料进行输送、压实、熔化、搅拌和施压。塑化能力是衡量注塑机性能的注塑机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螺杆的输送能力是其关键。传统的注塑机螺杆一般为单螺棱,虽然许多注塑机厂家都在对螺杆的结构进行改进优化,但螺杆的输送力、塑化能力还没达到理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双螺棱式注塑机螺杆,达到注塑机高塑化能力的要求,同时又兼顾最佳的塑化效果。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双螺棱式注塑机螺杆,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段、压缩段、均化段、分离段、过渡段、混合段,下料段的长度为直径的11~12倍,压缩段的长度为直径的3倍,均化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倍,分离段为长度为直径的3倍,过渡段的长度为直径的1~2倍,混合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5倍;螺杆的下料段有两条主螺棱,两条主螺棱互成180度,两条主螺棱的螺槽螺距为等深等距,螺距为直径的1.1~1.3倍,螺棱宽度为直径的0.06~0.08倍;螺杆的压缩段也有两条主螺棱,两条主螺棱的形状、螺距、螺棱宽度与下料段相同,压缩段的螺槽深度均匀变小,最大值等于下料段的槽深,最小值等于均化段的槽深;均化段螺槽深度不变,其中一条主螺棱在均化段中间位置结束,另一条主螺棱从均化段中间位置开始,螺距开始逐渐均匀变小,在均化段结束时螺距为直径的1~1.1倍,螺棱宽度逐渐变宽,到均化段结束时为直径的0.12~0.14倍。所述螺杆的压缩比为下料段的螺槽深度与均化段螺槽深度的比值,螺杆的压缩比范围为2.2~2.5。主螺棱在均化段中间位置开始,在均化段中间的螺棱前角面出现副棱,副棱螺距为直径的1.4~1.5倍,副棱宽度为直径的0.04~0.05倍,副棱与主螺棱外径高度差为1~4mm。螺杆的分离段螺槽深度、主副棱螺距、主副棱宽度均不变,在分离段结束位置副棱与螺棱后角面贴平结束副棱。所述螺杆的过渡段螺槽深度逐渐均匀变小,最大值等于分离段、均化段槽深,最小值为混合段的螺槽深度,螺棱螺距与宽度不变。螺杆的混合段为屏障型大螺距混炼环,所述的屏障混炼环为圆槽,混炼环等深,混炼环螺槽数量最少8个,螺槽主副棱的高低差为1~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下料段两条棱设计使塑料在相同螺距下接触螺杆的外表面积大于普通单棱螺杆,使期热量传导更快进入塑料内部,使其熔化加快;下料段双棱结构设计,使塑料在相同螺距的长度内推力面有一个变成了二个,同时塑料备被一份为二,增加了推力同时减小了输送过程中塑料粒子对螺杆的摩擦力。2、从均化段的后段开始塑料基本上在熔融状态或半熔融状态,为了进一步提升输送力和达到较佳的塑化效果,故在均化段中段结束一条主螺棱,在另一主螺棱的螺棱前角面出现副棱,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固液分离提高输送力,同时也是进一步的提高塑化效果。3、混合段采用屏障型大螺距混炼环,进一步提高螺杆的混炼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混合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K-K向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螺杆在结构上分为6段,第一段为下料段1,第二段为压缩段2,第三段为均化段3,第四段为分离段4,第五段为过渡段5,第六段为混合段6。其中第一段的长度为直径的11~12倍,第二段的长度为直径的3倍,第三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倍,第四段为长度为直径的3倍,第五段的长度为直径的1~2倍,第六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5倍。这样,螺杆的长径比为22:1~24.5:1。螺杆的下料段1开始有两条螺棱(主螺棱11,主螺棱12),两条螺棱互成180度角度,两条螺棱的螺槽螺距为等深等距,螺距为直径的1.1~1.3倍,螺棱宽度为直径的0.06~0.08倍。