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546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属五金制品。它由定座1、动座7和支撑件组成。定座1一端设有槽14,动座7一端设凹坑13、空腔17和卡片10,杠杆3一端经轴2与定座1的槽14相连,另一端经轴12与撑杆8一端相连,撑杆8另一端经轴9与动座7一端相连,轴9串在弹簧11内,动座7另一端、拉杆5一端、定座1另一端经轴6相连,拉杆5另一端经轴4与杠杆3相连,拉杆5与杠杆3的夹角α≤90°。上述部件组成了四连杆机构,使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跟踪支撑、刚性支撑力大的特点。(*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属于五金制品。现有的折叠支撑装置为蝴蝶合页型,定座、动座、折叠支撑件之间为卷筒穿轴连接,其不足之处在于:刚性支撑力小,磨损后,由于支撑力的降低,应用在折叠桌、凳或类似部件中时,使动台板与定台板不在同一平面上,造成既不美观,又不实用的结果。其次是材料浪费大,成本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刚性、支撑力大、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可折叠支撑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由定座1、动座7和可折叠支撑件组成的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定座1的一端设有槽14,动座7的一端设一凹坑13、空腔17和卡片10。可折叠支撑件的杠杆3一端经轴2与定座1的槽14相连,另一端经轴12与撑杆8的一端相连,撑杆8的另一端经轴9与动座7的一端相连,轴9串入弹簧11内,动座7的另一端、拉杆5的一端、定座1的另一端经轴6相连,拉杆5的另一端经轴4与杠杆3相连,拉杆5与杠杆3的夹角α≤90°。空腔17可以是有2个侧面的长方体,-->也可以是有2个侧面或3个侧面加一个顶面的长方体。卡片10镶嵌在该空腔的一侧壁上,另一端套在轴9或与轴9接触。支撑折叠原理如下。支撑时,使动座7、撑杆8分别绕轴6、12逆时针转动,当转动角接近180°时,撑杆8便在弹簧11的作用下绕轴9逆时针旋转,同时带动杠杆3通过轴2在槽14内向右滑动,拉杆5在杠杆3的带动下,绕轴6逆时针旋转,当杠杆3与支撑杆8之间的夹角最小时,动座7、撑杆8、拉杆5、杠杆3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杠杆3便以铆轴4为支点,给撑杆8以顶力,从而起到对动座7的支撑作用。由于拉杆5与杠杆3所夹的内角α始终小于90°,故使这两个件的合力始终向右,且动座7上的压力越大,杠杆3与拉杆5之间的合力也越大,从而保证了对撑杆8的可靠支撑。折叠时,用手压撑杆8或杠杆3或轴12,一旦撑杆8、拉杆5、杠杆3与定座1、动座7平行,就顺时针用力压动座7,并使动座7、撑杆8分别绕轴6、12顺时针旋转180°,轴2进入凹坑13内,卡片10与定座1上的斜面相卡,使动座7紧贴在定座1的下面。制造本技术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具有足够强度的非金属,轴2、4、6、9、12、16可为铆轴,也可为用螺帽固定两端或一端的轴。可据需要将本技术做成各种规格。-->由于本实新型的动座7与可折叠支撑的撑杆8、拉杆5、杠杆3构成了一个四连杆机构,它们及与定座1之间的连接为刚性轴连接,使本实用型的刚性和支撑力增大,并能跟踪支撑,使定座1、动座7始终保持平行,且折叠、支撑方便。又由于组成本技术的零件多为长条形,使其加工方便,成本比原来降低五分之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支撑时的示意图(附有定、动台板)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折叠时的示意图(附有定、动台板)附图图面说明:    1-定座,3-杠杆,5-拉杆,7-动座,8-撑杆,10-卡片,11-弹簧,2、4、6、9、12为连接轴,13-凹坑,14-槽,15-定台板,16-动台板,17-空腔。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    除弹簧11为65锰钢绕制而成外,其余零部件均由普通冷轧薄板加工而成。连接轴2、4、6、9、12为铆轴。定座1、动座7均由一块铁板加工成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一个为底面,另一个为侧面。它们的底面上设有三个螺-->孔。定座1侧面一端的头部为三角形,头部右端设有槽14,另一端设有孔。动座7侧面的一端附加了一拐角形铁板,形成一有2个侧面加1个顶面的长方形空腔17。空腔内两个侧壁上设有轴孔,其中一个侧壁还与卡片10的一端相连,卡片10的另一端,套在轴9上。中部偏右设有凹坑13,它的作用是在本技术处于折叠状态时,能使轴4进入动座7内,以便使动座7能紧贴在定座1的下面。所以它的形状可以是半球(圆)形,椭球(圆)形,梯形,矩形,或其它形状。杠杆3,拉杆5,撑杆8为长条形,其两头为半圆孤,它们的两头均设有孔,且杠杆3的中段偏右还多设一孔,该孔与近端孔的孔距同拉杆5的两孔距相等,撑杆8的孔距同动座7的两孔距相等。安装过程如下:杠杆3的一端经轴2与定座1侧面上的槽14相连,轴2能在槽14内左右移动,同时杠杆3顶端圆弧面紧贴定座1的底面左右滑动,另一端经轴12与撑杆8的一孔相连,中段上的孔经轴4与拉杆5一端的孔相连,拉杆5的另一孔经轴6与定座1、动座7侧面上的一孔相连,撑杆8的另一孔经轴9与动座7侧面空腔内的孔相连,轴9上套有弹簧11和卡片10,卡片10的另一端镶嵌在动座7的侧壁上,弹簧11的一端抽头固定在撑杆8的内壁上。使用时,用木螺丝把定座1和动座7-->分别固定在定台板15,动台板16上既可。其支撑、折叠过程与第五部分相同,这里不再多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由定座1,动座7和可折叠的支撑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定座1的一端设有槽14,动座7的一端设一凹坑13、空腔17和卡片10,可折叠支撑件的杠杆3一端经轴2与定座1的槽14相连,另一端经轴12与撑杆8的一端相连,撑杆8的另一端经轴9与动座7的一端相连,轴9串在弹簧11内,动座7的另一端、拉杆5的一端、定座1的另一端经轴6相连,拉杆5的另一端经轴4与杠杆3相连,拉杆5与杠杆3的夹角α≤90°。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由定座1,动座7和可折叠的支撑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定座1的一端设有槽14,动座7的一端设一凹坑13、空腔17和卡片10,可折叠支撑件的杠杆3一端经轴2与定座1的槽14相连,另一端经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裔兴
申请(专利权)人:海阳县五金工业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