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预应力移植钢板抗弯加固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673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梁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预应力移植钢板抗弯加固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待加固梁进行现状鉴定,再按设计要求选取待处理钢板;(S2)、拉伸所述待处理钢板,使所述待处理钢板的伸长量达到设计要求,得到预应力钢板;(S3)、对所述待加固梁的底面打磨和清洗处理,然后将所述预应力钢板与待加固梁抵靠;(S4)、将所述预应力钢板固定于所述待加固梁的底部。该方法提高了待加固梁的抗弯强度,提高钢板材料的利用率,解决了结构应力滞后的问题,提高待加固梁的承载力,有利于结构抗震,有利于建筑空间的利用,无需支模、操作简单,控制方便,工程材料成本较低。

A Method of External Prestressing Transplantation of Steel Plate for Bending Reinforcement of Bea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外预应力移植钢板抗弯加固梁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梁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体外预应力移植钢板抗弯加固梁的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改造加固是既有建筑服役年限已久或新的建筑功能的改变而产生社会性的行业,这一行业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安全,国家有相关的设计规范和相应的验收标准。加固技术或措施比较多,可以说都能延缓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产生社会价值,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和使用上有特定的范围,对梁式受弯构件大多数都是被动加固法,而被动加固法规范及工程实践经验比较成熟,但被动加固法存在受力滞后的缺陷,况且被动加固法的刚度变形验算规范没有理论公式验算。对于另一种解决方案就是主动加固法,在被加固构件施加体外预应力,能很好的解决构件应力滞后的问题,给构件施加预应力的方法一般有降温法、支座位移法等,预应力材料有碳纤维、钢绞线、钢筋等一些高强材料,但碳纤维和钢绞线在加固上材料强度又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预应力移植钢板抗弯加固梁的方法,将待处理钢板拉伸后再抵靠并固定于待加固梁的底部,从而达到体外预应力移植至待加固梁以起到加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外预应力移植钢板抗弯加固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待加固梁进行现状鉴定,再按设计要求选取待处理钢板;(S2)、采用张拉装置与所述待处理钢板连接组成张拉自平衡体系并拉伸所述待处理钢板,使所述待处理钢板的伸长量达到设计要求,得到预应力钢板;(S3)、对所述待加固梁的底面打磨和清洗处理,然后将所述预应力钢板与待加固梁抵靠;(S4)、采用紧固件贯穿所述预应力钢板并植入所述待加固梁,以将所述预应力钢板固定于所述待加固梁的底部,完成体外预应力移植钢板抗弯加固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预应力移植钢板抗弯加固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待加固梁进行现状鉴定,再按设计要求选取待处理钢板;(S2)、采用张拉装置与所述待处理钢板连接组成张拉自平衡体系并拉伸所述待处理钢板,使所述待处理钢板的伸长量达到设计要求,得到预应力钢板;(S3)、对所述待加固梁的底面打磨和清洗处理,然后将所述预应力钢板与待加固梁抵靠;(S4)、采用紧固件贯穿所述预应力钢板并植入所述待加固梁,以将所述预应力钢板固定于所述待加固梁的底部,完成体外预应力移植钢板抗弯加固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预应力移植钢板抗弯加固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根据所述待加固梁所需的承载力以确定所述待处理钢板的物理量,所述物理量为厚度、初始长度、宽度、应力、应变和伸长量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预应力移植钢板抗弯加固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待处理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张拉装置包括抵靠于所述待处理钢板的伸缩钢套管、均容设于伸缩钢套管的第一传力钢构件和第二传力钢构件、夹设于第一传力钢构件和第二传力钢构件之间的加压设备,所述伸缩钢套管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孝王超张艳红刘明晓黄炯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青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