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铁汉专利>正文

强力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69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强力吸盘,包含一吸盘及一外座;其中,该吸盘顶端具有一接合部,于其底面是一圆锥状盘面;而该外座是套设在吸盘外,由一压环及一固定环所组成,该压环与固定环间的高度大于吸盘接合部和盘面间的距离,上述压环和固定环间并由若干弹性片体相连接,利用弹性片体的撑张,能使得该吸盘具有较佳的吸力。(*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盘,特别是指一种构造简单而具有较大吸力的吸盘。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常见的吸盘1是由软性的橡胶等材料制造的,其具有一圆锥形盘面11及一接合部12;其中,该接合部12可与欲固定的物品A相结合固定,而该盘面11内部中空,当其使用时是将盘面11用力贴向预定物上,此时,因盘面11周缘贴合在预定物上,而形成一密闭的中空容室,该中空容室在外力消除后可略为向外鼓起,如此,即可使得密闭的中空容室内空气密度变稀而产生一吸力,能将吸盘1与物品A吸附在预定物上。上述吸盘1仅为一圆锥状盘体,构造上简单,但在使用上却存在不尽理想的地方,例如容易变形、吸力不足等;因上述习知吸盘为软性的橡胶材料所制成,因此,使用日久后,往往因日光照射而变形,当吸盘1的盘面11发生变形时,该吸盘1的盘面11就不易再保持密闭状贴合在预定物上,如此,即会产生吸力不足的情形;通常上述吸盘1的使用寿命约在三个月左右,之后,该吸盘1即会因吸力不足而不堪使用;因此,上述吸盘虽然制造成本低、构造简单,但也因其使用寿命短、使用上不便而无法广受消费者喜爱。于是有关人士又开发出强力吸盘,以增强产品的吸力,例如图2,其构造包含有一吸盘21、外座22及一拨杆23;其中,该吸盘21底端具有一软性盘面211,于其顶面则为一接合部212,该接合部212上具有一椭圆形孔213;而该外座22套设在吸盘21上方,其周缘221并可压紧吸盘21的盘面211,在该外座22顶面突出第一、二凸耳222、223,其中,该第一凸耳222上设有一小圆孔224,而该第二凸耳223上形成一直径较大的穿孔225;又上述椭圆形孔213、小圆孔224及穿孔225可相对应,且被该拨杆23的偏心凸轮231贯穿,其中拨杆23末端并固定在外座22的小圆孔224上。请配合图3,当上述吸盘在使用时,可将吸盘21的盘面211贴附在预定物上,并使外座22周缘221抵紧盘面211周缘,然后旋动该拨杆23,使其藉其上的偏心凸轮231对吸盘2接合部212上椭圆形孔213的推抵驱动,使得吸盘21的接合部212先向下压抵,将盘面211下方的空气压出,再使接合部212受驱动向上位移,并带动该盘面211顶面上移,如此,该盘面211顶面与底部间的中空容室D空间加大(如假想线所示),而使得密闭的中空容室D内定量空气变稀薄,因此,上述吸盘藉外座22和拨杆23的操作,可使得中空容室D内空气变稀,以增添吸盘21的附着力。上述设计固然增加了吸盘的吸附力,而使得吸盘在使用上更加方便,然而,上述改变却也使得吸盘的构造变得较为复杂,产品零件增加,且制造成本亦相对增加不少。有鉴于上述现有吸盘的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大吸力、不易变形且构造精简的强力吸盘。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该吸盘外圈套设有一外座,该外座的轴向具弹性并可随外力改变其高度;其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或压合在吸盘的接合部与盘面上;当外力作用时,该外座底端可压合吸盘的盘面,其整体的高度也随之缩小;而当外力解除后,该外座藉本身弹力恢复向上弹起,并带动吸盘接合部向上位移,能使吸盘具有极佳的吸力。本技术的强力吸盘,包含一吸盘,呈圆锥盘状,底面为一盘面可吸附在预定物上,顶面突出一接合部;所述吸盘上套设有一外座,其具有一压环及一固定环,该固定环固定在吸盘的接合部上,而压环压合在吸盘的盘面周缘,又位于压环与固定环间连接数个具有弹性、利用其撑张能增加吸盘的吸力的弹性片体。以下列举几个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图1是一种习知吸盘的使用示意图。