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440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包括第一减压截流板,第一缓冲板,通孔,第二减压截流板,出水锥斗B,第二缓冲板,截流逆止橡胶塞和L型出水孔;所述出水管内从上至下依次镶嵌有第一减压截流板、第一缓冲板、第二减压截流板、第二缓冲板以及第三减压截流板,所述截流逆止橡胶塞呈上下活动安装在第三减压截流板中间密封孔内,且截流逆止橡胶塞的上部端设有L型出水孔。在出水管内上端设置截流板,降低出水压力,并在截流板的下侧设置缓冲板,可减缓水流向下流动的冲击力,水流通过L型出水孔流到另一侧的出水管内,再次降低出水压力,截流逆止橡胶塞底侧的一组橡胶塞还可防止水流逆流。

A Pressure Relief Device for Water Supply in Coal 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供水减压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应急救援系统建设完善的重视,各煤矿企业应急救援投入逐步加大,系统建设逐渐规范。供水施救系统是关系矿井灾难性事故发生时保障矿工生命的底线之一,强化煤矿井下供水施救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采取有效管理和技术措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水质、水压、水量等基本参数满足受灾人员生存基本需求,是煤矿企业完善应急救援和应急保障系统的根本原则。通过对供水救援系统分析来看,煤矿供水系统的难点在于水压调整。由于各矿井均在原防尘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防尘供水要求水压较高,一般管网压力在1MPa左右,供水施救则要求水压稳定在正常自来水管压力附近,防止出水口压力过大而发生意外事故,尽可能满足人性化要求。井下防尘水网压力一般保持在1MPa左右,自来水管网末端支管压力一般在0.14MPa左右,需对井下管网降压0.9MPa左右。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的供水减压装置在使用时,截流装置出水侧的水流容易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需要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关闭出水控制阀后,截流两侧的压力不同,容易导致水流发生逆流,破坏截流装置。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包括进水管,控制阀,出水管,第一减压截流板,出水锥斗A,第一缓冲板,橡胶锥,通孔,第二减压截流板,出水锥斗B,第二缓冲板,弧菱孔,第三减压截流板,密封孔,截流逆止橡胶塞和L型出水孔;所述出水管内从上至下依次镶嵌有第一减压截流板、第一缓冲板、第二减压截流板、第二缓冲板以及第三减压截流板,且出水管的顶端连接到控制阀的出水端,所述控制阀的进水端还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减压截流板的中间镶嵌有出水锥斗A,所述第一缓冲板的顶部中间设有橡胶锥,且第一缓冲板的外侧端开设有四组通孔,所述出水锥斗B上呈环状镶嵌有四组出水锥斗B,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中间设有弧菱孔,所述截流逆止橡胶塞呈上下活动安装在第三减压截流板中间密封孔内,且截流逆止橡胶塞的上部端设有L型出水孔。进一步的,所述出水锥斗A的顶端直径为出水锥斗B顶端直径的2倍。进一步的,所述橡胶锥设置在出水锥斗A的正下方。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对应在出水锥斗B的正上方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缓冲板由四组朝向弧菱孔处向下倾斜的圆弧板连接组成,且四组圆弧板之间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截流逆止橡胶塞采用两组相对的锥台状橡胶塞连接而成,且L型出水孔从上侧橡胶塞的顶部横穿到上侧橡胶塞的下端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在出水管内上端设置截流板,可使水流通过出水锥斗流到出水管的另一侧,降低出水压力,并在截流板的下侧设置缓冲板,可减缓水流向下流动的冲击力。