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冷钻头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79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8
一种内冷钻头转接器,包括本体,本体匹配设置有水套,本体尾部设置莫氏锥体,本体设置有限位孔,本体内部设置有环形的挡阶,挡阶中心为密封孔,密封孔匹配有密封塞,密封塞横截面为“十”字,上部为堵头,下部为密封杆,密封杆与所述密封孔间隙配合,密封杆内部设置有水道,水道入口设置于所述密封杆侧壁,挡阶与堵头接触面设置密封件,本体前端部设置有前端盖,前端盖设置有外环与内环,其中,外环与本体螺纹连接,内环内壁形成插装孔,所述本体前端面设置有密封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密封塞内部供水,并将进液腔、出液腔密封,极大的减少了冷却液的泄露,从而使脉冲泵能够充分发挥其排渣的作用,同时使转接器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An Internal Cooling Bit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冷钻头转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头转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内冷钻头转接器。
技术介绍
钻孔作业是一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钻孔作业可使用专用的钻床,也可以将车床进行一定的改装后使用,车床改装最常用的办法是在车床卡盘上加装一个转接器,常用的转接器尾部为莫氏锥体,用于固定在卡盘之上,头部安装钻头,但在应用于高转速或长时间加工时,会出现钻头过热现象。中国专利ZL201120519757.3公开的水冷钻头转接器,在原有转接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水套,通过对冷却钻头供水从而有效防止钻头过热现象,但水冷钻头由于型号及生产厂家不同,大小和设计均存在一定差异,如尾部的进水口,有的设置于端面,有的设置于侧面,针对这些规格大小不同的钻头,如每一个都匹配一种转接器,势必会大大提高制造成本,尤其对于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钻头来说,匹配专门的转接器制造工时长,成本高,且由于使用频率低,长期闲置无法保证质量。中国专利ZL201120519757.3中,水套由安装于其上的挡杆来限位,虽然可以达到限位效果,但还需在水套上设置专门的安装孔,增加了泄露点,而且挡杆在限位时,其本身并不固定,而是依靠机床床身对其的限位,因此在加工作业中,容易发生挡杆将操作人员打伤的现象,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水套发生卡死现象,挡杆在强大的扭力下可能由于断裂或脱出安装孔而飞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水冷钻头的转接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冷钻头转接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匹配设置有水套,所述本体尾部设置莫氏锥体,所述水套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本体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环形的挡阶,挡阶中心为密封孔,所述密封孔匹配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横截面为“十”字,上部为堵头,下部为密封杆,所述密封杆与所述密封孔间隙配合,所述密封杆内部设置有水道,所述水道入口设置于所述密封杆侧壁,所述挡阶与堵头接触面设置密封件,所述本体前端部设置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设置有外环与内环,其中,外环与本体螺纹连接,内环内壁形成插装孔,所述本体前端面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的一种内冷钻头转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密封杆下端部为“一”字棱。所述的一种内冷钻头转接器,其特征是:所述限位件为“几”字形构件,顶部弧面与所述水套表面相匹配,顶部开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水套进水口相匹配。