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4114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环氧树脂和有机溶剂加热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物M1;向混合物M1中加入抽丝后的玻璃纤维与碳纤维,通过加入入固化剂、填充料和促进剂,得到碳玻纤维列车罩;其中,相对于1㎡列车罩加入相对应100%分量的碳玻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所述环氧树脂的用量为20%‑70%分量,所述玻璃纤维的用量为10%‑30%分量,所述碳纤维的用量为20%‑40%分量,所述固化剂的用量为1%‑5%分量,所述填充料的用量为1%‑5%分量,所述促进剂的用量为1%‑5%分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碳/玻纤维复合材料为主要原料,添加环氧树脂,通过有机溶剂溶解,最终制得了具有强度大、质量轻、抗疲劳、耐高温、耐腐蚀良好的使用性能的车罩。

A Method for Preparing Carbon/Glass Fiber Composite Vehicle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属于纤维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汽车、列车轻量化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汽车轻量化首先考虑的是新的轻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于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我们轻量化及性能要求,但是纤维取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取向状态的不同会对我们产品收缩不均、翘曲变形等一系列缺陷。注塑成型过程中填充阶段至关重要,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塑料分子链的结构改变、纤维取向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将直接影响制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强度大、质量轻、抗疲劳、耐高温、耐腐蚀,有效提高车罩使用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环氧树脂和有机溶剂加热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物M1;向混合物M1中加入抽丝后的玻璃纤维与碳纤维,通过加入入固化剂、填充料和促进剂,得到碳玻纤维列车罩;其中,相对于1㎡列车罩加入相对应100分量的碳玻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所述环氧树脂的用量为20-70分量,所述玻璃纤维的用量为10-30分量,所述碳纤维的用量为20-40分量,所述固化剂的用量为1-5分量,所述填充料的用量为1-5分量,所述促进剂的用量为1-5分量。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用量不超过30%,纤长为3~7um。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的用量不超过40%,纤长为0.5~3um。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的用量不超过70%,与有机溶剂混合加热,并且搅拌均匀。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可分别用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粘胶丝或酚醛纤维经碳化制得。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生产工艺为原料——加水清洗——晒干——放入坩埚——喷灯引火预热——点火加热1100——1300度——玻璃溶化调正温度——拉丝——抽丝——软化——上丝——夹丝和缠丝——下丝成品。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包括固化剂、填充料、促进剂等,占总比重小于5%。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为碳纤维经加热至2200——3000度高温石墨化处理得到。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选用高环氧值(>0.40)的树脂。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选用胺类固化剂,加温固化则常用酸酐、芳香类固化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碳/玻纤维复合材料为主要原料,添加环氧树脂,通过有机溶剂溶解,最终制得了具有强度大、质量轻、抗疲劳、耐高温、耐腐蚀良好的使用性能的车罩,有效解决了现有产品收缩不均、翘曲变形等一系列缺陷,注塑成型过程中填充阶段至关重要,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塑料分子链的结构改变、纤维取向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将直接影响制品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为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环氧树脂和有机溶剂加热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物M1;向混合物M1中加入抽丝后的玻璃纤维与碳纤维,通过加入入固化剂、填充料和促进剂,得到碳玻纤维列车罩;其中,相对于1㎡列车罩加入相对应100分量的碳玻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所述环氧树脂的用量为20-70分量,所述玻璃纤维的用量为10-30分量,所述碳纤维的用量为20-40分量,所述固化剂的用量为1-5分量,所述填充料的用量为1-5分量,所述促进剂的用量为1-5分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玻璃纤维用量不超过30%,纤长为3~7um,玻璃纤维玻璃纤维作为强化塑料的补强材料应用时,最大的特征是抗拉强度大。抗拉强度在标准状态下是6.3~6.9g/d,湿润状态5.4~5.8g/d。密度2.54。耐热性好,温度达300℃时对强度没影响。有优良的电绝缘性,是高级的电绝缘材料,也用于绝热材料和防火屏蔽材料。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碳纤维的用量不超过40%,纤长为0.5~3um,碳纤维含碳量高于99%的称石墨纤维。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无蠕变,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性好,纤维的密度低,X射线透过性好,模量大于450GPa的超高模型。随着航天和航空工业的发展,还出现了高强高伸型碳纤维,其延伸率大于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环氧树脂的用量不超过70%,与有机溶剂混合加热,并且搅拌均匀,具有较好的粘接强度和耐化学性能。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碳纤维为碳纤维经加热至2200——3000度高温石墨化处理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基材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由于本制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可以理解地,本专利技术的车罩可为各种列车车罩及汽车车罩。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提供环氧树脂,通过有机溶剂混合加热,其中加热温度设定为200℃。第二步: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混合搅拌均匀。第三步:将混合均匀的碳玻纤维投入到环氧树脂溶液中,加热至2500℃,搅拌均匀。第四步:将该溶液倒入车罩模具中,进行模塑制作需要产品外形和尺寸的车罩。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提供10~30%玻璃纤维纤长为3~7um丝与纤长3~7um碳纤维丝。第二步:将70%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填充料、促进剂搅拌混合。第三步:将混合均匀的碳玻纤维投入到环氧树脂溶液中,加热至2500℃,搅拌均匀。第四步:将该溶液倒入车罩模具中,进行模塑制作需要产品外形和尺寸的车罩。将实施例1、实施例制得的车罩按国标GB/T7928-2003方法测试其性能实验,符合要求,而且有强度大、质量轻、抗疲劳、耐高温、耐腐蚀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的车罩。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环氧树脂和有机溶剂加热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物M1;向混合物M1中加入抽丝后的玻璃纤维与碳纤维,通过加入入固化剂、填充料和促进剂,得到碳玻纤维列车罩;其中,相对于1㎡列车罩加入相对应100%分量的碳玻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所述环氧树脂的用量为20%‑70%分量,所述玻璃纤维的用量为10%‑30%分量,所述碳纤维的用量为20%‑40%分量,所述固化剂的用量为1%‑5%分量,所述填充料的用量为1%‑5%分量,所述促进剂的用量为1%‑5%分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环氧树脂和有机溶剂加热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物M1;向混合物M1中加入抽丝后的玻璃纤维与碳纤维,通过加入入固化剂、填充料和促进剂,得到碳玻纤维列车罩;其中,相对于1㎡列车罩加入相对应100%分量的碳玻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所述环氧树脂的用量为20%-70%分量,所述玻璃纤维的用量为10%-30%分量,所述碳纤维的用量为20%-40%分量,所述固化剂的用量为1%-5%分量,所述填充料的用量为1%-5%分量,所述促进剂的用量为1%-5%分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用量不超过30%,纤长为3~7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的用量不超过40%,纤长为0.5~3u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玻纤维复合材料车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的用量不超过70%,与有机溶剂混合加热,并且搅拌均匀。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海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澜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