螺杆的压缩段2的基本机构与下料段基本相同,两条螺棱、螺距、螺棱宽度与下料段相同,不同的是螺槽深度逐渐均匀变小,最大值等于下料段的槽深,最小值等于均化段的槽深。螺杆的均化段3螺槽深度不变,主螺棱12在均化段中间位置结束,主螺棱11从均化段中间位置开始,螺距开始逐渐均匀变小,在均化段结束时螺距变成直径的1~1.1倍,螺棱宽度逐渐变宽,到均化段结束时变成直径的0.12~0.14倍。主螺棱11在均化段中间位置开始主螺棱11在均化段中间的螺棱前角面出现副棱34,副棱34螺距为直径的1.4~1.5倍,副棱34宽度为直径的0.04~0.05倍,副棱34与主螺棱11外径高度差根据螺杆直径不同一般取1~4mm。螺杆的压缩比为下料段的螺槽深度与均化段螺槽深度的比值,螺杆的压缩比比值范围为2.2~2.5。螺杆的分离段4螺槽深度、主副棱螺距、主副棱宽度均不变,在分离段结束位置副棱与螺棱后角面贴平结束副棱。螺杆的过渡段5螺槽深度逐渐均匀变小,最大值等于分离段、均化段槽深,最小值为混合段的螺槽深度,螺棱螺距与宽度不变。螺杆的混合段6采用屏障型大螺距混炼环,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屏障混炼环为圆槽,所述的屏障混炼环为等深,所述的屏障混炼环螺槽数量最少8个(4进4出),螺槽主副棱的高低差A根据螺杆直径不同一般取1~3mm。过渡段出口的槽深与混合段螺槽深度相等,螺杆的过渡段出口的槽深比普通螺杆深10~20%,减小塑料通过的阻力,使原料快速流出螺杆,到注塑机螺杆的前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螺棱式注塑机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段、压缩段、均化段、分离段、过渡段、混合段,下料段的长度为直径的11~12倍,压缩段的长度为直径的3倍,均化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倍,分离段为长度为直径的3倍,过渡段的长度为直径的1~2倍,混合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5倍;螺杆的下料段有两条主螺棱,两条主螺棱互成180度,两条主螺棱的螺槽螺距为等深等距,螺距为直径的1.1~1.3倍,螺棱宽度为直径的0.06~0.08倍;螺杆的压缩段也有两条主螺棱,两条主螺棱的形状、螺距、螺棱宽度与下料段相同,压缩段的螺槽深度均匀变小,最大值等于下料段的槽深,最小值等于均化段的槽深;均化段螺槽深度不变,其中一条主螺棱在均化段中间位置结束,另一条主螺棱从均化段中间位置开始,螺距开始逐渐均匀变小,在均化段结束时螺距为直径的1~1.1倍,螺棱宽度逐渐变宽,到均化段结束时为直径的0.12~0.14倍。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螺棱式注塑机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段、压缩段、均化段、分离段、过渡段、混合段,下料段的长度为直径的11~12倍,压缩段的长度为直径的3倍,均化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倍,分离段为长度为直径的3倍,过渡段的长度为直径的1~2倍,混合段的长度为直径的2.5倍;螺杆的下料段有两条主螺棱,两条主螺棱互成180度,两条主螺棱的螺槽螺距为等深等距,螺距为直径的1.1~1.3倍,螺棱宽度为直径的0.06~0.08倍;螺杆的压缩段也有两条主螺棱,两条主螺棱的形状、螺距、螺棱宽度与下料段相同,压缩段的螺槽深度均匀变小,最大值等于下料段的槽深,最小值等于均化段的槽深;均化段螺槽深度不变,其中一条主螺棱在均化段中间位置结束,另一条主螺棱从均化段中间位置开始,螺距开始逐渐均匀变小,在均化段结束时螺距为直径的1~1.1倍,螺棱宽度逐渐变宽,到均化段结束时为直径的0.12~0.14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棱式注塑机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士冬张洪波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