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6034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36
一种养蚕装置,涉及养蚕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箱体、纱网单元以及上蔟网单元。所述纱网单元能够自所述箱体的侧面推入所述箱体之内与拉出所述箱体之外。所述上蔟网单元能够自所述箱体的侧面推入至所述箱体之内与拉出所述箱体之外。其中,所述上蔟网单元位于所述纱网单元上方,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透气孔。该养蚕装置能够较方便地实现养蚕操作。

A Sericul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蚕装置
本技术涉及养蚕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养蚕装置。
技术介绍
家蚕,是鳞翅目的模式昆虫,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动物科学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农村,有一部分家庭通过养蚕来增加经济收入,在中国城镇,有一部分高收入人群通过养蚕来增加生活的乐趣,在科研院所,由于家蚕易于饲养便于实验操作,以家蚕作为实验动物具有广泛的意义。目前,有关家蚕饲养的装置大多是大规模的、以经济目的为基础的饲养装置,对家庭或者实验室中家蚕饲养的条件并不适用,存在的弊端为:1、现有装置占地面积大,重量大;2、现有装置做工精密,成本较高,耗费大量资金。因此,亟待提出一种养蚕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蚕装置,其能够较方便地实现养蚕操作。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养蚕装置,包括箱体、纱网单元以及上蔟网单元。所述纱网单元能够自所述箱体的侧面推入所述箱体之内与拉出所述箱体之外。所述上蔟网单元能够自所述箱体的侧面推入至所述箱体之内与拉出所述箱体之外。其中,所述上蔟网单元位于所述纱网单元上方,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透气孔。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底盖、框体和顶盖。其中,所述底盖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底板和自所述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一环形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环形侧壁围合形成收集腔。所述框体叠放于所述底盖上,所述框体具有第二环形侧壁,且上下两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底面叠放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顶面上,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内壁面上沿所述框体的水平方向延伸有第一组导向凸棱和第二组导向凸棱,所述第一组导向凸棱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且呈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底部的第一导向凸棱和第二导向凸棱,所述第二组导向凸棱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且呈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中部的第三导向凸棱和第四导向凸棱,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组导向凸棱的顶面位置和对应所述第二组导向凸棱的顶面位置分别开设有供所述纱网单元和所述上蔟网单元通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内壁面还凸设有多个凸起。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框体上,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自所述顶板的边缘向下延伸的第三环形侧壁,所述第三环形侧壁的底面叠放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顶面上,所述透气孔开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纱网单元包括第一边框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围合形成的区域内的第一网纱,所述纱网单元自所述第一开口推入至所述箱体之内,以使所述第一边框的两侧分别滑动搭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凸棱和所述第二导向凸棱之上。所述上蔟网单元包括第二边框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围合形成的区域内的第二网纱,所述上蔟网单元自所述第二开口推入至所述箱体之内,以使所述第二边框的两侧分别滑动搭接于所述第三导向凸棱和所述第四导向凸棱之上。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纱网单元包括蚁蚕网、3龄网和5龄网,所述蚁蚕网的网孔、所述3龄网的网孔以及所述5龄网的网孔的大小依次递增。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蔟网单元的网孔的大小大于所述5龄网的网孔的大小。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的形状均为圆形乳突状。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呈阶梯排布设置。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盖、所述框体、所述纱网单元、所述上蔟网单元和所述顶盖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透气孔呈矩阵排布设置。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盖、所述框体和所述顶盖的材质均为透明材质。可选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盖、所述框体和所述顶盖的材质均为塑料。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该养蚕装置通过抽拉式设置于箱体内部的纱网单元和上蔟网单元,以能够较方便地进行纱网单元和上蔟网单元的使用和替换,从而能够较方便地实现养蚕操作。具体地,通过箱体可以为蚕和桑叶提供放置的空间,通过纱网单元一方面可以为蚕和桑叶提供放置的平面,一方面还可以将蚕沙通过纱网单元的网孔掉落至箱体底部,通过上蔟网单元可以利用自然上蔟法中熟蚕的背地性,让熟蚕自动爬上蔟具吐丝结茧。通过透气孔可以使得箱体内部保持一定的氧气含量,通风透气、便于控制湿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养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蚁蚕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龄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5龄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蔟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养蚕装置;1-底盖;11-底板;12-第一环形侧壁;13-收集腔;2-框体;21-第二环形侧壁;2111-第一导向凸棱;2112-第二导向凸棱;2121-第三导向凸棱;2122-第四导向凸棱;22-凸起;3-纱网单元;3A-蚁蚕网;3B-3龄网;3C-5龄网;31-第一边框;32-第一网纱;4-上蔟网单元;41-第二边框;42-第二网纱;5-顶盖;51-顶板;52-第三环形侧壁;53-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纱网单元,能够自所述箱体的侧面推入所述箱体之内与拉出所述箱体之外;以及上蔟网单元,能够自所述箱体的侧面推入至所述箱体之内与拉出所述箱体之外,其中,所述上蔟网单元位于所述纱网单元上方,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透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纱网单元,能够自所述箱体的侧面推入所述箱体之内与拉出所述箱体之外;以及上蔟网单元,能够自所述箱体的侧面推入至所述箱体之内与拉出所述箱体之外,其中,所述上蔟网单元位于所述纱网单元上方,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透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底盖、框体和顶盖,其中,所述底盖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底板和自所述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一环形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环形侧壁围合形成收集腔,所述框体叠放于所述底盖上,所述框体具有第二环形侧壁,且上下两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底面叠放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顶面上,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内壁面上沿所述框体的水平方向延伸有第一组导向凸棱和第二组导向凸棱,所述第一组导向凸棱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且呈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底部的第一导向凸棱和第二导向凸棱,所述第二组导向凸棱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且呈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中部的第三导向凸棱和第四导向凸棱,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组导向凸棱的顶面位置和对应所述第二组导向凸棱的顶面位置分别开设有供所述纱网单元和所述上蔟网单元通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内壁面上还凸设有多个凸起,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框体上,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自所述顶板的边缘向下延伸的第三环形侧壁,所述第三环形侧壁的底面叠放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顶面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静田玲吴文梅李暑燕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