图2是一种习知强力吸盘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习知强力吸盘的使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套合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外座的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套合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外座的立体图。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包含有一吸盘3及一外座4;其中,该吸盘3,是软性的橡胶材料所制成,底部为一圆锥形的盘面31,该盘面31内部中空,于其顶端向上突出一接合部32,该接合部32上具有一环状的凹环321,在该凹环321上方则有一直径较大的卡止环322。该外座4,可为钢材或塑钢材料所制成,是被套设在吸盘3外可由上往下按压而在轴向富弹性的盘体,其包括有一直径较大的压环41及一直径较小的固定环42,该压环41与固定环42间由若干弹性片体43相连接,其中,该压环41可压合在吸盘3的盘面31周缘,而该固定环42中央具有一穿孔421,该穿孔421直径略小于吸盘3的卡止环322,但可在经过稍微的压力及藉吸盘3本身材质的弹性而穿过吸盘3的卡止环322,并套设在上述凹环321内,又该压环41与固定环42间的高度大于吸盘3的盘面31与接合部32间距离。请配合图5,当上述实施例在组合时,是将外座4套合在吸盘3上,其中,外座4的压环41压合在吸盘3的盘面31周缘,而外座4的固定环42则套合在吸盘3的凹环321上,此时,因外座4高度大于的盘面31与凹环321间的距离,因此,该吸盘3的凹环321与盘面31间距离,则会受上述外座4的拉张而略为增长。请再配合图6所示,当上述实施例在使用时,可将吸盘3的般面31贴合在预定物R上,并向下按压吸盘3,而将吸盘3盘面31内侧的部份空气压出,此时,该外座4亦因外力P下压而使得压环41与固定环42间的距离缩小,弹性的弹性片体43亦随之向外弯折;当外力P解除后,外座4上的弹性片体43则恢复弹力向上顶推固定环42,并带动固定在外座4固定环42上的吸盘3接合部32向上位移,如此,即可使吸盘3盘面31内的中空腔室33空间加大(即恢复至略如图5所示),而使得内部密闭空气变得较为稀薄,可增强吸盘3的吸力。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吸盘3,其接合部32上形成一凹环321,因此,直接将外座4的固定环42压入吸盘3的凹环321内,即可将外座4与吸盘3相结合;而如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例,该吸盘3′的接合部32′是为一平直柱状,当该吸盘3′与外座4′接合时,是在吸盘3′的接合部32′上形成一穿孔34′,再于上述穿孔34′中穿设一插销5,即可将上述吸盘3′与外座4′相将结合。请再参阅图8,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亦包含有一吸盘6及一外座7;其中,该吸盘6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该外座7亦具有一压环71及一固定环72,其中,该压环71亦可压在吸盘6的盘面61,而该固定环72向外延伸一环状的伸张部73,该伸张部73内侧形成数道裂缝731,而于该伸张部73与压环71间同样由三条具弹性的弹性片体74连接。请再配合图9,当此第三实施例在组合时,外座7系由吸盘6顶端的接合部62压入,但为了使外座7的固定环72能稳固地套合在吸盘6直径较小的凹环63中,因此,该固定环72的直径稍小于凹环63上方的卡止环64,故当外座7的固定环72向下压入于吸盘6的接合部62时,可利用固定环72内侧的数道裂缝731,将该固定环72的直径略为撑开,即可使外座7与吸盘6接合;当然,当该固定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的强力吸盘,包含一吸盘及一外座;其中,该吸盘顶端具有一接合部,于其底面是一圆锥状盘面;而该外座是套设在吸盘外,由一压环及一固定环所组成,该压环与固定环间的高度大于吸盘按合部和盘面间的距离,上述压环和固定环间并由若干弹性片体相连接,利用弹性片体的的撑张,能使得该吸盘具有较佳的吸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铁汉
申请(专利权)人:吴铁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