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99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可提高设备的药用效率。

Health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agricultural spraying equipment control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
本技术属于电子信息
,涉及一种控制电路板,尤其涉及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
技术介绍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然而,现有的喷雾设备通常用水加压、喷洒,喷洒出的颗粒较大;使得颗粒物在空中漂浮时间短,很快掉落地上,导致用药多,且污染大,药用效率不高。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喷雾设备,以便克服现有喷雾设备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可提高设备的药用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四芯片U4、第五二极管D5、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七电容C7、第十电容C10、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七电阻R7、第十一电阻R11、第五五电阻R55;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三管脚Vin管脚连接输入电压VCC_IN,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输出电压VCC15,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三管脚IN管脚、第四芯片U4的第二管脚IN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第二芯片U2的第一管脚ADJ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5,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二管脚GND管脚、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33,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二端;第四芯片U4的第一管脚GND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一端分别接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M1、第V一MOS管V1、第一稳压管Z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第六电容C6、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七电容C17、若干电阻;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VCC,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正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输入电压VCC_IN、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V一MOS管V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二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主控制芯片包括第六芯片U6、第三D芯片U3D、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插件端子P1、若干电容、若干电阻;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四管脚NRST管脚分别连接第一插件端子P1的第一接口、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二端、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一端;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33,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十八管脚PA10管脚连接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一端,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CC33连接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一端,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反相输入端,第三D芯片U3D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五七电阻R57的第二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二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七芯片U7、第三八电容C38、若干电阻;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一管脚FO/EL管脚分别连接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二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二端、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二端、第三六电阻R36的第二端;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一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一端分别接地;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所述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一端、第七芯片U7的第五管脚Z/F管脚;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二端、第七芯片U7的第三管脚GND管脚分别接地;第七芯片U7的第六管脚M管脚连接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二端,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一端,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五芯片U5、第三A芯片U3A、第三B芯片U3B、第三C芯片U3C、第V二MOS管V2、第V三MOS管V3、第V四MOS管V4、第V五MOS管V5、第V六MOS管V6、第V七MOS管V7、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若干电容、若干电阻;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七管脚VCC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一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一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一端,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二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二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电压VCC15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二十管脚VB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八管脚VS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V二MOS管V2的源极、第二五电容C25的第二端、第V五MOS管V5的漏极、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七管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四芯片U4、第五二极管D5、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七电容C7、第十电容C10、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七电阻R7、第十一电阻R11、第五五电阻R55;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三管脚Vin管脚连接输入电压VCC_IN,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输出电压VCC15,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三管脚IN管脚、第四芯片U4的第二管脚IN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第二芯片U2的第一管脚ADJ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5,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二管脚GND管脚、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33,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二端;第四芯片U4的第一管脚GND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一端分别接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M1、第V一MOS管V1、第一稳压管Z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第六电容C6、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七电容C17、若干电阻;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VCC,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正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输入电压VCC_IN、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V一MOS管V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二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主控制芯片包括第六芯片U6、第三D芯片U3D、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插件端子P1、若干电容、若干电阻;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四管脚NRST管脚分别连接第一插件端子P1的第一接口、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二端、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一端;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33,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十八管脚PA10管脚连接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一端,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CC33连接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一端,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反相输入端,第三D芯片U3D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五七电阻R57的第二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二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七芯片U7、第三八电容C38、若干电阻;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一管脚FO/EL管脚分别连接第三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四芯片U4、第五二极管D5、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七电容C7、第十电容C10、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七电阻R7、第十一电阻R11、第五五电阻R55;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三管脚Vin管脚连接输入电压VCC_IN,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输出电压VCC15,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三管脚IN管脚、第四芯片U4的第二管脚IN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第二芯片U2的第一管脚ADJ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5,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二管脚GND管脚、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33,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二端;第四芯片U4的第一管脚GND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一端分别接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M1、第V一MOS管V1、第一稳压管Z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第六电容C6、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七电容C17、若干电阻;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VCC,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正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输入电压VCC_IN、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V一MOS管V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二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主控制芯片包括第六芯片U6、第三D芯片U3D、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插件端子P1、若干电容、若干电阻;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四管脚NRST管脚分别连接第一插件端子P1的第一接口、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二端、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一端;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33,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十八管脚PA10管脚连接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一端,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CC33连接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一端,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反相输入端,第三D芯片U3D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五七电阻R57的第二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二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七芯片U7、第三八电容C38、若干电阻;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一管脚FO/EL管脚分别连接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二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二端、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二端、第三六电阻R36的第二端;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一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一端分别接地;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所述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一端、第七芯片U7的第五管脚Z/F管脚;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二端、第七芯片U7的第三管脚GND管脚分别接地;第七芯片U7的第六管脚M管脚连接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二端,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一端,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五芯片U5、第三A芯片U3A、第三B芯片U3B、第三C芯片U3C、第V二MOS管V2、第V三MOS管V3、第V四MOS管V4、第V五MOS管V5、第V六MOS管V6、第V七MOS管V7、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若干电容、若干电阻;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七管脚VCC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一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一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一端,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二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二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电压VCC15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二十管脚VB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八管脚VS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V二MOS管V2的源极、第二五电容C25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潮海蒋闯蒋翰琳张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赋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