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把锁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529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握把锁固装置,包括:一中空的握把本体、穿设于该握把本体内的一延长管,以及设于该握把本体的旋套;所述握把本体的端部设有凸座与具备弹性的夹持壁,该旋套则组合于该凸座与夹持壁外围;旋套的内径设有楔形块与凸柱,凸柱配合于凸座外径表面所设的槽沟,从而可以限制旋套在该槽沟的两端之间旋转;旋套往一方向旋转时,可通过该楔形块压迫所述夹持壁上的凸环而将延长管固定;反之,旋转往另一方向旋转时,则该楔形块脱离凸环,致使夹持壁解除对延长管的固定,延长管可以相对于握把本体轴向延伸或缩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槽沟与凸柱的配合,限制旋转锁紧或旋松的程度,从而能利用旋套做为握手的补强组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伸缩握把锁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旋转方式锁固或放松用以调整握把长度的可伸缩握把锁固装置。
技术介绍
很多具有握把的器具(例如电动工具、园艺工具等)根据操作方便的需要,会将握把设计成可以调整长度的形态;所述调整长度的结构不外乎将较小外径的延长管穿设于较大外径的握把本体内,使延长管可以相对于握把本体相对地轴向移动用以调整长度,待调整好后再利用锁固装置予以固定。现有技术中的锁固装置目前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是使用旋转旋套的方式将延伸管束紧于握把本体,达到紧固延长管的目的。目前采用旋套紧固的结构,是利用螺旋与锥度的原理来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可达到束紧的目的,却无法限制旋套旋松及旋紧的极限。因此,其最不利的情况,在过度旋松时会造成整个旋套脱出,从而无法利用旋套辅助握把来增加强度;而过度旋紧时,除了不易旋松外,也容易造成束紧组件的弹性疲乏而不利于以后的束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可调长度的握把旋套在旋松或旋紧时,无法受到限制,以致于容易过度放松而造成整个旋套脱出,进而无法利用旋套辅助握把来增加强度;或过度旋紧而不易再次旋松,以及容易造成束紧组件的弹性疲乏的缺失。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有一中空的握把本体、一穿设于该握把本体内的延长管,以及设于该握把本体的旋套;所述握把本体的端部设有凸座与具备弹性的夹持壁,该旋套则组合于该凸座与夹持壁外围;旋套的内径设有楔形块与凸柱,凸柱配合于凸座外径表面所设的槽沟,从而可以限制旋套在该槽沟的两端之间旋转;旋套往一方向旋转时,可通过该楔形块压迫-->所述夹持壁上的凸环而将延长管固定;反之,旋转往另一方向旋转时,则该楔形块脱离凸环,致使夹持壁解除对延长管的固定,延长管可以相对于握把本体轴向延伸或缩入;本技术通过所述槽沟与凸柱的配合,得以限制旋转锁紧或旋松的程度,从而能利用旋套做为握手的补强组件。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将所述槽沟设在该凸座的外径表面上,并垂直于该握把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使该槽沟具有封闭且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本技术具有二条所述槽沟与螺旋沟,并且分别位于相隔180度的位置。本技术关于所述夹持壁的技术手段,是在夹持壁设有纵向延伸的沟槽,通过该沟槽使该夹持壁在径向具有弹性。本技术关于所述凸环的技术手段,是设在该夹持壁的外径表面上,并且垂直于该夹持壁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为不连续形态。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利用设在旋套内径的凸柱配合于设在握把本体外表面的槽沟,使得旋套仅能在该槽沟两端之间的范围旋转,从而避免旋套过度旋松或旋紧。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效果是利用设在旋套内径的楔形块,在旋套往一方向旋转时作用于握把本体的夹持壁,用以对穿设于握把本体的延长管夹持固定,而旋套往相对的另一方向旋转时,则使楔形块脱离对夹持壁的作用能解除该夹持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锁固装置应用于可伸缩握把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锁固装置的旋套卸下时的立体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锁固装置的握把本体结构的局部平面图。图4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锁固装置的旋套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锁固装置的锁固装置结构的端视平面图。-->图6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锁固装置的旋套与握把本体组合关系的立体图。图7为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锁固装置将延长管放松后,可以使延长管伸长的立体图。