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3858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包括氢化镁,固体状酸和辅料,氢化镁、固体状酸和辅料的重量分配比为:氢化镁为1‑10份,固体状酸为1‑100份,辅料为1‑1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缓释放氢制剂可直接在室温水中冲泡饮用,通过氢化镁的缓释放氢,溶液中氢浓度处于饱和状态,氢气含量丰富,释放时间长,相比富氢杯电解放氢以及水素水中较低的氢含量,本产品优势明显,并且易于携带和存放。经济效益大,市场前景广阔。

A sustained-release hydrogen preparation based on magnesium hydrid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从2007年日本学者发现氢的效应,富氢水的作用被逐渐认可,全世界的生物学科学家都为之振奋。富氢水简单说来就是富含氢气分子的水,水素在日语里是“氢”的意思,所以日本人也称之为“水素水”。氢气也就是“氢分子”,是自然界最小的分子,穿透性极强,可通过皮肤、粘膜弥散进入人体任何器官、组织、细胞以及线粒体和细胞核。研究证实,富氢水中的氢气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活性氧自由基,且唯一的产物是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水。目前市场上关于富氢水的产品主要有以下五种:(1)氢水棒又称水素水棒(日本引进),是利用镁和水反应产生的。将氢水棒置入饮水机装水的容器内,氢水棒周围就会产生氢气泡,密闭的容器中效果好,否则氢气放出的效果差。容器封闭越好,使用时间越长,否则效果越差。容器要清洗1次/年,否则会被细菌污染。且氢水棒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需更换新的。(2)富氢水机(滤芯式)该机内装有pp棉、活性炭、镁粒子或托玛琳等滤芯,当电流经过镁粒子滤芯或托玛琳微电触滤芯时,产生的微量氢气随水流出,如此随着使用次数增多,其疗效降低。(3)电解式富氢水机电解水效应也是氢气效应。该种电解式富氢水机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入自来水管,利用pp棉、活性炭等滤芯净化水质,再通过电解槽电解;另一种是直接将干净的饮用水注入电解装置中电解,经过一定时间后,将水倒出。电解式富氢水机的电极很关键,产氢量取决于电解水的电极、电解时间、电解槽的结构形式,选购时要以水中氢气浓度为选择标准和依据。(4)瓶装或袋装富氢水这种富氢水是通过特殊工艺将高浓度氢气降解在纯净水中,或于0.8ppm饱和浓度保存,最高饱和浓度可达3ppm或更高。选用时要经第三方检测。但是,氢水棒、富氢水机和电解式富氢水机在使用上非常不方便,不方便在出差、旅游时携带并随时使用。瓶装或者袋装富氢水需要将高纯度的氢气溶解在纯净水或者其它矿泉水中的工艺步骤,而且氢容易逃逸,携带也不方便。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使用、携带或存放等方面都便利、氢气含量丰富、释放时间长的富氢水固体产品。氢化镁是一种储氢含量非常高的固态储氢材料,储氢量高达7.6wt.%,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放出更多氢气,达到15.2wt.%。且氢化镁无毒无害,不含重金属,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是参与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开发氢化镁放氢制剂研究具有广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获得一种使用、携带或存放等方面都便利、氢气含量丰富、释放时间长的富氢水固体产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包括氢化镁,固体状酸和辅料,氢化镁、固体状酸和辅料的重量分配比为:氢化镁为1-10份,固体状酸为1-100份,辅料为1-100份。优选的,氢化镁为微纳米粉,微纳米粉的尺寸为50nm~100um。优选的,固体状酸为苹果酸和无水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辅料为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优选的,固体状酸为苹果酸和/或无水柠檬酸,按照重量分配比,缓放氢制剂中氢化镁为1-10份,苹果酸为1-50份和/或无水柠檬酸为1-50份,麦芽糊精为1-50份,聚乙二醇为1-50份。优选的,缓释放氢制剂被设置为在使用时所产生的氢气量为1-5000mL/g。优选的,缓释放氢制剂为粉剂、片剂、丸剂、胶囊或颗粒状形式。