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宜蓁专利>正文

改良构造的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22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构造的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其一端设有一与螺帽、螺栓的螺头形状对称的多角形套合孔,在另一端配合锁卸工具而设计成一衔接卡合部,在多角形套合孔的孔缘每一边各设有一纵、横向均呈倾斜状的倒角。借由该倒角的设置,使套筒的套合孔在锁、卸动作时具有导向的作用,进而可顺利地与螺帽或螺栓的螺头进行对位套合。(*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构造的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固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不用对位,就可顺利将用以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套合于螺帽或螺栓的螺头上的改良构造的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参阅图1所示,目前一般用以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10,其主要是在套筒10的一端设有一对称于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形状的多角形套合孔11,而在另一端配合锁卸工具30(例如:气动枪或板手)而设计成一衔接卡合部12。借由套筒10一端的套合孔11套合于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上,再借由锁卸工具30套合在衔接卡合部12,进而借用锁卸工具30驱动套筒10以带动螺帽20(或螺栓)做锁卸的旋转动作。因此,习用的套筒10虽然可用以锁卸螺帽20(或螺栓),但是,由于套筒10的套合孔11在设计上仅略微大于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因此套筒10的套合孔11并非容易能立即的套于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上。尤其,为防止套筒10的套合孔11在未完全与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套合定位时的动作可能造成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损坏,目前一般的操作程序是用手持套筒10与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对位,而等套筒10的套合孔11在完全与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套合定位后,再借由锁卸工具30的驱动套筒10带动螺帽20(或螺栓)做锁卸的旋转动作。这一方法虽然可使套筒10与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得到确实的对位,而防止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的损坏。但其除了造成作业上的不便外,若该螺帽20(或螺栓)隐设于机具的内部而不易用手持套筒10伸入作业时,则无法使套筒10与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顺利的进行对位套合,且容易在锁卸动作时,造成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损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习用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不必对位,就可顺利的将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套合于螺帽(或螺栓的螺头)上的改良构造的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良构造的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其一端设有一与螺帽、螺栓的螺头形状对称的多角形套合孔,在另一端配合锁卸工具而设计成一衔接卡合部,其改进之处在于,在多角形套合孔的孔缘每一边各设有一纵、横向均呈-->倾斜状的倒角。借由该倒角的设置,使套筒的套合孔在锁、卸动作时具有导向的作用,进而可顺利的与螺帽或螺栓的螺头进行对位套合。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是习用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构造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构造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动作的示意图。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用以锁卸螺帽20(或螺栓)的套筒10与习用产品同样是在其一端设有一对称于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形状的多角形套合孔11,而在另一端则配合锁卸工具30(例如:气动枪或板手)而设计成一衔接卡合部12。其主要的设计特征在于:在该多角形套合孔11的孔缘每一边各设有一纵、横向均呈倾斜状的倒角13,借由该倒角13的设置,使套筒10的套合孔11在进行锁卸动作时具有导向的作用(如图3所示),进而得以顺利的与螺帽20(或螺栓的螺头)对位套合。从以上所述及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可知,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确可达到其目的,而提供一种不必进行对位,即可顺利的将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套合于螺帽(或螺栓的螺头)上的新颖构造,其确实具有显著实用性与进步性,且确未曾有过,故符合技术专利要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构造的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其一端设有一与螺帽、螺栓的螺头形状对称的多角形套合孔,在另一端配合锁卸工具而设计成一衔接卡合部,其特征在于,在多角形套合孔的孔缘每一边各设有一纵、横向均呈倾斜状的倒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改良构造的锁卸螺帽、螺栓的套筒,其一端设有一与螺帽、螺栓的螺头形状对称的多角形套合孔,在另一端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宜蓁
申请(专利权)人:吴宜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