其次,通过在第三减压截流板的密封孔内安装上下活动截流逆止橡胶塞,在水流通过时,可带动截流逆止橡胶塞的外壁紧贴在密封孔内,使水流通过L型出水孔流到另一侧的出水管内,再次降低出水压力,同时截流逆止橡胶塞底侧的一组橡胶塞还可防止水流逆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调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进水管-1,控制阀-2,出水管-3,第一减压截流板-4,出水锥斗A-401,第一缓冲板-5,橡胶锥-501,通孔-502,第二减压截流板-6,出水锥斗B-601,第二缓冲板-7,弧菱孔-701,第三减压截流板-8,密封孔-801,截流逆止橡胶塞-9,L型出水孔-9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包括进水管1,控制阀2,出水管3,第一减压截流板4,出水锥斗A401,第一缓冲板5,橡胶锥501,通孔502,第二减压截流板6,出水锥斗B601,第二缓冲板7,弧菱孔701,第三减压截流板8,密封孔801,截流逆止橡胶塞9和L型出水孔901;所述出水管3内从上至下依次镶嵌有第一减压截流板4、第一缓冲板5、第二减压截流板6、第二缓冲板7以及第三减压截流板8,且出水管3的顶端连接到控制阀2的出水端,所述控制阀2的进水端还连接有进水管1,所述第一减压截流板4的中间镶嵌有出水锥斗A401,所述第一缓冲板5的顶部中间设有橡胶锥501,且第一缓冲板5的外侧端开设有四组通孔502,所述出水锥斗B601上呈环状镶嵌有四组出水锥斗B601,所述第二缓冲板7的中间设有弧菱孔701,所述截流逆止橡胶塞9呈上下活动安装在第三减压截流板8中间密封孔801内,且截流逆止橡胶塞9的上部端设有L型出水孔901。其中,所述出水锥斗A401的顶端直径为出水锥斗B601顶端直径的2倍,利用出水锥斗B601分散水流的集中流出,降低水流的压力。其中,所述橡胶锥501设置在出水锥斗A401的正下方,可使出水锥斗A401流出的水流能够流到橡胶锥501上。其中,所述通孔502对应在出水锥斗B601的正上方侧,可使通孔502流出的水流能够正好流入到出水锥斗B601内。其中,所述第二缓冲板7由四组朝向弧菱孔701处向下倾斜的圆弧板连接组成,且四组圆弧板之间密封连接,可缓冲出水锥斗B601流出的水流的冲击力,还可使水流能够朝向弧菱孔701处向下流动。其中,所述截流逆止橡胶塞9采用两组相对的锥台状橡胶塞连接而成,且L型出水孔901从上侧橡胶塞的顶部横穿到上侧橡胶塞的下端外侧,在水流通过时,可带动截流逆止橡胶塞9的外壁紧贴在密封孔801内,使水流通过L型出水孔901流到另一侧的出水管3内,再次降低出水压力,同时截流逆止橡胶塞9底侧的一组橡胶塞还可防止水流逆流。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技术中,在使用该装置对煤矿供水减压时,打开控制阀2后,水流经过第一减压截流板4中间的出水锥斗A401流到第一缓冲板5的橡胶锥50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包括进水管(1),控制阀(2),出水管(3),第一减压截流板(4),出水锥斗A(401),第一缓冲板(5),橡胶锥(501),通孔(502),第二减压截流板(6),出水锥斗B(601),第二缓冲板(7),弧菱孔(701),第三减压截流板(8),密封孔(801),截流逆止橡胶塞(9)和L型出水孔(901);所述出水管(3)内从上至下依次镶嵌有第一减压截流板(4)、第一缓冲板(5)、第二减压截流板(6)、第二缓冲板(7)以及第三减压截流板(8),且出水管(3)的顶端连接到控制阀(2)的出水端,所述控制阀(2)的进水端还连接有进水管(1),所述第一减压截流板(4)的中间镶嵌有出水锥斗A(401),所述第一缓冲板(5)的顶部中间设有橡胶锥(501),且第一缓冲板(5)的外侧端开设有四组通孔(502),所述出水锥斗B(601)上呈环状镶嵌有四组出水锥斗B(601),所述第二缓冲板(7)的中间设有弧菱孔(701),所述截流逆止橡胶塞(9)呈上下活动安装在第三减压截流板(8)中间密封孔(801)内,且截流逆止橡胶塞(9)的上部端设有L型出水孔(9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煤矿供水施救减压装置包括进水管(1),控制阀(2),出水管(3),第一减压截流板(4),出水锥斗A(401),第一缓冲板(5),橡胶锥(501),通孔(502),第二减压截流板(6),出水锥斗B(601),第二缓冲板(7),弧菱孔(701),第三减压截流板(8),密封孔(801),截流逆止橡胶塞(9)和L型出水孔(901);所述出水管(3)内从上至下依次镶嵌有第一减压截流板(4)、第一缓冲板(5)、第二减压截流板(6)、第二缓冲板(7)以及第三减压截流板(8),且出水管(3)的顶端连接到控制阀(2)的出水端,所述控制阀(2)的进水端还连接有进水管(1),所述第一减压截流板(4)的中间镶嵌有出水锥斗A(401),所述第一缓冲板(5)的顶部中间设有橡胶锥(501),且第一缓冲板(5)的外侧端开设有四组通孔(502),所述出水锥斗B(601)上呈环状镶嵌有四组出水锥斗B(601),所述第二缓冲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