优选的,氢化镁与固体状酸组成核壳结构,氢化镁为核心,固体状酸被设置为包覆在氢化镁的表层上形成外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把固体状酸研磨成微纳米粒子,粒子的尺寸为10nm-20um;(2)将呈微纳米粒子的固体状酸与氢化镁微纳米粉搅拌混合,使得固体状酸附着在氢化镁微纳米粉的表层,形成核壳结构;(3)将核壳结构与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两种辅料混合均匀,经压实和包装加工后制得。优选的,氢化镁为1-10份,固体状酸为1-100份,麦芽糊精为1-50份,聚乙二醇为1-50份。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原料来源广泛,容易获得,镁为地壳丰度第8的元素,价格低廉;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氢化镁制成的缓释放氢制剂种氢化镁水解放氢容量超过15wt.%,因此少量氢化镁即可获得所需氢气。该放氢制剂可直接在室温水中冲泡饮用,通过氢化镁的缓释放氢,溶液中氢浓度处于饱和状态,氢气含量丰富,释放时间长,相比富氢杯电解放氢以及水素水中较低的氢含量,本产品优势明显,并且易于携带和存放。经济效益大,市场前景广阔。另外,核壳结构,有利于控制水解速率,并形成局部酸性环境,有利于确保氢化镁水解完全。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缓释放氢制剂的水解动力曲线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缓释放氢制剂的水解动力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将氢化镁制备成尺寸为100-200nm的微纳米粉。取氢化镁微纳米粉5份,加入研磨好的微纳米无水柠檬酸28份。于室温搅拌混合,使得所述固体状酸附着在所述氢化镁微纳米粉的表层,形成核壳结构。再加入麦芽糊精55份,聚乙二醇12份,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片剂,并进行外包装后既得。取压制好的其中一片放入室温水中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水解动力学曲线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前10min内产氢速度最快,30min内可产生氢气84mL/g左右。实施例二将氢化镁制备成尺度为50-100um的微纳米粉。取粉体8份,加入研磨好的微纳米苹果酸25份,于室温搅拌混合;再加入麦芽糊精45份,聚乙二醇22份,混合均匀后加工成丸剂,并进行外包装后既得。取加工好的其中一个丸剂放入室温水中,即刻有氢气放出,并在10min左右溶解完,水解动力学曲线图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前10min内产氢速度最快,随后产氢速度逐渐减慢,30min内可产生氢气80mL/g左右。实施例三将氢化镁制备成尺度为50-100um的微纳米粉。取粉体3份,加入研磨好的微纳米苹果酸5份,无水柠檬酸5份,于室温搅拌混合;再加入麦芽糊精50份,聚乙二醇37份,混合均匀后加工成片剂,并进行外包装后既得。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氢化镁,固体状酸和辅料,所述氢化镁、固体状酸和辅料的重量分配比为:所述氢化镁为1‑10份,所述固体状酸为1‑100份,所述辅料为1‑1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氢化镁,固体状酸和辅料,所述氢化镁、固体状酸和辅料的重量分配比为:所述氢化镁为1-10份,所述固体状酸为1-100份,所述辅料为1-10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其中,所述氢化镁为微纳米粉,所述微纳米粉的尺寸为50nm~100u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其中,所述固体状酸为苹果酸和无水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其中,所述辅料为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其中,所述固体状酸为苹果酸和/或无水柠檬酸,按照重量分配比,所述缓放氢制剂中所述氢化镁为1-10份,所述苹果酸为1-50份和/或所述无水柠檬酸为1-50份,所述麦芽糊精为1-50份,所述聚乙二醇为1-50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氢化镁的缓释放氢制剂,其中,所述缓释放氢制剂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兵银刘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镁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