本技术采用密封塞内部供水,并将进液腔、出液腔密封,极大的减少了冷却液的泄露,从而使脉冲泵能够充分发挥其排渣的作用,同时使转接器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改进了水套的限位件,使作业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密封塞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中:1-本体,11-挡阶,12-进液腔,13-出液腔,14-密封孔,15-进液孔,16-后端盖,161-后顶杆,17-限位螺孔,18-限位螺钉,19-前端盖,2-水套,21-密封圈,22-供液接头,23-限位件,3-密封塞,31-堵头,32-密封杆,33-水道,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内冷钻头转接器,包括本体1和水套2,如图2所示,本体1内设置有环形的挡阶11,挡阶11将本体1内部分为进液腔12和出液腔13,进液腔12和出液腔13之间有密封孔14连通,进液腔12处套装有水套2,本体1尾部设置有后端盖16轴向固定水套2,本体1与后端盖16之间为螺纹连接,后端盖16外端面安装有莫氏锥体、内端面安装有后顶杆161,水套2可相对本体1旋转,本体1与水套2之间通过两个密封圈21密封,防止泄漏,本体1在水套安装位置匹配设置有进液孔15,水套2匹配设置有供液接头22,本体1出液腔部分侧壁设置有限位螺孔17,限位螺孔匹配设置有限位螺钉18,本体1前端部设置有前端盖19,前端盖19包括内环191和内环192,其中,外环与本体螺纹连接,内环内径与内冷接头外径相匹配,内、外环之间的内端壁设置有密封圈,内环内壁也设置有密封圈,从而保证安装内冷钻头后出液腔与外界的密封。挡阶11处设置有密封塞3,如图3所示,密封塞3由堵头31和与密封孔14匹配的密封杆32,密封塞3整体纵向截面呈“十”字形,进液腔12内设置有弹簧4,弹簧4一端连接后端盖16并套装于后顶杆161上,另一端连接堵头31,密封孔14与密封杆32之间为间隙配合,密封杆32末端逐渐收窄为“一”字棱,密封杆32内设置有水道33,水道33入口、出口均设置于密封杆侧壁。堵头31底面与挡阶11顶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如图4所示,水套2外部套装有限位件23,限位件23顶部弧面与水套外壁相匹配,并对应供液接头位置开限位孔24,为方便安装,限位孔24设置于限位件23顶部,限位件23整体呈“几”字形,下端两脚卡住机床轨道。如图5所示,转接器使用时,通过莫氏锥体将本体安装于车床卡盘之上,供液接头22连接冷却液供液管路,内冷钻头端部通过插入前端盖内环192接入出液腔13,当密封塞不受外力干扰时,其在弹簧4的作用下紧贴挡阶11,堵头下端面与挡阶顶面之间密封圈保证冷却液不泄露,当安装内冷钻头后,密封塞3被内冷钻头顶起至堵头31与后顶杆161接触位置,由于密封杆端部为“一”字棱,因此即使内冷钻头的冷却液口位于端面,也不会影响冷却水的流通,水道33入口与进液腔12连通,密封孔对密封杆仅有限位作用,允许泄漏,内冷钻头位置确定后,由限位螺钉18拧紧固定,在进行钻孔作业时,冷却液通过供液接头22,进液孔15进入进液腔12,而后通过密封杆水道、密封孔进入出液腔13,而后再进入内冷钻头内,整个过程密封性极高,从而保证高压冷却液在损耗极小的情况下进入内冷钻头,极大提高冲击效果。本技术可在使用同一个本体的情况下,通过更换不同的前端盖即可匹配不同大小的内冷钻头,不同型号的前端盖之间内环内径不同;本技术对于内冷钻头冷却液口的开口位置及方向无要求,适用范围广。在钻孔过程中,水套2在限位件23作用下不随本体转动,限位件23下端两脚卡住了机床轨道,使其本身固定,通过顶部的限位孔24限制水套的转动,相比于常用的限位杆,此限位更加稳固,且减少了安全隐患。本使用新型中,当密封塞处于打开状态时,水道入口应与进液腔连通,水道出口应与出液腔连通,以保证冷却液的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冷钻头转接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匹配设置有水套,所述本体尾部设置莫氏锥体,所述水套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本体设置有限位孔,其特征是: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环形的挡阶,挡阶中心为密封孔,所述密封孔匹配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横截面为“十”字,上部为堵头,下部为密封杆,所述密封杆与所述密封孔间隙配合,所述密封杆内部设置有水道,所述水道入口设置于所述密封杆侧壁,所述挡阶与堵头接触面设置密封件,所述本体前端部设置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设置有外环与内环,其中,外环与本体螺纹连接,内环内壁形成插装孔,所述本体前端面设置有密封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冷钻头转接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匹配设置有水套,所述本体尾部设置莫氏锥体,所述水套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本体设置有限位孔,其特征是: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环形的挡阶,挡阶中心为密封孔,所述密封孔匹配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横截面为“十”字,上部为堵头,下部为密封杆,所述密封杆与所述密封孔间隙配合,所述密封杆内部设置有水道,所述水道入口设置于所述密封杆侧壁,所述挡阶与堵头接触面设置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晋中三明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