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C成形模具装置及压制成型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6778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MC成形模具装置及压制成型机,属于SMC成形领域,所述SMC成形模具装置用于成形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包括模具支撑座,模具支撑座上设置有模腔,模腔内设置有模腔内套和芯杆,模腔上方设置有模具上冲,其中:模腔内套滑动设置在模腔内;模腔内套下方设置有内套托板,内套托板和模具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模具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内套托板下落高度的限位支撑部,芯杆的上端穿过模具支撑座和内套托板伸至模腔内套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上一下一模架结构,因此降低了零件加工成本;并且在脱模过程中模腔内套能够托住T形零件的横向翼部,避免了T形零件的横向翼部容易折裂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废品率。

A SMC Forming Die Device and Press Form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MC成形模具装置及压制成型机
本技术涉及SMC成形领域,特别是指一种SMC成形模具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压制成型机。
技术介绍
粉末冶金技术是一种通过混料、压制和烧结成形的零件加工工艺,它可以实现零件的近净成形,能够减少后续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绿色制造技术,因而粉末冶金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结构件、功能元件的制造中。粉末冶金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近净成形,在产品从制造到交付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后续的加工工序。SMC(SoftMagneticComposite,软磁复合材料)可按照要求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做出复杂的形状,但是该种材料由于外部包覆一层有机物,压制成形的生坯零件硬度较低。对于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为便于成形且保证零件的密度均匀性,通常会采用上一下二的模架结构,但是采用上一下二的模架结构成本较高,并且还需配备上一下二的模具,如果采用上一下一的模架结构及模具,由于生坯零件硬度较低,T形SMC零件的横向翼部很容易折裂,脱模后的SMC零件将会被损坏,由此导致废品率较高甚至无法成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上一下一模架结构,成本低,T形SMC零件废品率低的SMC成形模具装置及压制成型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SMC成形模具装置,用于成形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所述SMC成形模具装置包括模具支撑座,所述模具支撑座上设置有模腔,所述模腔内设置有模腔内套和滑动设置在所述模腔内套中的芯杆,所述模腔上方设置有模具上冲,其中:所述模腔内套滑动设置在所述模腔内;所述模腔内套下方设置有内套托板,所述内套托板和模具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模具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内套托板下落高度的限位支撑部,所述芯杆的上端穿过所述模具支撑座和内套托板伸至所述模腔内套中。进一步的,所述模腔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第一环形限位凸台,所述模腔内套的外侧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限位凸台相配合的第二环形限位凸台。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支撑部为环形支撑凸台。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撑部上。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支撑座上在所述模腔的外部固设有模具外套,所述模腔固设在所述模具外套上。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支撑座上在所述模腔的外部固设有模具外套,所述模具外套上固设有模具盖板,所述模具盖板的中部设置有透孔,所述模腔滑动设置在所述透孔中,所述内套托板同时支撑所述模腔内套和模腔。进一步的,所述内套托板固设在所述模腔的下端面。进一步的,所述透孔的内侧下边沿形成有第一限位台肩,所述模腔的外侧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台肩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台肩。进一步的,所述芯杆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成形杆,所述模具上冲上设置有与所述成形杆相配合的凹槽。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压制成型机,包括上一下一模架结构和上述的SMC成形模具装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SMC成形模具装置及压制成型机,适用于上一下一模架结构,因此降低了零件加工成本;通过将模腔内套滑动设置在模腔内,并配合设置内套托板、以及用于顶起内套托板的弹簧和用于限制内套托板下落高度的限位支撑部,从而既确保了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的正常成形,又使得在脱模过程中模腔内套能够托住T形零件的横向翼部,避免了T形零件的横向翼部容易折裂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废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在脱模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SMC成形模具装置的总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SMC成形模具装置在装粉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SMC成形模具装置在压制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SMC成形模具装置在脱模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对于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在上一下一的模架结构中,T形零件脱模时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F1和F2为T形零件9与模具内腔的摩擦力,F3是芯杆给的一个向上的推力,通常情况下,由于T形零件横向翼部91外端面的面积大于竖向杆部92外端面的面积,故F1的摩擦力会大于F2的摩擦力,并且由于横向翼部91的半径较大,SMC生坯零件硬度较低,所以在脱模过程中T形零件9的横向翼部91位置会被折裂,脱模后的SMC零件将会被损坏,由此导致废品率较高甚至无法成形。