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聚分束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666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一种两级集聚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纺纱装置包括连接架,在连接架的两个下凹弧的最底部分别通过连接棍加装有固定的集聚盒,在集聚盒的底面上开有槽口宽度逐渐减小的集聚槽,且前一个集聚盒底部的集聚槽数量大于后一个集聚盒底部的集聚槽的数量,集聚盒通过底部的滚轮与前罗拉滚动式接触,在连接架的尾端加装有输出辊,实现集聚后纤维束的按压输出,在连接架上加装有外部带有弹簧的伸缩杆,从前罗拉输出的经过牵伸得到的须条依次经过两个集聚盒底部的集聚槽实现对须条的两级的机械式的集聚过程,改善传统的单级机械式集聚适应差的问题,提高集聚效果,改善成纱质量。

A Cluster Split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聚分束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环锭纺纱新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集聚分束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技术介绍
紧密纺又称集聚纺,是在改进的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纺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其通过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凝聚区以改善成纱质量。目前,国际上主流使用的紧密纺类型包括网格圈型(主要包括德国Sussen三罗拉网格圈型、日本Toyota四罗拉网格圈型)、罗拉型(瑞士利达Rieter的COM4)、打孔皮圈型(主要包括Zinser打孔皮圈式)、机械式(主要包括瑞士卡洛斯Roscraft磁性集聚式紧密纺系统),网格圈型、罗拉型和打孔皮圈型属于负压气流集聚方式。其中,Roscraft的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系统由于品种适应性差(一般只适用于60Ne以下纱线的纺制)等原因目前在国内的使用较少;Zinser打孔皮圈式由于品种适应性较差(一般只适用于毛纺)且需整机引进、价格昂贵(平均每锭1500元),因此在国内的使用规模较小。因此,目前占据主流市场的是网格圈型紧密纺,但是该型紧密纺系统普遍存在的改造和维护成本较大、能耗较高、集聚效果不易控制等现象。针对此,本专利技术给出一种集聚分束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通过在前牵伸罗拉和输出罗拉之间加装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保持固定不动的集聚管,一方面实现牵伸后的纤维须条加捻前的聚拢,减小加捻三角区,减少成纱毛羽;另一方面实现所纺的纱线具有类似股线的性质,从而提高纱线强力、减少纱线毛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给出一种集聚分束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以实现对牵伸后的纤维须条的集聚和分束的双作用,从而一方面实现牵伸后的纤维须条加捻前的聚拢,减小加捻三角区,减少成纱毛羽,另一方面实现所纺的纱线具有类似股线的性质,从而提高纱线强力、减少纱线毛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聚分束纺纱装置,包括牵伸系统,所述牵伸系统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所述后牵伸罗拉对包括后下牵伸罗拉和后上按压胶辊,所述中牵伸罗拉对包括中下牵伸罗拉和中上按压胶辊,所述前牵伸罗拉对包括前下牵伸罗拉和前上按压胶辊,在所述前牵伸罗拉对的前部加装有输出罗拉对,所述输出罗拉对包括输出下罗拉和输出上胶辊,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的结构相同,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包括中间罗拉轴,所述中间罗拉轴为铁质或钢质的实心圆柱体形,在所述中间罗拉轴的外部紧套有外部罗拉套,所述外部罗拉套的材质与中间罗拉轴的材质完全相同,所述外部罗拉套与中间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的结构相同,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包括中间胶辊轴,所述中间胶辊轴为铁质或钢质的实心圆柱体形,在所述中间胶辊轴的外部紧套有外部胶辊套,所述外部胶辊套为橡胶材质,所述外部胶辊套与中间胶辊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直径相同且大于输出下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直径,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的外部罗拉套的直径相同且大于输出下罗拉的外部罗拉套的直径,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的中间胶辊轴的直径相同,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的外部胶辊套的直径相同,所述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由第一电机带动转动,第一电机为变频电机、或者伺服电机、或者永磁同步电机,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和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之间通过第一齿轮连接,且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小于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后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和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之间通过第二齿轮连接,且后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小于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输出罗拉的中间罗拉轴和