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686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童车,所述童车包括:前脚杆,所述前脚杆的顶端设有第一转动中心,第二转动中心以及第三转动中心;前扶手,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推把,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座板,前端铰接与所述前扶手,后端通过第一滑动件与所述推把滑动配合;左后脚杆,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右后脚杆,通过所述第三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所述童车在收折过程中,所述左后脚杆和右后脚杆在向所述前脚杆靠拢的同时相互靠拢。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使得左后脚杆和右后脚杆在童车收折过程中可同时朝收纳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内向收合,让整车收拢后形态工整,长宽高的尺寸小,易于收纳及提拎。

A Kid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童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童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童车。
技术介绍
现有童车的车架多为可折叠结构,从结构上看既有多关节的复杂连杆机构,也有相对简洁的连杆类型。相关技术文件公开了一种快速收折的儿童车架,包括前腿组、后脚组、手把组、两个折叠结构,各折叠结构包括下关节、上关节、关节支撑座:在各个折叠结构中,下关节与前腿组连接:上关节与子把组连接:关节支撑座与后脚组连接:下关节与关节支撑座可转动连接,上关节与关节支撑座可转动连接:能使下关节、上关节相互间产生相反方向连动转动的连动连杆其一端与上关节可转动连接,所述连动连杆其另一端与下关节可转动连接:还包括能限制下关节、上关节相对关节支撑座转动的控制机构。与现有技术类似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车架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三者通过一铰链机构相对转动配合,铰链机构既可以是单轴结构也可以具有多个旋转轴线的多轴结构;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把手杆的相对旋转可以实现车架的收折与展开;但此类结构中因为杆件连接关系的问题,展开和收折的车架整体体积的变化幅度和收折后的平整程度都存在一定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童车,用以克服现有技术展开和收折的车架整体体积的变化幅度和收折后的平整程度都存在一定局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童车,所述童车包括:前脚杆,所述前脚杆的顶端设有第一转动中心,第二转动中心以及第三转动中心;前扶手,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推把,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座板,前端铰接与所述前扶手,后端通过第一滑动件与所述推把滑动配合;左后脚杆,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右后脚杆,通过所述第三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所述童车在收折过程中,所述左后脚杆和右后脚杆在向所述前脚杆靠拢的同时相互靠拢。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中心和第三转动中心的旋转轴线存在夹角。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第二转动中心以及第三转动中心的旋转轴线共面。优选的,所述前脚杆的底部并排设置有两个前滚轮,所述左后脚杆和右后脚杆的底部分别设有左后滚轮和右后滚轮;所述童车在展开状态下,左后滚轮和右后滚轮的间距大于两个前滚轮的间距;所述童车在收折状态下,左后滚轮和右后滚轮收容于两个前滚轮之间。优选的,所述童车在收折过程中,所述左后脚杆和右后脚杆在向所述前脚杆靠拢的同时相互靠拢。优选的,所述推把的底部设有定位块,所述前脚杆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块配合的定位槽,在所述童车展开状态下,所述定位块和定位槽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定位块包括并排布置的多块,所述定位槽对应设有多道。优选的,所述童车在收折状态下,所述左后脚杆和右后脚杆贴靠于所述前脚杆一侧,所述前扶手和推把贴靠于所述前脚杆另一侧,所述座板位于所述前扶手和推把之间,所述座板的顶面贴靠于所述前扶手,所述座板的背面贴靠于所述推把。优选的,所述推把上还设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滑动安装在所述推把上。优选的,所述童车上还设有将童车保持在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以及与锁定机构联动的释锁控制件,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以下几者中的至少一者:作用在推把和前脚杆之间的第一锁定机构;作用在第二转动中心内部的第二锁定机构;作用在第三转动中心的第三锁定机构;作用在第一滑动件和推把的第四锁定机构;作用在第一转动中心内部的第五锁定机构;作用在前扶手和前脚杆之间的第六锁定机构。