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扣型扣具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04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扣型扣具架构,是利用两次按压完成夹扣及释放一被扣对象的循环动作的侧扣型扣具。该扣具通过一具有上、下夹持端的扣爪夹持该被扣对象,且该扣爪的下夹持端在受力初始状态下利用该结合部同步带动该上夹持端以形成一第一扇形运动轨迹,并在下夹持端接触该滑块持续受力状态下垂直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带动上夹持端以形成第二扇形运动轨迹,通过使该扣爪的上、下夹持端在该滑块位于第二位置时形成一夹扣空间夹持一被扣对象,由此,实现该扣具稳定夹持一被扣对象。(*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扣具架构,特别涉及一种侧扣型扣具架构
技术介绍
扣具的基本功能在于将两个元件彼此连接,或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将其中某一元件释放。该扣具一般常应用于门扇等物品中,例如日常电器产品的操作面板的门就有这类的装置。传统扣具种类繁多且操作方式不一,一般而言,常见的扣具均采用按压式的操作方式,其中第一按压动作为连接操作,而第二按压动作即为释离的动作。在已公开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568197号中公开了一种夹形的扣具,其包括有固定座、滑动座且在固定座容置槽底部设置有一具有弹性的U型动作杆及弹簧,滑动座具有一种动作板并可以在容置槽内自由滑动,动作杆的两个相对的悬空端部可通过弹簧的复位弹力,使两个端部与滑动座的动作板两侧的各凸块产生交互作用,用以将滑动座维持在某一位置,由此提供一种按压操作方式的扣具。前述已知专利的附图中(图11至图14)还公开了另一种已知扣具的设计,其仍是一种夹型扣具。该扣具具有一壳体以及可在壳体内自由滑动的夹持元件,利用夹持元件滑入壳体之后迫使其进行夹合的动作来提供一种夹持功能。-->另一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M269369号公开了一种通过两次按压为一循环动作来达到夹持扣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扣型扣具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扣型扣具架构包括:    一具有容置槽(11)的座体(10),且在所述容置槽(11)内配置有一弹性元件(12)及一导引件(15);    一装设于所述容置槽(11)内的滑块(20),所述滑块(20)通过所述弹性元件(12)及所述导引件(15)在所述容置槽(11)内移动而形成常态位置的第一位置及下压移动的第二位置,并在所述滑块(20)上设置一结合部(23、34);以及    一具有上、下夹持端(31、32)的扣爪(30),所述扣爪(30)的下夹持端(32)在受力初始状态下通过所述结合部(23、34)同步带动所述上夹持端(31)以形成一第一扇形运动轨迹,并在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扣型扣具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扣型扣具架构包括:一具有容置槽(11)的座体(10),且在所述容置槽(11)内配置有一弹性元件(12)及一导引件(15);一装设于所述容置槽(11)内的滑块(20),所述滑块(20)通过所述弹性元件(12)及所述导引件(15)在所述容置槽(11)内移动而形成常态位置的第一位置及下压移动的第二位置,并在所述滑块(20)上设置一结合部(23、34);以及一具有上、下夹持端(31、32)的扣爪(30),所述扣爪(30)的下夹持端(32)在受力初始状态下通过所述结合部(23、34)同步带动所述上夹持端(31)以形成一第一扇形运动轨迹,并在下夹持端(32)接触所述滑块(20)持续受力状态下垂直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带动上夹持端(31)以形成第二扇形运动轨迹,通过使所述扣爪(30)的上、下夹持端(31、32)在所述滑块(30)位于第二位置时形成一夹扣空间(35)来夹持一被扣对象(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与所述扣爪(30)相对应地设置有一导轨(17)及一导入件(33)以辅助上夹持端(31)形成所述第二扇形运动轨迹。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进文
申请(专利权)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