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439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各个墩台上的支座处的梁体标高需要向上调整的高差;S2、根据需要调整的高差制作相应厚度的垫块;S3、将需要调整标高的支座处梁体同步顶升至第一预设高度h;S4、在支座与梁体之间、支座与支座垫石之间或支座与墩台之间放置安装相应的垫块;S5、将顶起的梁体同步下落,完成支座处的梁体标高的调整。在桥梁的支座与梁体之间增设指定厚度的垫块,使梁体的各个位置的标高维持于初始状态的高度差值,调整支座处梁体标高或者支座反力,以消除或者降低桥梁上部结构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次内力不利影响。

A Method of Elevation Adjustment of Beam at Bridge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桥梁结构建成后,下部结构墩台基础在一定时期内会发生沉降,这将引起桥梁上部结构内力的重分配。而对于属于超静定结构的多跨连续梁来讲,下部结构各相邻墩台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位移会导致次内力的产生,过大的次内力会严重影响结构安全。同一座桥梁,因为各相邻墩台基础的土层不均匀或不连续,均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除此之外,新老拼宽(或拓宽)桥梁结构在新、旧桥梁之间也会出现类似问题,主要是因为新、老桥梁存在建造时间差,老桥基础沉降已经完成,而新桥基础沉降时间延后,两者基础沉降时间不同步,进而在新、老桥间产生横桥向不均匀沉降位移,同样也会在桥梁上部结构产生次内力。因此,为消除或降低桥梁结构下部基础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跟踪监测同一座桥梁各墩台的沉降位移,以及拼宽(或拓宽)桥梁新、老桥之间的沉降位移差,采取措施消减同一桥梁各墩台间的沉降位移差值、以及拼宽(或拓宽)桥梁新、老桥之间的沉降位移差,弱化次内力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桥梁下部结构不均匀沉降位移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有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几类可变高支座方案,以消除各支座处下部结构沉降位移差。第一类,以可旋转的螺杆轴为主体构造的支座,通过旋转支座内部的螺栓丝杆(轴),调整支座高度。这类技术原理上看似可行,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困难,主要是支座一旦投入使用,后期支座表观锈蚀、变形,加上极大的摩阻力,上千吨的支座反力作用下难以通过旋转上升的方式来调整支座高度。而且支座旋转之后,支座与桥梁结构的锚固螺栓孔会发生错位,导致锚固困难,该方法实用性、操作性不强。第二类,双楔形块对向滑动抬高方案,这类方案最大的缺陷有两点,一是通过双楔形块对向滑动实现支座调高,施加对向滑动力较为困难,二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楔形块稳定性差,下滑风险较高,要采取足够牢固的措施防止楔形块下滑,特别是在车辆冲击荷载作用下,这种防滑措施失效概率较高,存在安全隐患。第三类,在支座内部注入液态或者低熔点合金等材料的方案,通过注入或者排出这类物质,实现支座的升、降。这种方案存在致命缺陷,首先在车辆冲击荷载作用下,液体的密封性是个难点,特别是支座在转动位移影响下,储存液体的内腔密封性难以保证,泄露风险较高。其次,支座承受着较大的竖向支反力,向支座内部注入液态或者低熔点合金等材料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极高的注入压力才能将材料压入支座内腔、实现支座高度调整目的。从目前行业水平来看,该方案实施难度极大,而且成本极高。综上所述,目前现有的技术方案风险高、难度大、成本难以承受,而且实用性、操作性均不强。因此,在不影响桥梁正常建设或者通行的前提下,针对在建桥梁、拼宽(拓宽)桥梁、在役桥梁采取措施,降低下部结构因为不均匀沉降位移差导致的次内力影响,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安全性高,施工难度小,成本低,易于实现的特点。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各个墩台上的支座处的梁体标高需要向上调整的高差;S2、根据需要调整的高差制作相应厚度的垫块;S3、将需要调整标高的支座处梁体同步顶升至第一预设高度h;S4、在支座与梁体之间、支座与支座垫石之间或支座与墩台之间放置安装相应的垫块;S5、将顶起的梁体同步下落,完成支座处的梁体标高的调整。作为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的优选方案,确定各个墩台上的支座处的梁体标高需要向上调整的高差,采用的方法为:T1、在桥梁墩台的支座处设置沉降观测点;T2、对沉降观测点进行第一预设时间的跟踪观测,获得各个支座处的梁体的沉降数据;T3、根据沉降数据计算出各个支座处的梁体不均匀沉降位移差值,以确定各个墩台上的支座处的梁体标高需要向上调整的高差。作为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的优选方案,确定各个墩台上的支座处的梁体标高需要向上调整的高差,采用的方法为:T10、在桥梁墩台上设置测力装置,所述测力装置被配置为长期跟踪监测支座的反力,每一所述支座处均需设置至少一处反力监测点;T20、经过第二预设时间的跟踪监测后得到各个支座处相对稳定的反力数据;T30、根据反力数据计算出各支座处的反力增量,确定各支座处的反力调整值;T40、根据反力调整值将需要调整反力的支座处的梁体向上顶升至第二预设高度,确保顶升后的各个支座反力值与该支座的初始反力值相等;T50、各个支座均按照步骤T10-T40的方式调整支座反力,然后逐一统计计算各支个座处的梁体需要向上顶升的高度值;T60、根据需要向上顶升的高度值计算得到各个墩台上的支座处的梁体标高需要向上调整的高差。