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使得左后脚杆和右后脚杆在童车收折过程中可同时朝收纳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内向收合,让整车收拢后形态工整,长宽高的尺寸小,易于收纳及提拎。本申请其他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阐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童车示意图;图2为图1中童车进入收折状态的过程示意图;图3为图1中童车进入收折状态一阶段的左视图;图4为图1中童车进入收折状态二阶段的左视图;图5为图1中童车进入收折状态三阶段的左视图;图6为图1中童车进入收折状态四阶段的左视图;图7为图1中童车进入收折状态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前脚杆;11、第一转动中心;12、第二转动中心;13、第三转动中心;14、前滚轮;15、定位槽;2、前扶手;3、推把;31、定位块;32、延长杆;33、弹性卡扣;4、座板;5、左后脚杆;51、左后滚轮;6、右后脚杆;61、右后滚轮;7、第一滑动件;10、大关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考图1至图7,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童车,童车包括:前脚杆1,前脚杆1的顶端设有第一转动中心11,第二转动中心12以及第三转动中心13;前扶手2,通过第一转动中心11与前脚杆1铰接;推把3,通过第一转动中心11与前脚杆1铰接;座板4,前端与前扶手2铰接,后端通过第一滑动件7与推把3滑动配合;左后脚杆5,通过第二转动中心12与前脚杆1铰接;右后脚杆6,通过第三转动中心13与前脚杆1铰接;童车在收折过程中,左后脚杆5和右后脚杆6在向前脚杆1靠拢的同时相互靠拢。本实施例中,前扶手2和推把3均通过第一转动中心11与前脚杆1铰接,因此能够实现前扶手2和推把3对于前脚杆1的靠拢或远离;同时第二转动中心12以及第三转动中心13设置于前脚杆1的顶部,因此童车在展开和收折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前扶手2、推把3、左后脚杆5以及右后脚杆6相对前脚杆1远离和靠拢的过程;在上述过程中,座板4通过第一滑动件7与前扶手2和推把3保持联动。座板4的具体形态通过前扶手2和推把3夹角的大小来实现调整。本申请中所表述的前脚杆1和后脚杆指代的童车正向推行时的前后关系,并不局限于绝对方向上的前后,例如当用户站立于童车后方,对推把3施加拉力以驱动童车后退时,前脚杆1就位于后脚杆行进方向上的后侧。本申请中所表述的距离,角度,长度,以及比例等都是在运动关系简图的基础上的,例如假设前脚杆1为弯曲的异形部件时,前脚杆1的长度为两端连接直线的长度;再例如前脚杆1摆动角度的描述中,摆动角度所指的前脚杆1两端实际与其他部件铰接的作用点之间的连线所摆动的角度,其余同理。童车领域中,杆件为了降低重量或者内置管线等原因选用管件,但是不论是管件还是杆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传递力矩,支撑车架关系,因此本文中的杆件也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利于空心的管件等能够支撑多向力矩从而抗拉,抗压,抗弯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包括:前脚杆,所述前脚杆的顶端设有第一转动中心,第二转动中心以及第三转动中心;前扶手,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推把,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座板,前端铰接与所述前扶手,后端通过第一滑动件与所述推把滑动配合;左后脚杆,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右后脚杆,通过所述第三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所述童车在收折过程中,所述左后脚杆和右后脚杆在向所述前脚杆靠拢的同时相互靠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包括:前脚杆,所述前脚杆的顶端设有第一转动中心,第二转动中心以及第三转动中心;前扶手,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推把,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座板,前端铰接与所述前扶手,后端通过第一滑动件与所述推把滑动配合;左后脚杆,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右后脚杆,通过所述第三转动中心与所述前脚杆铰接;所述童车在收折过程中,所述左后脚杆和右后脚杆在向所述前脚杆靠拢的同时相互靠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和第三转动中心的旋转轴线存在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第二转动中心以及第三转动中心的旋转轴线共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杆的底部并排设置有两个前滚轮,所述左后脚杆和右后脚杆的底部分别设有左后滚轮和右后滚轮;所述童车在展开状态下,左后滚轮和右后滚轮的间距大于两个前滚轮的间距;所述童车在收折状态下,左后滚轮和右后滚轮收容于两个前滚轮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在收折过程中,所述左后脚杆和右后脚杆在向所述前脚杆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金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智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