图7A为显示图7所示的延长管可以缩入握把本体内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握把本体          11凸座111螺旋沟          112槽沟1121第一端         1122第二端12夹持壁           121沟槽122凸环            123导块2延长管            21凹槽22管塞             3旋套31楔形块           32凸柱4缆线管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显示本技术锁固装置应用于握把的立体图,包括一握把本体1、一延长管2与一旋套3;延长管2穿设于握把本体1内,在延长管2伸入握把本体1内的一端设有一管塞22,用阻止延伸管2脱离握把本体1。握把本体1内还设有缆线管4,其内部可供穿设电动工具需要的电线,使在延长管2相对于握把本体1内部轴向移动时避免损坏电线。旋套3则设在握把本体1与延长管2穿设处的一端,往一方向旋转时,可将延长管2固定于握把本体1,而往相对的另一方向旋转时,则延长管2与握把本体1相对地放松,进而能使延长管2相对于握把本体1轴向移动。图2与图3显示了本技术的旋套3从握把本体1卸下后,握把本体1所露出的外观结构。所述握把本体1的端部轴向延设有一凸座11,该凸座11的外径设有接近根部的槽沟112,该槽沟112是在凸座11的外径表面上,垂直于该握把本体1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并具有封闭且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端1121与第二端1122;在凸座11上还设有与该槽沟112连通的螺旋沟-->111。在本技术的所述槽沟112与螺旋沟111分别具有二条,并且分别位于凸座11相隔180□的位置。该凸座11的端部轴向延设有具备弹性的夹持壁12,所述夹持壁12设有纵向延伸的沟槽121,通过该沟槽121使夹持壁12在径向具有弹性;所述夹持壁12的外径表面还设有多个凸环122,所述凸环122是在夹持壁12的外径表面上,垂直于该夹持壁12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为不连续形态,使夹持壁12在凸环122的位置处外径较大,而不在凸环122的位置处则外径相对地较小;本技术的所述多个凸环122为一组,共包含两组分别位于夹持壁12相隔180度的位置。夹持壁12的内径的相对位置设置两个径向突出的导块123,延长管2外径的相对两侧则设置两个轴向延伸且能与该导块123配合的凹槽21,使延长管2相对于握把本体1轴向移动时,通过导块123的导引而能防止延长管2和握把本体1相对旋转。图4显示了本技术的旋套的结构。其为轴向贯穿的中空筒状体,其内径设有两组位于相对位置的楔形块31,以及两个位于相对位置而可以配合于该螺旋沟111与槽沟112内移动的凸柱32。旋转3与握把本体1组合的方式,是将夹持壁12穿过旋套3的贯通孔,并使旋套3上的凸柱沿着螺旋沟111滑入槽沟112,使得旋套3可以相对于握把本体1旋转。其旋转时,由于凸柱32仅能在槽沟112的第一端1121与第二端1122的范围间移动,从而限制了旋套3在相对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旋转角度。所述组件组合后的结构如图5所示。图6显示了本技术的旋套与握把本体的组合关系。其组合后,倘若将旋套3往左边旋转,旋套3内径的楔形状31不压迫夹持壁12上的凸环122,致使夹持壁12可以通过其本身的弹性径向弹开而不对延长管2施加夹持力,此时,使用者可以操作延长管2相对于握把本体1轴向移动(如图7与图7A所示),用以调整个握把的长度。握把的长度调整好后,可将旋套3往右边旋转,将使旋套3内径的楔形状31压迫于夹持壁12上的凸环122,致使夹持壁12的内径收缩而对延长管2施加夹持力,让延长管2固定于握把本体1。上述仅为用以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是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是在相同的技术精神下所作有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握把锁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握把锁固装置,包括一中空的握把本体、一穿设于该握把本体内的延长管,以及设于该握把本体用以控制该握把本体对该延长管固定与否的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本体的端部轴向延设有一凸座,该凸座的外径设有槽沟,以及与该槽沟连通的螺旋沟,该凸座的端部轴向延设有具备弹性的夹持壁,该夹持壁的外表面设有凸环;所述旋套为轴向贯通的筒状体,其内径设有楔形块,以及可以配合于该螺旋沟与槽沟内移动的凸柱,该旋套相对于所述凸座及夹持壁旋转,致使该楔形块压迫该凸环时,得以使该夹持壁夹持固定该延长管,反之,当该楔形块不压迫该凸环时,该延长管不受到所述夹持壁夹持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握把锁固装置,包括一中空的握把本体、一穿设于该握把本体内的延长管,以及设于该握把本体用以控制该握把本体对该延长管固定与否的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本体的端部轴向延设有一凸座,该凸座的外径设有槽沟,以及与该槽沟连通的螺旋沟,该凸座的端部轴向延设有具备弹性的夹持壁,该夹持壁的外表面设有凸环;所述旋套为轴向贯通的筒状体,其内径设有楔形块,以及可以配合于该螺旋沟与槽沟内移动的凸柱,该旋套相对于所述凸座及夹持壁旋转,致使该楔形块压迫该凸环时,得以使该夹持壁夹持固定该延长管,反之,当该楔形块不压迫该凸环时,该延长管不受到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李杏枝
申请(专利权)人:正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