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连墩专利>正文

一种抗振防松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39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抗振防松螺母,包括锥口螺母和与之相匹配的弹性圈,所述锥口螺母是在普通螺母的面向螺栓一端设有一个锥形口,所述弹性圈是一个与所述锥形口相匹配的,侧面开有一条缺口的锥形环。当所述锥口螺母拧紧时,所述弹性圈会同时与所述锥口螺母和螺栓产生紧密接触,并产生一定挤压力,从而增强了所述锥口螺母与螺栓的联接强度,同时由于所述弹性圈自身结构的弹性以及所述弹性圈自身材料和/或表面材料的弹性,会对振波产生吸收或减弱的作用,使所述锥口螺母具有抗振防松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拧紧时自动增强自锁强度和任意定位功能,抗振防松性好,使用方便,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制造标准件——紧固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任意定位及紧固时能自动增强自锁强度的抗振防松螺母
技术介绍
螺母、螺栓是现代结构和机械设备应用最广的连接和紧固配件之一。虽然普通螺母在与螺栓一起配套使用时都具有自锁性,但在受到外力因素作用,如振动、冲击、变载以及热应力改变较大时,螺母与螺栓的连接易出现松动,甚至会出现脱落。螺母的松动将引起连接或紧固强度的减小甚至丧失,从而影响螺母与螺栓联接的质量,造成联接各零部件过早地损坏,甚至导致设备故障和人身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抗振防松性强、安全可靠、可以任意定位、使用方便的一种抗振防松螺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技术方案之一:本技术的一种抗振防松螺母,包括锥口螺母和与所述锥口螺母的锥口相匹配的弹性圈。所述锥口螺母是在通用螺母的面向螺栓一端设有一个锥形口,所述锥形口是从所述锥口螺母内螺纹某处开口向外形成一个圆锥形。所述锥形口的轴向尺寸应不大于所述锥口螺母轴向长度的一半。所述锥形口的直径是由内到外逐渐变大的。所述锥形口的内表面具有光滑或螺纹状的表面。所述弹性圈是一个与所述锥形口相匹配的,且侧面开有一条缺口的非封闭的锥形-->环。所述锥形环的外径是沿轴向由小到大连续递变的,而其内径是不变的,且其内径至少大于与之相配套的螺栓的直径。所述弹性圈的内弦长(内周长减去缺口长度)小于螺栓螺纹的最大周长,以便当所述弹性圈被所述锥口螺母旋紧挤压在螺栓上达到最紧密状态时,还存在一个尺寸大于零的狭缝。所述弹性圈的缺口可开成直线形的,即与所述弹性圈的中心轴线平行,或螺旋形的。所述弹性圈的内外侧面全部做成光滑表面,或所述弹性圈的内侧面做成光滑的表面,外侧面做成螺纹状表面。所述弹性圈的外侧面为螺纹状时,所述锥口螺母的所述锥形口的内表面亦应做成与所述弹性圈的外侧面的螺纹相吻合的螺纹面。所述弹性圈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做成,这种材料能使所述弹性圈在被所述锥口螺母挤压在螺栓上达到紧固状态时不会断裂,且当所述锥口螺母从紧固状态松卸后仍然恢复或几乎恢复原有的形状。上述弹性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及无机高分子材料,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技术方案之二:本技术的一种抗振防松螺母,包括锥口螺母和与所述锥口螺母的锥口相匹配的弹性圈。所述锥口螺母是在通用螺母的面向螺栓一端设有一个锥形口,并在所述锥形口的口部设有一个圆形挡环,所述挡环是用以挡住所述弹性圈,以便无论在非工作状态还是工作状态时所述弹性圈都能不离开所述锥口螺母而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挡环以螺纹啮合或其他任意方式与所述锥口螺母固接。所述锥形口的轴向尺寸应不大于所述锥口螺母轴向长度的一半。所述锥形口的直径是由内到外逐渐变大的。所述锥形口的内表面是光滑或螺纹状的。所述挡环的内径至少大于所述弹性圈的最小外径,以便所述弹性圈可以方便地安装到所述锥口螺母的所述挡环内。所述弹性圈是一个与所述锥形口相匹配的,且侧面开有一条缺口的一部分是锥形环和一部分是圆环的非封闭的复合环。所述锥形环的外径是沿轴向由小到大连续递变的,且大于等于所述圆环的外径;所述锥形环的内径与所述圆环的内径相同,且大于与之相-->配套的螺栓的直径。所述弹性圈的内弦长(内周长减去缺口长度)小于螺栓螺纹的最大周长,以便当所述弹性圈被所述锥口螺母拧紧挤压在螺栓上达到最紧密状态时,还存在一个尺寸大于零的狭缝。所述弹性圈的缺口可开成直线形的,即与所述弹性圈的中心轴线平行,或螺旋形的。设置挡环的优点,是所述锥口螺母和所述弹性圈在使用前可以组装成一个整件,既方便使用,也可避免使用时弹性圈的丢失。所述弹性圈的所述锥形环外侧面做成光滑表面,或所述弹性圈的所述锥形环外侧面做成螺纹状表面;所述圆环的外侧面为光滑表面;所述复合环的内侧面为光滑表面。所述锥形环外侧面为螺纹状时,所述锥口螺母的所述锥形口的内表面亦应做成与所述锥形环外侧面的螺纹相吻合的螺纹面。