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之间通过第三齿轮连接,且输出下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等于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固定在罗拉座上,在所述罗拉座上分别设置有后嵌入槽、中嵌入槽、前嵌入槽、输出罗拉嵌入槽,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分别嵌入固定在罗拉座的后嵌入槽、中嵌入槽、前嵌入槽、输出罗拉嵌入槽内,每隔三个锭位设置一个罗拉座,且罗拉座位于相应的两个锭位之间,罗拉座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的中间胶辊轴嵌入在加压组件上,加压组件为弹簧加压或者气动加压结构,加压组件的后部固定在固定横杆上,所述固定横杆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横杆固定在罗拉座上,在所述加压组件的前部加装有独立抓装置,输出上胶辊的中间胶辊轴嵌入在独立抓上从而实现输出上胶辊的固定安装,在所述前牵伸罗拉对和输出罗拉对之间设置有集聚分束装置,所述集聚分束装置包括集聚管,所述集聚管包括上集聚管和下固定管,所述上集聚管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上集聚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上集聚管的上部和下部为扁平状,沿着所述上集管的长度方向,在上集聚管的下部开有连接缝,所述连接缝为长方形结构,所述下固定管为实心结构的圆柱形,所述下固定管的上部弧面嵌入固定在上集聚管的连接缝内,且下固定管的上部弧面与上集聚管的连接缝之间密闭连接,所述下固定管嵌入固定在罗拉座上,从而实现集聚管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集聚管的上部侧面的一侧开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前下罗拉的右侧或左侧的集聚管上,所述连接孔为圆形结构,在所述连接孔上加装有连接支管,所述连接支管通过连接管路与负压风机连通,在所述集聚管的上部侧面从左往右开有等间距排列的上集聚分束槽口和下集聚槽口,所述上集聚分束槽口为长方形,所述上集聚分束槽口的数量在2-8之间,最左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左侧和最右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右侧之间的宽度大于牵伸后得到的纤维须条的宽度,所述下集聚槽口为梯形,且沿着下集聚槽口的长度方向由上自下槽口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下集聚槽口的数量小于上集聚分束槽口的数量,且上集聚分束槽口的数量与下集聚槽口与的数量之间满足整数倍的关系,最左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位于最左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右侧,最右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位于最右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左侧,且最左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与最左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之间的水平间距等于最右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与最右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之间的水平间距,在所述下固定管的下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左连接支杆和右连接支杆,所述左连接支杆和右连接支杆的顶端分别通过转动轴连接在下固定管的下部,在所述左连接支杆和右连接支杆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支杆,在所述横支杆上通过轴承套有转动套,在所述集聚管的上集聚管上部和支撑装置的转动套之间套有集聚圈,所述集聚圈为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织物,在所述集聚圈上均匀的排布有网孔。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到一种集聚分束纺纱方法,使用时,加压组件下压,从而使得后牵伸罗拉对的后下牵伸罗拉和后上按压胶辊之间紧密按压、中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牵伸罗拉和后上按压胶辊之间紧密按压、前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牵伸罗拉和前上按压胶辊之间紧密按压、输出罗拉对的输出下罗拉和输出上胶辊之间紧密按压,第一电机带动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转动,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聚分束纺纱装置,包括牵伸系统,所述牵伸系统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所述后牵伸罗拉对包括后下牵伸罗拉和后上按压胶辊,所述中牵伸罗拉对包括中下牵伸罗拉和中上按压胶辊,所述前牵伸罗拉对包括前下牵伸罗拉和前上按压胶辊,在所述前牵伸罗拉对的前部加装有输出罗拉对,所述输出罗拉对包括输出下罗拉和输出上胶辊,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的结构相同,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包括中间罗拉轴,所述中间罗拉轴为铁质或钢质的实心圆柱体形,在所述中间罗拉轴的外部紧套有外部罗拉套,所述外部罗拉套的材质与中间罗拉轴的材质完全相同,所述外部罗拉套与中间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的结构相同,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包括中间胶辊轴,所述中间胶辊轴为铁质或钢质的实心圆柱体形,在所述中间胶辊轴的外部紧套有外部胶辊套,所述外部胶辊套为橡胶材质,所述外部胶辊套与中间胶辊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直径相同且大于输出下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直径,