为此,特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SMC成形模具装置,用于成形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如图2-5所示,该SMC成形模具装置包括模具支撑座1,模具支撑座1上设置有模腔2,模腔2内设置有模腔内套3(其上端面用于成形T形零件9的横向翼部91,内部空间用于成形T形零件9的竖向杆部92)和滑动设置在模腔内套3中的芯杆4,模腔2上方设置有模具上冲5,其中:模腔内套3滑动设置在模腔2内;模腔内套3下方设置有内套托板6(用于托住模腔内套3),内套托板6和模具支撑座1之间设置有弹簧7,模具支撑座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内套托板6下落高度的限位支撑部8,芯杆4的上端穿过模具支撑座1和内套托板6伸至模腔内套3中。该SMC成形模具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1、装粉过程如图3所示,模腔内套3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下滑,被内套托板6托住,内套托板6受弹簧7的弹力支撑处于该初始位置(离限位支撑部8有一定距离),此时该位置为装粉位置,按照现有技术(如送料靴)进行装粉即可。2、压制过程如图4所示,压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模具上冲5下移,在下移的过程中带动模腔内套3和内套托板6一起下移,直到内套托板6与模具支撑座1上的限位支撑部8接触,该第一阶段实现腔体A内的粉料压制成形(对应T形零件的竖向杆部);第二阶段:模具上冲5继续下移,实现腔体B内的粉料压制成形(对应T形零件的横向翼部)。3、脱模过程如图5所示,模具上冲5上移后,芯杆4托着零件开始上移,由于芯杆4以及零件与模腔内套3之间都有摩擦力,所以模腔内套3会随着芯杆4一起向上移动,此时模腔内套3会托着T形零件的横向翼部向上移动,防止零件在横向翼部位置被折裂。当零件被芯杆4完全顶出后,T形零件的横向翼部的外端面从模腔2中完成脱模,T形零件的竖向杆部的外端面从模腔内套3中完成脱模。之后,芯杆4移至初始位置,与此同时模腔内套3(受自身重力)和内套托板6(受模腔内套压力、自身重力、以及弹簧拉力)也回到初始位置,整个模具装置恢复至图3所示的装粉位置。结合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本技术的SMC成形模具装置,适用于上一下一模架结构,因此降低了零件加工成本;通过将模腔内套滑动设置在模腔内,并配合设置内套托板、以及用于顶起内套托板的弹簧和用于限制内套托板下落高度的限位支撑部,从而既确保了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的正常成形,又使得在脱模过程中模腔内套能够托住T形零件的横向翼部,避免了T形零件的横向翼部容易折裂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废品率。经实验,通过本技术的SMC成形模具装置在上一下一的模架上对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进行成形,成形后的废品率由之前采用常规模具的50%下降到5%,该模具装置完全能够实现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在上一下一的模架结构上进行压制。本技术中,如图3-5所示,模腔2的内侧中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MC成形模具装置,用于成形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所述SMC成形模具装置包括模具支撑座,所述模具支撑座上设置有模腔,所述模腔内设置有模腔内套和滑动设置在所述模腔内套中的芯杆,所述模腔上方设置有模具上冲,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内套滑动设置在所述模腔内;所述模腔内套下方设置有内套托板,所述内套托板和模具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模具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内套托板下落高度的限位支撑部,所述芯杆的上端穿过所述模具支撑座和内套托板伸至所述模腔内套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MC成形模具装置,用于成形截面为T形的SMC零件,所述SMC成形模具装置包括模具支撑座,所述模具支撑座上设置有模腔,所述模腔内设置有模腔内套和滑动设置在所述模腔内套中的芯杆,所述模腔上方设置有模具上冲,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内套滑动设置在所述模腔内;所述模腔内套下方设置有内套托板,所述内套托板和模具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模具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内套托板下落高度的限位支撑部,所述芯杆的上端穿过所述模具支撑座和内套托板伸至所述模腔内套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C成形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第一环形限位凸台,所述模腔内套的外侧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限位凸台相配合的第二环形限位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C成形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撑部为环形支撑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MC成形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撑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S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修齐郭文英刘向东吴清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精创磁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