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40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软管以及设置于软管前端的排尿进口和设置于软管后端的排尿出口,所述软管内设置有排尿通道和注水通道,所述排尿通道两端分别与排尿进口和排尿出口连通,所述软管前端排尿开口外侧包裹有环形球囊,所述环形球囊与所述软管均为硅胶材质,且一体成型,所述环形球囊上端向所述软管前端排尿开口的边沿弯折,且与所述排尿进口边沿连接,所述环形球囊下端与所述软管外壁相连接,所述环形球囊与软管外壁之间形成圈形注水空腔,所述注水通道一端与所述注水空腔连通。通过在排尿进口上包裹环形球囊,有效避免了排尿进口于膀胱内粘膜接触,以实现导尿管的防“吸肉”能力,从而提升该安全性,且有效节约护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导尿管。
技术介绍
导尿管是辅助患者排尿的医疗产品,一些需要长期使用导尿管的老年人患者因为身体的不便,而无法经常更换导尿管,佩戴导尿管的时间甚至长达半年,对应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并且现有的导尿管因需要长时间放置于膀胱内,导尿管的排尿进口对膀胱组织持续摩擦,从而破坏膀胱内粘膜组织,尤其是在排尿时,排尿进口会大力的将粘膜组织吸入造成“吸肉”现象,因此而导致疼痛甚至破损,且容易增加泌尿系统疾病。同时为了防止导尿管使用患者因长期佩戴而造成感染,医生会要求患者每周去医院做一次护理,以减少细菌滋生造成感染,从而降低有关疾病的产生,但是对于大多数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每周去一次医院非常困难,且会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吸肉”现象,且具有自助护理能力的的新型导尿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吸肉”现象的新型导尿管,且具有自助护理能力的新型导尿管,通过在排尿进口上包裹环形球囊,以及使用自助护理阀口,以实现导尿管的防“吸肉”能力和自助护理能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软管以及设置于软管前端的排尿进口和设置于软管后端的排尿出口,所述软管内设置有排尿通道和注水通道,所述排尿通道两端分别与排尿进口和排尿出口连通,所述软管前端排尿开口外侧包裹有环形球囊,所述环形球囊与所述软管均为硅胶材质,且一体成型,所述环形球囊上端向所述软管前端排尿开口的边沿弯折,且与所述排尿开口边沿连接,所述环形球囊下端与所述软管外壁相连接,所述环形球囊与软管外壁之间形成圈形注水空腔,且所述注水空腔环绕于排尿出口边沿,所述注水通道一端与所述注水空腔连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排尿出口处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排尿阀口,所述排尿阀口与所述排尿出口连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尿出口一侧设置有支流管道,所述支流管道连通有自助护理阀口,所述自助护理阀口设置于保护罩上。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罩上开设有注水阀口,所述注水阀口与所述注水通道另一端连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助护理阀口与所述注水阀口均设置有消毒密封塞。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罩呈菱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软管的排尿进口上包裹环形球囊,有效防止“吸肉”现象的出现,有效避免对膀胱内粘膜造成伤害,避免泌尿系统疾病的产生。2、本技术通过增加自助护理阀口,以实现自助护理功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有效节约护理成本,提升便捷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仰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环形球囊与软管位置关系放大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环形球囊注水后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环形球囊注水后右侧示意图。附图标记:1-自助护理阀口、2-排尿进口、3-保护罩、4-排尿阀口、5-环形球囊、6-注水阀口、7-软管、8-注水通道、9-排尿通道、10-注水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结合1-6所示的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软管7以及设置于软管7前端的排尿进口2和设置于软管7后端的排尿出口,软管7内设置有排尿通道9和注水通道8,排尿通道9两端分别与排尿进口2和排尿出口连通,软管7前端排尿开口外侧包裹有环形球囊5,环形球囊5与软管7均为硅胶材质,且一体成型,大大降低工艺难度,同时有效提高密封性,保证使用寿命,环形球囊5上边沿向软管7前端排尿开口的边沿弯折,且与排尿开口边沿连接,环形球囊5下端与软管7外壁相连接,环形球囊5与软管7外壁之间形成圈形注水空腔10,且注水空腔10环绕于排尿出口边沿,注水通道8一端与注水空腔10连通。排尿出口处设置有保护罩3,保护罩3上设置有排尿阀口4,排尿阀口4与排尿出口连通。排尿出口一侧设置有支流管道,支流管道连通有自助护理阀口1,自助护理阀口1设置于保护罩3上,保护罩3呈菱形,保护罩3上开设有注水阀口6,注水阀口6与注水通道8另一端连通,自助护理阀口1与注水阀口6均设置有消毒密封塞。该密封塞用于防止平时有病菌等不洁物质进入导尿管,避免对患者造成炎症等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该排尿阀口4通常与收集尿液的设备或者器皿相连接,如拔去相关收集尿液的设备或器皿,同样应要设置消毒密封塞,同时在进行自助护理时该排尿阀口4也应该设置消毒密封塞,以防止相关护理的药物或者用于清洁的液体倒流,影响清洁效果。需使用该导尿管时,将软管7开设有排尿进口2的一端通过尿道插入患者膀胱内,然后去掉注水阀口6上的消毒密封塞,再使用注射器,或者其他可达到注射效果的医疗工具,对注水空腔10进行注水,使得环形球囊5膨胀,从而使得该软管7不会从膀胱中随意抽离,同时因该环形球囊5包裹在排尿进口2上,所以环形球囊5注水后会将排尿进口2较为锋利的边缘包围起来,使得其排尿进口2边缘不与膀胱内粘膜相接触,从而避免在排尿时产生“吸肉”现象。当需要进行自助护理时,只需将自助护理阀口1的消毒密封塞拔掉然后用消毒试纸对自助护理阀口1进行清洁,然后使用冲洗器进行排尿通道9的冲洗即可。本技术的创新点在于,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且带有防“吸肉”和自助护理功能更够有效降低病人痛苦的的新型导尿管。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软管以及设置于软管前端的排尿进口和设置于软管后端的排尿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内设置有排尿通道和注水通道,所述排尿通道两端分别与排尿进口和排尿出口连通,所述软管前端排尿开口外侧包裹有环形球囊,所述环形球囊与所述软管均为硅胶材质,且一体成型,所述环形球囊上端向所述软管前端排尿开口的边沿弯折,且与所述排尿开口边沿连接,所述环形球囊下端与所述软管外壁相连接,所述环形球囊与软管外壁之间形成圈形注水空腔,且所述注水空腔环绕于排尿出口边沿,所述注水通道一端与所述注水空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软管以及设置于软管前端的排尿进口和设置于软管后端的排尿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内设置有排尿通道和注水通道,所述排尿通道两端分别与排尿进口和排尿出口连通,所述软管前端排尿开口外侧包裹有环形球囊,所述环形球囊与所述软管均为硅胶材质,且一体成型,所述环形球囊上端向所述软管前端排尿开口的边沿弯折,且与所述排尿开口边沿连接,所述环形球囊下端与所述软管外壁相连接,所述环形球囊与软管外壁之间形成圈形注水空腔,且所述注水空腔环绕于排尿出口边沿,所述注水通道一端与所述注水空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尿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李家胜黄威付锡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可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