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非制冷红外成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933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非制冷红外成像传感器,包括双层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双层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包括半导体衬底和探测器本体,探测器本体包括第一层悬空结构和第二层悬空结构,第一层悬空结构包括金属反射层、绝缘介质层、金属电极层、电极保护层、第一支撑层、热敏保护层和热敏层,第二层悬空结构包括超材料支撑层和超材料支撑保护层,在超材料支撑保护层上设有超材料结构,所述超材料结构采用NiCr或/和Al,其厚度在12~30nm之间;制备工艺简单,能与CMOS工艺兼容,且能够实现多色探测、宽波段探测、窄谱探测等功能。

An Uncooled Infrared Imaging Sensor Based on Super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非制冷红外成像传感器本申请为申请号201710918927.7、申请日2017.09.30、专利技术名称“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非制冷红外成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非制冷红外成像传感器,属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领域。
技术介绍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uncooledinfraredbolometer)除了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外,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消防、汽车辅助、森林防火、野外探测、环境保护等领域。电磁超材料(Metamaterial),简称超材料,是指一类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电磁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2001年,Walser第一次提出电磁超材料的概念利用超材料可以实现电磁波和光波性能的任意“剪裁”,从而可获得诸如完美透镜、隐身斗篷、电磁波完美吸收等特殊器件;如今,超材料已成为理论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研究共同关注的热点。根据有效媒介理论,超材料的特性可以通过关键物理尺寸的结构有序设计来调控;所以,通过调整其物理尺寸及材料参数,能够使超材料与入射电磁波的电磁分量产生耦合,从而使特定频带的入射电磁波的绝大部分(甚至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非制冷红外成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所述双层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包括包含读出电路的半导体衬底和带微桥支撑结构的探测器本体,所述探测器本体包括第一层悬空结构和第二层悬空结构,所述第二层悬空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层悬空结构上,所述第一层悬空结构包括金属反射层、绝缘介质层、金属电极层、电极保护层、第一支撑层、热敏保护层和热敏层,所述第二层悬空结构包括超材料支撑层和设置在所述超材料支撑层上的超材料支撑保护层,在超材料支撑保护层上设有超材料结构;所述超材料结构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四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在四个区域内分别设有第一超材料结构、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非制冷红外成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所述双层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包括包含读出电路的半导体衬底和带微桥支撑结构的探测器本体,所述探测器本体包括第一层悬空结构和第二层悬空结构,所述第二层悬空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层悬空结构上,所述第一层悬空结构包括金属反射层、绝缘介质层、金属电极层、电极保护层、第一支撑层、热敏保护层和热敏层,所述第二层悬空结构包括超材料支撑层和设置在所述超材料支撑层上的超材料支撑保护层,在超材料支撑保护层上设有超材料结构;所述超材料结构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四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在四个区域内分别设有第一超材料结构、第二超材料结构、第三超材料结构和第四超材料结构,所述第一超材料结构和第三超材料结构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超材料结构与所述第四超材料结构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超材料结构为包括矩形框体和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的中间部位的矩形中心板,所述矩形框体和所述矩形中心板之间设有纵横交错的横筋和竖筋,所述矩形框体、横筋和竖筋之间形成多个矩形镂空,所述矩形中心板的面积等于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臣王鹏陈文礼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