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的外部罗拉套的直径相同且大于输出下罗拉的外部罗拉套的直径,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的中间胶辊轴的直径相同,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的外部胶辊套的直径相同,所述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由第一电机带动转动,第一电机为变频电机、或者伺服电机、或者永磁同步电机,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和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之间通过第一齿轮连接,且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小于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后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和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之间通过第二齿轮连接,且后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小于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输出罗拉的中间罗拉轴和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之间通过第三齿轮连接,且输出下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等于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固定在罗拉座上,在所述罗拉座上分别设置有后嵌入槽、中嵌入槽、前嵌入槽、输出罗拉嵌入槽,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分别嵌入固定在罗拉座的后嵌入槽、中嵌入槽、前嵌入槽、输出罗拉嵌入槽内,每隔三个锭位设置一个罗拉座,且罗拉座位于相应的两个锭位之间,罗拉座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的中间胶辊轴嵌入在加压组件上,加压组件为弹簧加压或者气动加压结构,加压组件的后部固定在固定横杆上,所述固定横杆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横杆固定在罗拉座上,在所述加压组件的前部加装有独立抓装置,输出上胶辊的中间胶辊轴嵌入在独立抓上从而实现输出上胶辊的固定安装,在所述前牵伸罗拉对和输出罗拉对之间设置有集聚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聚分束装置包括集聚管,所述集聚管包括上集聚管和下固定管,所述上集聚管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上集聚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上集聚管的上部和下部为扁平状,沿着所述上集管的长度方向,在上集聚管的下部开有连接缝,所述连接缝为长方形结构,所述下固定管为实心结构的圆柱形,所述下固定管的上部弧面嵌入固定在上集聚管的连接缝内,且下固定管的上部弧面与上集聚管的连接缝之间密闭连接,所述下固定管嵌入固定在罗拉座上,从而实现集聚管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集聚管的上部侧面的一侧开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前下罗拉的右侧或左侧的集聚管上,所述连接孔为圆形结构,在所述连接孔上加装有连接支管,所述连接支管通过连接管路与负压风机连通,在所述集聚管的上部侧面从左往右开有等间距排列的上集聚分束槽口和下集聚槽口,所述上集聚分束槽口为长方形,所述上集聚分束槽口的数量在2‑8之间,最左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左侧和最右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右侧之间的宽度大于牵伸后得到的纤维须条的宽度,所述下集聚槽口为梯形,且沿着下集聚槽口的长度方向由上自下槽口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下集聚槽口的数量小于上集聚分束槽口的数量,且上集聚分束槽口的数量与下集聚槽口与的数量之间满足整数倍的关系,最左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位于最左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右侧,最右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位于最右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左侧,且最左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与最左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之间的水平间距等于最右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与最右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之间的水平间距,在所述下固定管的下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左连接支杆和右连接支杆,所述左连接支杆和右连接支杆的顶端分别通过转动轴连接在下固定管的下部,在所述左连接支杆和右连接支杆的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聚分束纺纱装置,包括牵伸系统,所述牵伸系统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所述后牵伸罗拉对包括后下牵伸罗拉和后上按压胶辊,所述中牵伸罗拉对包括中下牵伸罗拉和中上按压胶辊,所述前牵伸罗拉对包括前下牵伸罗拉和前上按压胶辊,在所述前牵伸罗拉对的前部加装有输出罗拉对,所述输出罗拉对包括输出下罗拉和输出上胶辊,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的结构相同,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包括中间罗拉轴,所述中间罗拉轴为铁质或钢质的实心圆柱体形,在所述中间罗拉轴的外部紧套有外部罗拉套,所述外部罗拉套的材质与中间罗拉轴的材质完全相同,所述外部罗拉套与中间