所述弹性圈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做成,这种材料能使所述弹性圈在被所述锥口螺母挤压在螺栓上达到紧固状态时不会断裂,且当所述锥口螺母从紧固状态松卸后仍然恢复或几乎恢复原有的形状。上述弹性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及无机高分子材料,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本技术一种抗振防松螺母的工作原理是:在所述锥口螺母拧紧之前,所述弹性圈至少有一部分露置于所述锥口螺母的外面,而所述锥口螺母的所述锥形口内至少有一部分空间。当将所述锥口螺母拧上螺栓,但尚未拧紧之前,更确切地说是所述锥口螺母的所述弹性圈紧密接触被紧固件之前,所述弹性圈不与螺栓接触或仅有轻微接触;而当所述锥口螺母拧紧到所述弹性圈紧密接触到被紧固件时,所述弹性圈就会受到挤压力的作用而往所述锥口螺母内压缩,拧得越紧,所述弹性圈受到的挤压力就越大。在拧紧状态,所述弹性圈会将挤压力同时施加给所述锥口螺母和螺栓,从而增强了螺母与螺栓的自锁强度。由于所述弹性圈自身结构的弹性和所述弹性圈本体材料或所述弹性圈表面材料的弹性,会对振波产生吸收或减弱的效果,而使所述锥口螺母具有抗振防松功能。当-->将所述锥口螺母拧松时,随着所述弹性圈所受的挤压力减小,所述弹性圈会逐渐从所述锥口螺母的所述锥形口露出,并逐渐松开螺栓而恢复到原先松弛状态。如果需要将所述锥口螺母定位在某处,只需在该处用某物将所述弹性圈顶住,待所述锥口螺母拧紧后再将某物拿掉即可。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一种抗振防松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拧紧时能自动增强自锁强度功能,抗振防松性能更好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所示的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内容不限于此。图1是本技术锥口螺母在接触被紧固件前相关联接部件结构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锥口螺母拧紧时相关联接部件结构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设挡圈锥口螺母在接触被紧固件前相关联接部件结构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截面图。图7是本技术设挡圈锥口螺母拧紧时相关联接部件结构状态示意图。图8是图7的A-A截面图。图9是本技术弹性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设挡圈的弹性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锥口螺母在螺栓上定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抗振防松螺母,包括锥口螺母5和弹性圈3。将螺栓6定位在工程部件1和工程部件2上,弹性圈3放在锥口螺母5的锥形口部,再将锥口螺母5拧在螺栓6上,弹性圈3尚未接触工程部件2前,弹性圈3有一部分露在锥口螺母5锥形口外,此时,弹性圈3与螺栓6不接触,弹性圈3与螺栓6之间有一个空隙4,弹性圈3侧面有一条较大的缺口7。如图3、图4所示,当弹性圈3紧密接触工程部件2,且锥口螺母5拧到紧固状态,原先露在锥口螺母5外的弹性圈3全部或几乎全部进入锥口螺母5锥形口内,弹性圈3侧面有一条较小缺口或一条小缝8。此时,弹性圈3同时与锥口螺母5和螺栓6紧密联接,从而增加了锥口螺母5与螺栓6的自锁强度。实施例2如图5、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抗振防松螺母,包括锥口螺母12和弹性圈10,锥口螺母12的锥形口部设有挡环9。将螺栓6定位在工程部件1和工程部件2上,将弹性圈10装入锥口螺母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振防松螺母包括锥口螺母和与所述锥口螺母的锥口相匹配的弹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口螺母是在通用螺母的面向螺栓一端设有一个锥形口,所述弹性圈是一个与所述锥形口相匹配的,且侧面开有一条缺口的非封闭的锥形环;或者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口螺母是在通用螺母的面向螺栓一端设有一个锥形口,并在所述锥形口的口部设有一个圆形挡环,所述弹性圈是一个与所述锥形口相匹配的,且侧面开有一条缺口的一部分是锥形环和一部分是圆环的非封闭的复合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振防松螺母包括锥口螺母和与所述锥口螺母的锥口相匹配的弹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口螺母是在通用螺母的面向螺栓一端设有一个锥形口,所述弹性圈是一个与所述锥形口相匹配的,且侧面开有一条缺口的非封闭的锥形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墩
申请(专利权)人:张连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