作为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的优选方案,对于盆式支座,在步骤S3之前,拆除支座与梁体之间的锚固螺栓,并在垫块上开设与锚固螺栓相匹配的通孔。作为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的优选方案,对于板式橡胶支座,在步骤S3之前,在梁体的底部开设锚固螺栓孔,在垫块上开设与锚固螺栓孔相匹配的通孔。作为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的优选方案,对于盆式支座,在步骤S5之后将锚固螺栓穿过盆式支座上的锚固孔和垫块上的通孔锚固于梁体上。作为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的优选方案,对于板式橡胶支座,在步骤S4中,通过锚固螺栓将垫块锚固于梁体底部。作为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的优选方案,第一预设高度h与支座之间的高度差大于安装于该处的垫块的厚度。作为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垫块为金属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桥梁的支座与梁体之间增设指定厚度的垫块,使梁体的各个位置的标高维持于初始状态的高度差值,调整支座处梁体标高或者支座反力,以消除或者降低桥梁上部结构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次内力不利影响;安装的垫块被夹持于支座与梁体之间、支座与支座垫石之间或支座与墩台之间,承载能力比较大,而且不惧怕车辆活载冲击,安全稳定,垫块的制作方式简单,成本低;再者梁体的顶升通过千斤顶等顶升器械即可完成;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操作性较强,安全性高,施工难度小、成本低,易于实现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沉降观测点的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提供的拆除支座的上座板的锚固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提供的将梁体同步顶升约定高度h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提供的将垫块放置于支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将顶起的梁体同步下落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将垫块固定于支座与梁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反力观测点布置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沉降观测点的布置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提供的在梁体的底部开设锚固螺栓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提供的将梁体顶升第一预设高度h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提供的将垫块固定于梁体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各个墩台(2)上的支座处的梁体标高需要向上调整的高差;S2、根据需要调整的高差制作相应厚度的垫块(3);S3、将需要调整标高的支座处梁体(1)同步顶升至第一预设高度h;S4、在支座与梁体(1)之间、支座与支座垫石之间或支座与墩台(2)之间放置安装相应的垫块(3);S5、将顶起的梁体(1)同步下落,完成支座处的梁体标高的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各个墩台(2)上的支座处的梁体标高需要向上调整的高差;S2、根据需要调整的高差制作相应厚度的垫块(3);S3、将需要调整标高的支座处梁体(1)同步顶升至第一预设高度h;S4、在支座与梁体(1)之间、支座与支座垫石之间或支座与墩台(2)之间放置安装相应的垫块(3);S5、将顶起的梁体(1)同步下落,完成支座处的梁体标高的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各个墩台(2)上的支座处的梁体标高需要向上调整的高差,采用的方法为:T1、在桥梁墩台(2)的支座处设置沉降观测点;T2、对沉降观测点进行第一预设时间的跟踪观测,获得各个支座处的梁体(1)的沉降数据;T3、根据沉降数据计算出各个支座处的梁体(1)不均匀沉降位移差值,以确定各个墩台(2)上的支座处的梁体标高需要向上调整的高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处梁体的标高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各个墩台(2)上的支座处的梁体标高需要向上调整的高差,采用的方法为:T10、在桥梁墩台(2)上设置测力装置,所述测力装置被配置为长期跟踪监测支座的反力,每一所述支座处均需设置至少一处反力监测点;T20、经过第二预设时间的跟踪监测后得到各个支座处相对稳定的反力数据;T30、根据反力数据计算出各支座处的反力增量,确定各支座处的反力调整值;T40、根据反力调整值将需要调整反力的支座处的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其伟罗文林王成明严伟垚胡正荣邱哲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瑞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