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的结构相同,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包括中间胶辊轴,所述中间胶辊轴为铁质或钢质的实心圆柱体形,在所述中间胶辊轴的外部紧套有外部胶辊套,所述外部胶辊套为橡胶材质,所述外部胶辊套与中间胶辊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直径相同且大于输出下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直径,所述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的外部罗拉套的直径相同且大于输出下罗拉的外部罗拉套的直径,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的中间胶辊轴的直径相同,所述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输出上胶辊的外部胶辊套的直径相同,所述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由第一电机带动转动,第一电机为变频电机、或者伺服电机、或者永磁同步电机,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和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之间通过第一齿轮连接,且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小于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后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和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之间通过第二齿轮连接,且后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小于中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输出罗拉的中间罗拉轴和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之间通过第三齿轮连接,且输出下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等于前下牵伸罗拉的中间罗拉轴的转速,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固定在罗拉座上,在所述罗拉座上分别设置有后嵌入槽、中嵌入槽、前嵌入槽、输出罗拉嵌入槽,后下牵伸罗拉、中下牵伸罗拉、前下牵伸罗拉、输出下罗拉分别嵌入固定在罗拉座的后嵌入槽、中嵌入槽、前嵌入槽、输出罗拉嵌入槽内,每隔三个锭位设置一个罗拉座,且罗拉座位于相应的两个锭位之间,罗拉座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后上按压胶辊、中上按压胶辊、前上按压胶辊的中间胶辊轴嵌入在加压组件上,加压组件为弹簧加压或者气动加压结构,加压组件的后部固定在固定横杆上,所述固定横杆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横杆固定在罗拉座上,在所述加压组件的前部加装有独立抓装置,输出上胶辊的中间胶辊轴嵌入在独立抓上从而实现输出上胶辊的固定安装,在所述前牵伸罗拉对和输出罗拉对之间设置有集聚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聚分束装置包括集聚管,所述集聚管包括上集聚管和下固定管,所述上集聚管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上集聚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上集聚管的上部和下部为扁平状,沿着所述上集管的长度方向,在上集聚管的下部开有连接缝,所述连接缝为长方形结构,所述下固定管为实心结构的圆柱形,所述下固定管的上部弧面嵌入固定在上集聚管的连接缝内,且下固定管的上部弧面与上集聚管的连接缝之间密闭连接,所述下固定管嵌入固定在罗拉座上,从而实现集聚管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集聚管的上部侧面的一侧开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前下罗拉的右侧或左侧的集聚管上,所述连接孔为圆形结构,在所述连接孔上加装有连接支管,所述连接支管通过连接管路与负压风机连通,在所述集聚管的上部侧面从左往右开有等间距排列的上集聚分束槽口和下集聚槽口,所述上集聚分束槽口为长方形,所述上集聚分束槽口的数量在2-8之间,最左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左侧和最右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右侧之间的宽度大于牵伸后得到的纤维须条的宽度,所述下集聚槽口为梯形,且沿着下集聚槽口的长度方向由上自下槽口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下集聚槽口的数量小于上集聚分束槽口的数量,且上集聚分束槽口的数量与下集聚槽口与的数量之间满足整数倍的关系,最左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位于最左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右侧,最右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位于最右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的左侧,且最左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与最左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之间的水平间距等于最右侧的一个下集聚槽口与最右侧的一个上集聚分束槽口之间的水平间距,在所述下固定管的下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左连接支杆和右连接支杆,所述左连接支杆和右连接支杆的顶端分别通过转动轴连接在下固定管的下部,在所述左连接支杆和右连接支杆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支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兆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经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